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畜牧工程類論文范文發表了人工牧草種植技術的發展研究現狀,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工牧草飼料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人工牧草業的開發初期,部分城市把握住了機遇,發展了小面積的牧草業,但效果并不理想,品種也不完善。論文針對問題提出相應
這篇畜牧工程類論文范文發表了人工牧草種植技術的發展研究現狀,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工牧草飼料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人工牧草業的開發初期,部分城市把握住了機遇,發展了小面積的牧草業,但效果并不理想,品種也不完善。論文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 畜牧工程類論文范文,人工牧草;種植技術;發展前景
但通過對各個區域風沙的控制,人工草地的培育獲得了良好的發展。特別是從2018年開始,人工牧草的推廣和技術培訓得到了加強,對新品種的研發,推動了我國牧草種植產業的發展。
1 人工牧草種植技術
1.1 人工牧草種植的選地與整地
種植土地的選擇和對土地的整理是人工牧草種植的基礎及重點。有必要考慮種植區域的自然環境,如土地的酸堿程度及地下水位等。不同的牧草品種對種植環境有不同的需求,因而牧草種植人員需根據不同的品種需求選擇合適的種植環境,同樣還需考慮牧草種植區域的通行狀況,這決定著是否可以合理地對牧草進行種植管理,進行牧草的刈割等;在牧草還未開始種植時,還要根據種植需求對土地進行整理,如有的牧草適宜土壤較深的環境,有的牧草適宜土壤較淺的環境,以保證牧草更好地生長。
1.2 牧草選擇
選擇牧草時,需選擇生長能力強、營養豐富以及人工栽培的高質量牧草。
1.3 種植方式及管理
目前,牧草的主要種植模式有3種,分別是條播、點播及撒播。條播是以人工或機器技術來種植的,間距可以依據種植環境來設置,如種植區域土壤肥力充足可采用較窄的間距種植。點播更傾向于生長較為茂盛的牧草種植,如玉米、蘇丹草等,這類牧草由于枝葉繁茂,所以種植時需要保持一定的間距。撒播指的是在地面上進行播種,將土覆蓋在種子上,通常用于較大面積的牧草種植。在牧草的種植過程中,要做好牧草種植的管理,如施肥、除蟲、防凍等。
1.4 適時刈割
牧草的割草期通常由畜牧的需求來決定,但與牧草的生長情況也是密不可分的[2]。如果牧草的刈割較早,會出現牧草產量低的問題;如果刈割太晚,又會使牧草的質感變老、營養值及收益率降低;過于頻繁地對牧草進行收割又會導致牧草種植區域的不可再生。應以不同用途決定切割的時間以控制牧草的質量和產量。若要使牧草有良好的質感及更多的枝葉,則需要提高牧草收割的頻率。
2 人工牧草種植產業發展現狀
早在20多年前,人工牧草種植業就已起步,主要有牧草的種植、牧草的加工及牧草的市場營銷等。后來,畜牧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工牧草種植技術受到了許多地區的關注,有些地方政府還增加了人工牧草種植業的投資,以期推動人工牧草種植的技術發展。但受到傳統產業種植模式的影響,其產業發展規模受到了一定的約束。2014年,進行糧食安全政策整改,推動了畜牧業的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繁榮,使人工牧草種植產業開啟了全新的發展征程。
2.1 牧草已初步建立起產業體系
早在20世紀90年代,畜牧業和牧草業產量需求太大,部分牧草產業就已經建立了一個產業體系。隨著牧草產業的快速發展,一批對牧草進行加工的企業應運而生,主要進行牧草的種植、牧草的生產加工、牧草的運輸及牧草的營銷等。然而,牧草產業整體的規模不大,相比畜牧業快速的發展,滿足不了其需求。截至目前,中國已有500多家牧草加工產品企業,但每年生產制品為6萬t以上的企業只有1/10。2015年牧草種植的總量為4 599萬hm2,牧草種植區域占425萬hm2。
2.2 我國牧草產業與畜牧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牧草是畜牧產業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農業生產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20世紀中期,美國將紫花分類到推動社會發展的經濟產物中,牧草種植產業成了國家發展的重點。牧草產業對促進有機農業、循環農業、高質量農業的發展作用重大,但受到傳統耕種模式的影響,牧草產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揮。直到20世紀中后期,全球大部分國家對牧草產業的需求逐漸增大,促使中國進行了牧草產業政策整改,使中國牧草產業獲得了發展。然而,目前國內的牧草種植技術相對不高,牧草產業的生產區域太小,市場上的營銷管控機制尚不完善,導致許多牧草加工制品的質量不高,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足。
2.3 牧草產業區域化布局正在形成
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及陜西省是紫花的主要生產區,遼寧省和吉林省等是苜蓿種植的主要生產區。青藏、華東、華西是牧草產品的主要加工領域,海河、黃河、蘇北以及淮北等沿海區域目前已形成了牧草產品的規模化生產。
3 人工牧草種植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3.1 草產品需求快速增加,難以及時供應
截至目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規?梢哉f已非常大,傳統的粗放式喂養已很難滿足現在的發展需求。尤其是近幾年畜牧業的質量安全管理問題頻發,也對傳統的喂養模式提出了改革要求,促使人們認識到了人工牧草種植技術對畜牧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例如,乳制品行業中的三聚氰胺丑聞,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對與乳制品相關的政策進行了調整,擴大了對牧草業紫花苜蓿的種植。從2015年起,中國苜蓿種植產量由9.6萬t迅速增加至27.3萬t。乳制品產業及畜牧加工產品標準的不斷提高,使牧草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但我國土地資源匱乏,牧草種植生產的空間十分有限,使得牧草產品嚴重的供不應求。
推薦閱讀:《當代畜禽養殖業》(月刊)創刊于1980年,是由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主辦的畜牧科技普及性刊物。旨在宣傳黨的有關畜牧業生產的方針、政策,普及畜牧業科學技術知識;交流經營和管理生產的經驗。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nishuo/17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