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論文發表審稿人增多是常見的事情,尤其是發表sci這樣的國際刊物論文,有的作者稿件按照審稿意見修改之后,重新送審發現追加了新審稿人,這主要原因是之前的審稿人評審意見相左,因此編輯需要求助更多的審稿專家加以仲裁,因為新審稿人能看到以前的全部審稿記
論文發表審稿人增多是常見的事情,尤其是發表sci這樣的國際刊物論文,有的作者稿件按照審稿意見修改之后,重新送審發現追加了新審稿人,這主要原因是之前的審稿人評審意見相左,因此編輯需要求助更多的審稿專家加以仲裁,因為新審稿人能看到以前的全部審稿記錄,所以雖然是半途加入,審起來工作比起原始審稿還是輕松些。
論文審稿人增多也可能是編輯找的審稿人不專業,一般SCI期刊要求收集2個審稿人的意見,就可作出決議。經過漫長的等候,終于收集到2份審稿意見,但是其中一個專家并不專業,審稿意見基本沒有參考價值。這時候就需要再補充一個審稿人再做決議,作者也要等待較長的時間。而比較理性的抉擇可能就是先做出初步決議,讓作者先修改。等作者修改完,重新投稿以后,搭新一輪評審的車,順便再追加審稿人,這樣,理論上不會增加時間成本。
出現了失聯的審稿人,例如,雖然期刊規定2份審稿意見即可做出決議,但編輯個人習慣集齊3份審稿意見。3能形成投票多數嘛。可是,約定的審稿期限到了,有一個審稿人卻失聯了。任編輯部給他發公函,發私信,就是沒反應。這時編輯也會當機立斷立馬補充一個審稿人,審稿周期則會立刻翻番;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失聯的人可能又重新冒出,導致審稿人過多。
編輯想要拒稿,有時候,編輯本人對作者稿件有意見,可是審稿人偏偏都說好。那么編輯每輪都追加新審稿人,增加審稿的時間。作者每次修改完,經過漫長等待,會收到一份審稿意見,然后周而復始…這么下去,最后會是兩個結局,要么經過殘酷的修改之后,論文質量明顯提升,編輯回心轉意;要么會遇到合適的審稿人直接給出拒稿的意見。
由此可見發表論文出現審稿人增多的現象,作者也要以平常心來對待,努力的提高自己論文的質量,盡量不要給編輯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是自己推薦合適的審稿人,這樣論文通過審稿的幾率也會提升,或者是咨詢發表學術論文網的老師,讓您的論文早日發表。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wenda/2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