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試驗危險點分析及控制措施_《大觀周刊》2011年第28期
所屬分類:電子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3-14 14:09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大觀周刊》2011年第28期,作者:陸金 【摘要:在電力系統中,通過電氣試驗可以保證電氣設備的高效經濟運行,延長設備的綜合使用壽命,提高系統的供電可靠性。本文結合筆者工作實踐,著重介紹了電氣試驗時誤入帶電間隔、試驗安全距離及靜電危害
注:本文摘自《大觀周刊》2011年第28期,作者:陸金
【摘要:在電力系統中,通過電氣試驗可以保證電氣設備的高效經濟運行,延長設備的綜合使用壽命,提高系統的供電可靠性。本文結合筆者工作實踐,著重介紹了電氣試驗時誤入帶電間隔、試驗安全距離及靜電危害等方面分析觸電傷亡和誤操作危險點,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控制措施。
【關鍵詞】:電氣試驗;危險點分析;控制措施
在電力系統中,造成電氣設備內部的安全隱患有許多,如:產品設計不合理、出廠試驗不規范嚴格、不正確的搬運安裝等都可能導致設備存在先天性缺陷或損傷,而較輕的隱患在交接試驗中是很難發現的。隨著電氣設備服役年限的增長,在外部強大的電磁交融的環境誘導下,設備隱患逐步發展為故障,導致電氣設備被迫停運,出現供電故障。另一方面,運行中的電氣設備內部是一個電磁交融的復雜環境,發熱、振動以及諧波的干擾將導致設備在長時間運行后容易出現繞組扭曲、絕緣老化脫落、絕緣受潮、氣體泄漏、操作動力不靈敏等隱患。通過電氣例行試驗和診斷性試驗分析,及時有效地判斷電氣設備內部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通過制訂和安排合理的狀態檢修決策來消除設備隱患,從而提高設備安全運行工況的性能,防止事故的擴大,保證系統安全可靠的供電。
電氣試驗是一項設備多、工作量大、程序復雜的工作,而且整個試驗過程中都需要試驗人員近距離的接觸到高電壓或大電流,如果試驗人員在試驗過程中某個環節出現任何疏忽或不規范操作都可能造成財產損失甚至人員傷害,同時還有可能導致事故的擴大,出現火災等嚴重事故,嚴重影響系統的正常供電。因此,清楚認識電氣試驗中可能出現的危險點,按照相關規范進行標準化作業,并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合理有效的改進控制措施,保證安全,提高電氣試驗的質量、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1.觸電傷亡危險
在設備試驗過程中,觸電傷亡是一個較為明顯的危險點,其發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個方面。
1.1、試驗安全距離不夠
進行電氣設備的絕緣耐壓試驗時,通常需要給試驗設備外加一個高壓交流或直流試驗電源,有的試驗電壓達到幾十萬伏,即進行耐壓試驗時,試驗檢修人員需要長時間工作在一個高壓環境中,這就要求試驗人員必須按照相關規范和程序,保持與試驗帶電設備足夠的安全距離。但有時試驗人員為了方便,憑借經驗或想當然地進行試驗,導致因試驗安全距離不夠而引起試驗人員發生觸電身亡事故。另一方面,因圖省事而未按試驗規程要求在被試設備周圍設置合理、醒目的安全措施或標示、警告標志,導致非試驗人員誤入試驗區發生觸電事故。同時,為了充分了解試驗設備內部的信息,電氣試驗需要通過對應的引線將電壓電流等參數信號引入試驗儀器設備中,如果在試驗前沒有認真檢查測試引線的絕緣性能和長度,或者引線設置與周邊運行設備安全距離不夠,就可能導致試驗電流泄漏或引線對其他設備放電,輕者影響試驗結果,嚴重時試驗電壓將通過引線向試驗人員放電,造成人員傷害。
1.2、誤入帶電間隔
通常情況下,電氣試驗是將試驗設備單元與電氣系統隔離開,其他非試驗設備單元繼續運行的電氣環境中進行的。在工作前,如果試驗人員不熟悉現場設備運行結線方式,并進行認真細致地查勘,對試驗現場檢修間隔或內容沒有進行仔細分析和研究,不嚴格執行工作票制度,就有可能弄錯試驗間隔,誤入正常運行帶電間隔,輕者出現電氣設備損害保護跳閘,嚴重的會出現運行設備短路、起火、爆炸和人員傷亡等嚴重事故,給供配電系統帶來不可估量的后果。如果試驗負責人或工作負責人不認真執行試驗呼唱制度,不堅持履行監護職責,就有可能給試驗設備、人員或在設備上的其他工作人員造成試驗電壓危害,輕者損壞設備,嚴重的造成人員傷害。
1.3、靜電危害
電力系統中有很大一部分設備具有容性元件,在正常運行過程中,容性元件是積累電荷的。當對這些容性設備進行電氣試驗前,必須通過對應的泄流措施將容性元件中的靜電電流有效泄入大地中。如果試驗前沒有采取泄流措施或設備泄流不充分,試驗人員進行試驗時,靜電電荷就會像一個高壓直流電源一樣,瞬間以較高的電壓向試驗人員放電,從而導致試驗人員發生觸電傷亡事故。
2.誤操作危險點
試驗操作中的危險點較多,主要是試驗人員對工作未足夠重視或疏忽,因其主觀原因造成的。下面主要分析錯接線、誤加壓和回檢不到位問題。
2.1、誤加壓
按電氣設備試驗規程,不同的電氣設備的試驗方法、試驗電壓是有明確界定的。如果在試驗前沒有查看試驗內容或不熟悉試驗標準,并且在試驗中沒有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進行操作,就有可能出現錯加壓現象,導致試驗電壓遠大于設備允許的耐壓水平,從而給電氣設備留下巨大的試驗灼傷,特別是針對缺陷設備的診斷性試驗,很可能造成設備內部絕緣老化、絕緣擊穿、匝間短路、單相接地等故障,大大降低了設備的運行特性。
2.2、回檢不到位
