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下面是兩篇無線電來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國內海船緊急無線電示位標檢查,介紹了緊急無線電示位標種類及配備要求,總結了在日常安全檢查中存在的缺陷。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無線電智能監測網建設研究,對即將建設的賀州城區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
下面是兩篇無線電來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國內海船緊急無線電示位標檢查,介紹了緊急無線電示位標種類及配備要求,總結了在日常安全檢查中存在的缺陷。第二篇論文介紹了無線電智能監測網建設研究,對即將建設的賀州城區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提供可行性的參考。
《國內海船緊急無線電示位標檢查》
摘要:緊急無線電示位標(EmergencyPositionIndicatingRadioBacon以下簡稱:EPIRB)是船舶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GMDSS)中的重要設備之一。該設備可發射射頻信號來表示本船船位信息,以便搜救單位迅速、準確確定船位,對遇險船舶實施救助,確保船員安全。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EPIRB設備也出現相應的更新。作者通過對EPIRB設備所涉及法規進行梳理,并將日常船舶安全檢查中發現的相關缺陷進行收集整理,以供廣大同仁參考交流。
關鍵詞:緊急無線電示位標;船舶安全檢查
一、緊急無線電示位標種類及配備要求
(一)目前船用緊急無線電示位標主要有兩大類:衛星無線電示位標(S-EPIRB)和甚高頻無線電示位標(VHF-EPIRB),其中衛星無線電示位標包括極軌道衛星緊急無線電示位標(406MHz-EPIRB)、北斗衛星示位標(BD-EPIRB)。原有靜止衛星緊急無線電示位標(1.6GHz-EPIRB)是通過國際海事通信衛星系統(INMARSAT)工作的,而INMARSAT在2006年已經關閉這項業務,因此目前船舶已經不在配備1.6GHz-EPIRB。
(二)緊急無線電示位標的配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16年修改通報)第4篇第4章2.1規定:2011年9月1日及以后建造的船舶在A1海區載客100人及以上的客船和300總噸及以上的貨船VHF-EPIRB、S-EPIRB、BD-EPIRB選配一種;A1以外的海區客船和300總噸及以上的貨船配1臺S-EPIRB或BD-EPIRB;航行于遮蔽水域或相當于遮蔽水域營運限制的船舶,不要求配備。對于2011年9月1日以前建造的船舶,應不遲于2012年3月1日之后的第一次檢驗滿足以上的要求。
二、緊急無線電示位標檢查要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船舶與海上設施法定檢驗規則——國內航行海船法定檢驗技術規則》2004版、2006年修改通報、2011版及2016年修改通報相關規定,筆者將緊急無線電示位標的檢查要點分為文書資料檢查、實物檢查及操作檢查三部分:
(一)文書材料檢查EPIRB涉及的文書材料主要包括:設備的產品合格證書,設備的年度檢測報告、靜水壓力釋放器及電池的產品合格證和檢測報告。根據11規則相關要求,衛星應急無線電示位標應在船上或認可的試驗站進行年度測試,測試時間應安排在適航證書到期日前3個月或年度檢驗日前后3個月進行。在實際檢查中,應仔細核對設備型號、船舶海上移動識別碼及相應的檢測時間,避免出現設備類型低于所航行海區要求、證書與實際設備型號不符、船舶改名但設備的移動識別碼未更改、未按時由專業人員對設備進行檢測等問題。此外,從筆者實際檢查中發現,國內海船所使用EPIRB設備的說明書基本為外文編寫,因此船上應備有一本英漢字典,以便于GMDSS操作員能夠更好地掌握設備的使用及維護保養等事項。
(二)實物檢查在實際檢查中,對EPIRB的實物檢查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安裝位置周圍有無雜物堆積及化學品,支架是否牢固,有無腐蝕、爆裂等損壞,是否有海水浸泡及密封不良等情況;2.檢查保護罩是否完好;3.靜水壓力釋放器是否完好,檢測時間是否與證書吻合;4.設備外表反光帶是否完好;5.連接設備的浮力短索是否完好且其布置應能防止設備浮離時被纏在船舶結構上;6.按照11規則要求,406MHz衛星示位標外部除標明所規定的識別標志外,簡單的操作說明、原電池的失效日期和編入發射器的識別碼等信息應有清楚地標示。
(三)操作性檢查部分沿海船員不了解EPIRB的設備檢測、啟動及維護保養,甚至有些船舶的GMDSS操作員錯誤地認為設備觸動后就會報警,在船任職期間從未對EPIRB設備進行自檢。所以筆者認為在實際工作中有必要對國內海船GMDSS操作人員進行EPIRB設備的操作性檢查。操作性檢查主要包括GMDSS操作員的設備自檢操作和處理誤報警措施。設備自檢操作根據不同的設備按照說明書自檢即可,本文不做詳述。但要注意在安裝時,應按操作指示將天線應卷曲在內,置“THISSIDEUP”向上。
導致誤報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有些船員或檢修人員不熟悉設備功能,在操作或開啟EPIRB時造成人為誤報警;2.在EPIRB檢修、試驗過程中,有關人員未嚴格執行相關操作程序,造成人為誤報警;3.因船舶拆解或轉賣等原因,船東失去對EPIRB控制后造成人為誤報警等。出現誤報警后,應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切斷報警(如關機等)。2.用衛通船站向本洋區RCC報告誤發射:我輪于XX日XXXX時(世界協調時),位于北緯XXXX度,東經XXXX度,衛星緊急無線電示位標誤發了遇險報警,請予取消。目前我輪情況正常。謝謝!3.立即向北京搜救協調中心報告;盡快向公司通導科報告誤報警和處置的詳細情況。4.船員還應熟練掌握我國沿海所屬洋區RCC的電話、傳真、電傳等號碼資料的查找。
三、典型缺陷舉例
