中文核心期刊與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簡稱"統計源期刊")之異同
所屬分類:論文常識 閱讀次 時間:2014-05-07 12:01 本文摘要: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總覽》)和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分別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統計源期刊表是國內作者發表論文應用最廣的選刊標準,它們都是經過一定的選刊原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總覽》)和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分別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
統計源期刊表是國內作者發表論文應用最廣的選刊標準,它們都是經過一定的選刊原則篩選出的高質量的期刊目錄,也是科研院所進行學術成果評價時最常利用的參考工具。兩者既有關聯,又有區別。本文以2004年版《報告》與《總覽》為依據,以其中的生物醫學類期刊為例,對兩者進行比較。
1核心期刊與統計源期刊
對某一主題而言,將科學期刊按照其登載相關論文數量的減序排列時,可以分出對該主題最有貢獻的核心區以及論文數量與之相等的幾個區,位于核心區的期刊稱為核心期刊。廣義的統計源期刊是指被各類檢索系統、數據庫等收錄而作為其文獻統計來源的期刊。
《總覽》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術期刊評價及文獻計量學研究"的子課題---中文核心期刊評價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員采用文獻計量統計與定量評價,同時結合學科專家對定量評價結果的定性評審形成最終研究成果!犊傆[》所確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國內具有較強的權威性,應用范圍比較廣泛。
《報告》是按照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期刊引證報告》的模式,結合中國期刊發展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在中國出版(不含港、澳、臺)的1576種
(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科范疇主要為自然科學領域,是目前國內比較公認的科技統計源期刊目錄。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帶有官方色彩,權威性名列國內首位,人們習慣稱其為"統計源期刊",下文所說統計源期刊即指此目錄。
2《總覽》與《統計源期刊》的相同點
2.1理論依據相同兩者都以加菲爾德引文分布規律與布拉德福分布規律為理論依據,因此可以認為都是經過嚴格的文獻計量學標準而獲得的核心期刊。
2.2均采用多指標的定性、定量評價指標體系2004年版《總覽》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其中定量評價指標體系由7個評價指標組成。2004《統計源期刊》評價計量指標選擇了期刊引用計量指標與來源期刊計量指標兩部分共15項指標。
2.3兩者研究成果均不能作為金標準使用核心期刊與統計源期刊都是一種相對統計的概念,由于文獻計量學理論的局限性、數據采集的不完整性以及統計方法的不全面性,都會使評價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其研究結果不可能像自然科學那樣精密,因此兩者只能起參考工具作用,不能作為檢驗期刊質量的"金標準",過分夸大其作用只會帶來負面影響。
3《總覽》與《統計源期刊》的區別
3.1編輯出版單位不同《總覽》由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研制而成,屬于民間性質;而《統計源期刊》由國家科技部委托中國科技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質。
3.2學科分類原則不同兩者都采用分學科統計評價指標數據的方法。學科劃分對期刊評價結果影響很大,學科劃分過大,小學科學術性強的期刊會被淹沒;劃分過細,小學科的一般性期刊就會進入核心區!犊傆[》基本依據《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4版)》劃分學科,同時考慮學科期刊的數量、期刊性質等多種因素,共設學科類目74個。《統計源期刊》則根據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學科分類國家標準和《中國圖書資料分類法(第4版)》的學科分類原則,同時考慮綜合性期刊情況及各學科期刊數量與學科性質差異,增設了綜合類和理工大學、工業綜合類、管理學類,對農業學科及醫藥衛生類學科作了進一步細分,共設55個學科類目。