在試驗結束后,需要按照記錄認真做好各類試驗儀器設備的回檢工作,才能將試驗設備重新投運;貦z工作不到位,就可能導致試驗接地線未拆除、設備狀態未復原、端子接線忘恢復、試驗引線未去除等問題。如果此時將試驗設備投運,就會引發倒閘誤操作、設備通電后產生誤動作、短路、拒動作等事故,影響設備正常運行。
2.3、錯接線
隨著集成化程度的提高,電力系統中供配電設備大都只留下幾個試驗端口,一般不可以直接在設備上進行接線試驗,因此試驗前就需要認真研究設計圖紙,掌握設備各類試驗端子信息。有些試驗人員工作馬虎,圖簡單只憑印象、經驗做事,不仔細查看、核對現場實際接線,導致在試驗時錯接線,造成試驗數據誤差或失真,同時可能因在二次端子上誤接,造成設備短路而燒毀事故,嚴重影響系統的供電可靠性。
3.控制措施
為了保證電氣試驗的順利進行,在明確以上試驗危險點的基礎上,需要采取以下改進控制措施。
3.1、加強試驗前準備工作
試驗前準備工作是整個試驗工作的重點,因此需要認真了解試驗“三清”內容,即:清楚試驗間隔、清楚試驗范圍、清楚試驗程序內容,并對需要記錄的表格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必要時,進行現場查勘,仔細檢查和了解設備綜合性能和使用規范;嚴格執行《安規》工作票制度,并至少有2人以上才能進行高壓試驗工作,其中至少有1人是經驗豐富的專業試驗人員;安裝醒目的試驗警示標志和隔離措施;選擇好合格的試驗儀器、輔助設備,并對試驗儀器進行相應的調試。
3.2、認真做好回檢
在試驗設備恢復投運時應該認真做好回檢工作。按照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卡)要求,試驗結束后,要認真清理試驗現場,將試驗設備恢復到許可工作時狀態,清點儀器設備、接地線、引線等,檢查試驗設備狀態、端子接線是否恢復等,防止由于試驗外部帶入的分支電路引起系統發生短路故障。因此,在試驗時要嚴格進行編號記錄,保證回檢工作的整體性能,提高試驗工作的效率。
3.3、保持試驗安全距離
嚴格執行電氣試驗標準化作業規定。對需要外引的試驗接線,應采取合理的絕緣隔離和支撐措施,保證試驗人員的安全,采取短路接地放電等有效措施,將容性電流安全可靠的泄入大地中,禁止亂拉亂接各種接地線和引線,禁止隨意更改試驗方案和內容,堅持試驗監護制度,做好試驗操作人員的個人安全防護,保證人員與試驗電壓足夠的安全距離,杜絕誤觸電事故。
4.結語
電氣試驗工作相對安全風險較高,對電氣設備的安全運行舉足輕重,俗稱“電力系統的的醫生”。因此,要求試驗人員要相當嚴謹,必須充分了解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危險點,有較強的安全防護能力和較高的試驗分析、判斷能力,從而通過電氣試驗,提高設備使用壽命和系統的供電可靠性。
【雜志信息】:
《大觀周刊》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審批的文化理論綜合類省級期刊,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8-925X,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3-1152/GO,郵發代號:64-55;廣告許可證:滇工商廣字第1號。是中國文化理論綜合類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云南省優秀文化期刊,云南省一級優秀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萬方數字化期刊網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網收錄期刊,龍源國際期刊網全文收錄期刊。
【投稿須知】:
1.本刊只受理寄交的符合本撰稿須知的文字稿。未經本刊編輯同意,電子郵件、傳真件等不能作為正式投稿方式。凡不符合本須知規范者,均視為無效投稿。
2.凡作者來稿,請一律用A4紙打印,可參照本刊體例格式打。▍⒁姼郊1)。
3.稿件中不得出現作者的姓名、工作單位(國家機關及司局、大學及院系)、職務、職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個人資訊,這些內容加論文題目請另紙提供。稿件請直接寄至編輯部,請不要寄給個人。
4.稿件字數一般要求在1萬字左右,也鼓勵精粹文。論文前請附200~300字的中文內容提要和3~5個關鍵詞;并提供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暫空)信息。本刊決定采用的稿件,作者應提供英文的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內容提要和關鍵詞。
5.稿件中的數據和引文要注明資料來源,相關數學公式、曲線圖、數據表格,務必字跡清楚、規范、圖形清晰。數學公式、有關數據請核對準確;圖形請用計算機制作、打印。參考文獻格式請參見附件2。
6.來稿本刊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7.凡投寄本刊的稿件請勿一稿多投,若三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處理。
8.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若作者不同意將文章編入數據庫,請在來稿時聲明,本刊將做適當處理。
9.本刊堅決抵制各種學術不端行為,作者如有違反,將被記入黑名單。關于論文原創性和抵制學術不端的聲明請聯系編輯。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