(一)EPIRB存放盒被膠帶綁住(二)EPIRB未標有中文操作說明(三)船上未能提供間隔不超過5年的EPIRB維護報告(四)EPIRB設置位置無法保證自由上浮。
四、處理意見及建議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缺陷,執法人員應根據相關法律及規則提出處理意見并要求船方按期糾正,對于操作性問題如:GMDSS操作員不熟悉GMDSS操作設備的操作、維護、保養及檢測的應給予船員違法記分處理。
五、總結
作為船舶的重要無線電救生設備,在船舶遇險時EPIRB是船員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建議各船公司加強船舶、船員的日常管理,結合公司體系做好設備儀器的操作、維護、保養及檢測工作,并做好相應記錄工作;在船旗國監督檢查中,應當增加對船員EPIRB的操作檢查,確保設備好用、實用和船員會用,保障船舶營運安全。
作者:趙洪峰 單位:海河海事局
《無線電智能監測網建設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現有無線電監測網布點少,覆蓋不全,對弱小信號的捕捉能力也有限,智能化水平比較低,無法滿足無線電管理工作的需要。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可以作為原有監測網的有效補充,擴大監測覆蓋范圍,有效提升監測能力。本文介紹了賀州城區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的建設思路和建網方案,可對即將建設的賀州城區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提供可行性的參考。
關鍵詞:無線電;多功能;智能監測;方案研究
前言
當前,無線電技術快速發展,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伴隨而來的是頻率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電磁環境日益復雜,無線電干擾不斷,無線電管理的任務日益繁重。如何有效提升無線電頻譜資源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有效應對新時期無線電管理所面臨的挑戰,這是當前和今后無線電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無線電管理工作的需要,結合廣西“十三五”期間賀州市無線電管理技術設施建設規劃,本文以賀州市城區現有無線電監測站為基礎,就賀州城區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建設的問題進行探討。
1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建設的必要性
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是指集成低功耗、小體積的多功能小站和多功能傳感器為主體的小型監測網,除能實現傳統監測站的基本功能之外,還具備偽基站和“黑廣播”監測、公眾移動通信基站解碼等專項監測功能,以及強大的數據自動化處理能力等多功能的小型智能監測網。其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人工干預少,能實現智能分析監測數據、智能分配監測任務等。
1.1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建設的必要性
當前信息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對無線電監管方式和手段也提出新的挑戰。移動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推廣和智能化產品的普及,對無線電設備管理模式和監管手段,對無線電監測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時期,運用互聯網、物聯網最新研究成果,可實現無線電監測傳感系統的跨區域、跨部門、跨制式的互聯互通和深度融合,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更有效的無線電監測;同時,運用云計算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和智能傳感網絡等技術,實現無線電管理精細化、主動化、自動化、智能化和人性化,是有效提高無線電監管水平的必由之路。
應當看到,傳統的監測技術手段在無線電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但現有的監測系統單件設備成本高、系統集成差、覆蓋范圍有限、智能化水平不高、功能單一等問題較為突出。通過建設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能夠補充現有無線電監測網的不足,有效減少監測盲區,彌補監測與偵測能力不足的問題,增強對偽基站、“黑廣播”等非法設臺的監測識別能力,提升無線電管理工作效率。
1.2建設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的目標
目前,賀州市城區現有無線電C級監測固定站一個、遙控站1個,分別位于城東和城區,基本能覆蓋城區60%的區域。該C級固定站是2007年建成投入使用的,至今已有10年,如今四周布滿高樓,監測和測向能力十分有限,而新建C級固定站將面臨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購買商品房困難等諸多問題。因此,根據賀州市的實際情況,建設重點將以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為主。建設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的目標是在現有傳統監測站的基礎上,按照網格化原則布局,通過建設小型多功能無線電監測網,對主要黨政機關、重要基礎設施、交通樞紐、商業中心、生活集中圈、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實現全覆蓋。