3.3期刊的來源與范圍不同《總覽》以52種數據庫或文摘刊物作為評價指標統計源,統計文獻量總計達943萬篇,涉及期刊1.2萬種,通過多指標綜合評價的定量評價方法及定性評價,取各學科專業期刊數量的15%和進入統計的期刊數量的2%,共評選出1798種核心期刊。覆蓋的學科范圍廣泛,包括社會學科(社會學、政治、法律、軍事、經濟、文化教育、歷史等)與自然學科(醫藥、農業、工業技術等),但未收錄港、澳、臺及國內出版的英文刊物。
《統計源期刊》來源期刊的選擇綜合參考了國外重要檢索數據庫收錄國內期刊的情況及國內已有文獻計量分析成果、國內大型檢索工具、各學會學報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種期刊表,并征詢了專家意見,每年根據期刊文獻的被引用情況等因素對來源期刊表進行一定的調整。期刊入選原則是:①期刊文獻的同行評審;②期刊文獻計量指標;③期刊的社會和學科影響;④期刊文獻是否反映了本學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顧新興學科和高技術學科;⑥適當的地區性考慮;⑦在國際和國內的顯示度!督y計源期刊》僅包括國內出版的科技類期刊,包括國內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會學科期刊。
3.4評價指標體系不同《總覽》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選擇了52種數據庫或文摘刊物作為評價指標統計源,評價指標體系由7個評價指標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響因子、被摘率、獲獎或被重要檢索工具收錄。專家定性評審力度大,共選聘1871位評審專家參加了核心期刊的評審。而《統計源期刊》定性評價力度相對小,雖然經過一定的同行評審,但以定量研究為主,強調研究結果的客觀性。2004年評價計量指標選擇了兩部分共15項指標:①期刊引用計量指標: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擴散因子、引用期刊數、即年指標、他引率、被引半衰期。主要顯示期刊被讀者使用和重視的程度,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地位與作用。②來源期刊計量指標:來源文獻量、參考文獻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數、地區分布數、機構數、國際論文比、基金論文比。通過來源文獻的統計分析,全面描述該期刊的學術水平、編輯狀況和科學交流程度
3.5收錄期刊數量《總覽》核心期刊表收錄期刊總數1798種,其中生物科學類44種,醫藥衛生類223種。《統計源期刊》收錄期刊總數1576種,其中生物科學類51種,醫藥衛生類423種。223種生物醫學期刊既是《總覽》中確認的核心期刊,又是統計源期刊。兩者在特種醫學、耳鼻咽喉、皮膚、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腫瘤學、兒科、婦產科、口腔醫學、外科、皮膚與性病等學科類目中所收刊種完全一致。兩者收錄生物醫學期刊類目刊種之比較,見表1,屬于《總覽》核心期刊而非統計源期刊者,見表2。表1《總覽》與《統計源期刊》收錄生物醫學期刊類目刊種比較學科類目名稱《統計源期刊》(略)
3.6出版周期不同《總覽》每4年出一新版,出版時間比數據統計大約滯后2.5年,反映期刊變化不夠及時!督y計源期刊》每年更新,能夠較快反映期刊發展動態。
3.7對綜合性學科與邊緣性、交叉性學科期刊評價效果不同由于《總覽》是分學科評價的,因此綜合性和交叉學科期刊會因為刊載的論文學科分散而難以進入核心期刊表。2000年版開始通過增加綜合性學科類目,將綜合性期刊分散在各學科的數據匯總一起進行評價,產生綜合性核心期刊表,較好解決了綜合性期刊問題。但邊緣性、交叉性學科的優秀期刊進不了核心區的問題仍未能很好解決。
《統計源期刊》選擇入選期刊時給新興學科和高技術學科一定考慮,并適當、《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等邊緣性、交叉性學科期刊能入選統計源期刊。
4注意合理使用
核心期刊與統計源期刊均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對學術期刊評價比較客觀公正,從而成為國內目前比較公認的期刊評價工具。但核心期刊與統計源期刊只是一種相對統計的概念,沒有完全絕對的量化指標,其研究成果可以作為評價學術研究成果的參考工具,可以作為讀者投稿的參考工具,但如果作為衡量論文水平的絕對標準來用,就可能發生謬誤。從個體角度看,發表在核心期刊或統計源期刊上的論文未必每篇學術水平都高,而發表在非核心期刊、非統計源期刊上的文章未必每篇學術水平都低,應該根據評價項目具體情況請學科專家來評價論文本身學術價值。因此,使用兩種期刊表時應避免因片面夸大其作用而帶來的不良影響。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lwbk/1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