從功能來看,具備對所覆蓋區域內重點無線電頻段的全時域、全天候監測能力;可實現無線電信號的自動監測和分析,提升無線電監測管理工作效率;利用云計算、云存儲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使智能監測網具備強大的計算、存儲能力和精細化分析、管理能力以及海量數據處理能力,促進無線電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可全面增強干擾查處、應急保障和為重大活動提供良好無線電安全保障的能力。此外,該系統建成后,可實現與國家、自治區監測網互聯互通,實現信息數據共享。
2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建設方案
賀州市地處桂粵湘三省(區)結合部,現轄三縣兩區,全市土地面積1.1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33多萬,市城區土地面積28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是全國優秀旅游城市,號稱“中國賀州重鈣之都”和“世界長壽市”,區位優勢明顯,既是大西南連接粵港澳的重要通道,也是廣西面向粵港澳開放的前沿和窗口。
2.1賀州市城區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建設內容
根據賀州市城區監測業務的實際情況,此次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將在城區現有監測站的基礎上,新增以下建設內容:
(1)智能監測控制中心1個。智能監測控制中心主要完成對賀州市城區所有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站和傳感器的聯網控制、狀態監控、指令的發布和統一調度,對監測數據存儲、備份、查詢和統計分析,保證系統的高效運行。
(2)數據中心及數據分析系統1個。主要完成智能監測網各類海量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分發及智能統計分析等。
(3)具備四類監測站功能的多功能智能監測小站10個。按1∶2的比例配裝傳感器20個,傳感器具備多功能智能監測小站的功能,技術指標比其略低,但成本下降很多,可以作為現有無線電監測體系的有益補充。“監測小站+傳感器”主要實現對賀州市城區重點區域、重要業務、特殊場所的無線電監測以及公眾通信基站的解碼以及偽基站、“黑廣播”的偵測等,完成日常監測和專項監測任務、數據預處理、數據上報、存儲等。有利于數據的挖掘、處理與融合,以達到精細化監測的目的。
2.2建設方式
在城區建設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監測設備的傳感化和小型化使得設備體積、功耗更小,安裝更方便,成本也更低,可作為現有三、四類監測站的有效補充。通過前期調研和測試,可利用現有的公安“天網”柱桿建設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采取與公安部門合作的方式,既可以達到有效偵測偽基站和“黑廣播”的目的,又可以執行日常的無線電監測工作,能大大節約建站成本。
2.3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總體網絡規劃
無線電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系統總體架構由設備層、網絡層、服務和數據層、業務應用層四個層次組成,如圖2所示。智能監測小站站點可以采用3G/4G移動通信網絡進行聯網運行,利用移動通信網組建VPDN虛擬專網,由運營商將該專用服務通過專線(光纖)與智能監測網監測控制中心連接,大大節約了網絡傳輸成本。
2.4系統組成
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主要由多功能小站(10套)、多功能傳感器(20個)、控制軟件、控制中心(中心服務器、數據中心服務器各1臺)、控制終端(兩臺控制工作站、兩臺移動終端)等軟硬件設備組成,見圖3。監測小站主要由多功能主機(監測接收機、“黑廣播”監測單元、偽基站偵測單元)、全向寬帶監測天線(20MHz~6000MHz)、基站偵測天線、3G/4G無線路由器、遠程電源開關機單元等設備構成。設備組成框圖見圖4。
2.5聯網控制方式
系統無縫支持RMTP標準,通過RMTP協議,可以與現有監測網聯網。在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機房可以直接控制和管理、指揮下屬的小站和傳感器,實現對其所有功能的遠程調用,進而完成數據分析、處理和數據共享。
2.6數據中心及數據分析系統
智能監測網數據中心可以實現各類數據的收集、存儲、處理功能,利用云計算、云存儲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和高效的海量數據信息挖掘能力,高效率駕馭海量數據,如圖5所示。
參考文獻:
[1]管文浩.烏魯木齊市網格化無線電監測網傳感器布設方案研究[J].中國無線電,2016(5)
[2]韓方華.智能化無線電監測網系統規劃方案探討[J].中國無線電,2013(8)
[3]成都成廣電視設備有限公司.小型多功能智能監測網技術方案,2017-8
[4]深圳嶸興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無線電智能化監測網建設建議方案,2017-8
作者:曾意丹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信委賀州市無線電管理處
推薦閱讀:《廣播電視信息》(月刊)創刊于1994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管。自1994年1月創刊以來,以科技促進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和“網絡化,數字化,廣播電視產業化”為辦刊宗旨,堅持科學性與前瞻性的原則。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15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