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網絡工程師論文發表了網絡輿情信息傳播的變化分析,論文探討了網民行為對輿情傳播的影響,探索了輿情傳播受度分布影響的具體情況。分析了基于關注度的輿情信息傳播強度變化,借助實例分析信息傳播,以期在未來的網絡輿情管理工作中建立起有效的科學管理體
這篇網絡工程師論文發表了網絡輿情信息傳播的變化分析,論文探討了網民行為對輿情傳播的影響,探索了輿情傳播受度分布影響的具體情況。分析了基于關注度的輿情信息傳播強度變化,借助實例分析信息傳播,以期在未來的網絡輿情管理工作中建立起有效的科學管理體系。
關鍵詞:網絡工程師論文,關注度,網絡輿情信息
一、前言
網絡輿情是“以網絡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后續影響力的集合”。很多國內外的相關學者都對網絡輿情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究。
二、網民行為對輿情傳播的影響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公民能夠利用互聯網行使自身的知情權、表達權等,同時還能對政府部門進行監督。隨著網絡信息平臺的完善,人們可以利用BBS、微博等表達自己的意愿,這就使得互聯網成為新的輿情傳播途徑。Web2.0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傳播渠道更加豐富,人民群眾在接收信息的同時還能夠發布相關輿情,并對其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網絡輿情傳播最大的改變就是由單一變為雙向。就目前輿情產生情況來看,BBS和微博是最多的產生源頭,在網絡的作用下使輿情的影響力被擴大數倍,同時其擴散層面也變得更加多元化,當關注某一輿情的網民達到一定數量,就會將其轉化成熱點信息。
當主流媒體介入某一輿情中后,會擴大其傳播范圍,這一輿情就成了廣大民眾茶余飯后的談論話題。信息在這種傳播過程中會發生很大變化,內容與主題都會發生偏移,發生這一轉變會吸引到更多關注者,信息傳播模式被有效拓展,但是在傳播過程中會由于網民的心理傾向、行為等不斷演化。所以,探索信息傳播過程中關注度對其產生的影響是網絡信息傳播的新話題。在系統集成研究課題中,網絡分析一直是焦點。很多學者把研究方向放在網絡規則與隨機網絡上,在此基礎上對生物網絡、人際關系網絡等進行類比研究,無標度是這些網絡的共同特點,換言之,冪律分布是網絡的度分布規律。從這一研究視角出發,將輿情信息的關注度作為研究基礎,針對網絡節點信息展開度分布的相關研究,探索出輿情傳播受度分布影響的具體情況。
三、基于關注度的輿情信息傳播強度變化分析
在信息時代,人們通過互聯網表達自己的意愿、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就是網絡輿情,是網民針對現實中的事件所作出的判斷與評論。輿情事件通常都會伴隨著某一事件同時發生,不會有獨立存在的情況出現。輿情事件的類型不同會導致其傳播強度存在顯著差異,有些事件的關注人數寥寥無幾,有的則會引起數以萬計的網民關注,這就會引起輿情事件向著群體事件的方向轉變。網民之間對于輿情事件的關注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很多事件在較多網民的關注下會提升其關注度,但是有些關注度較低的事件則很快就被海量的信息淹沒。針對目前的信息傳播方式而言,網民并不是隨機選擇關注的輿情,不同信息的關注度也并不平均,很多網民的關注行為會受到網絡輿情關注度的影響,關注度越高,網民的關注行為越明顯。
越是被高頻率瀏覽的網絡輿情越是受到更多人關注,對于瀏覽數量較少的信息,網民的關注度明顯下降。在網絡中被評論較多的網絡輿情往往會收獲到更多的事件評論,讓該事件的關注度持續走高,直到變成網絡的談論熱點話題。網絡與報紙不同,具有較強的動態性,這就使得輿情事件在網上被傳播,網民在借助網絡實現閱讀、評論等行為之外,還能夠發布各種信息,這就加快了輿情事件的更新,所以在研究過程中可以把網民和網絡輿情進行集成,形成一個節點,基于BA網絡模式,深入分析網絡輿情事件的關注度。通常來說,輿情事件被用戶選擇的概率會受到節點關注度的影響,假設存在節點i,其關注度是Si,那么網民點擊該事件的概率并不存在隨機性。
四、借助實例分析信息傳播
本文選擇了2013—2016年關于西藏的765個帖子,對其進行整理分類,圖1為回帖分布情況雙對數圖。由圖1可知,具有較多回帖的帖子其分布值較低,分布值高的是回帖較少的帖子。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回帖數量巨大的帖子相對較少,并且沒有均勻分布。只有少部分的輿情信息會得到較高的關注度,絕大多數輿情信息的關注度都較低。在冪律分布的規律下,網民選擇網絡輿情信息不再是隨機的,在信息節點之前網民所作出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后期的選擇,這就使得回帖數量較大的信息關注度越高,而關注度持續走低的信息必然會被遺忘。
那么網絡輿情是如何產生的呢?簡而言之,就是如果某一事件主題在受到眾多關注之后或者有些媒體將其在其他媒體進行轉載,那么這類輿情信息就步入了社會性知情階段。這時網民對事件會給予非常高的關注,有些信息會在社會中產生強烈反響,有些信息會形成具有執行性的輿論觀點。這類議題通常都會有明確的觀點在其中,并且會分出不同的子項議題,當議題與某一事件深度融合,就會讓人們對其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輿論的線上準備在此時基本完成。如果在網絡中存在大量的社會表達,那么就會引起廣泛的互動,這種互動具有明顯的社會性,這就會將網絡輿情推向行動目標。網民對輿情事件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就會促進議題的演化,網絡輿情在質量兩個方面發生積累,社會行為的思想與基礎因此誕生。
五、加強網絡輿情信息傳播管理的建議
(一)優化關注質量,保證輿情傳播
對于網絡輿情的傳播來說,如果具有高質量的關注行為,那么其傳播將更加有效。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提升網絡論壇、微博等平臺信息的質量,熱點話題不應該完全由點擊量來決定。在關注行為上要重視帖子的權威性以及內容的真實性,不斷完善輿情信息的推介機制,將關注質量作為推介基礎。
(二)控制謠言傳播
網絡發帖由于審核較為不嚴格,這就導致出現了很多謠言,這就需要針對謠言建立專門的網站,對謠言的傳播加以控制。在實際操作上,可以對網絡鏈接加以利用,進而實現對謠言的控制,要將控制重點放在網絡鏈接度最大的輿情事件和鏈接度最大的網民之間的鏈接,讓謠言控制效果得到強化。與此同時,還要對謠言進行源頭上的控制,找出發布謠言的鏈接。對比預案與網絡輿情的處理效果,采取孤立點檢測的方法找出是誰發布的謠言,之后對其進行屏蔽,對廣大網民的關注行為進行引導,讓大家將關注點放在真實事件上,實現謠言的多途徑控制,凈化網絡環境。
(三)強化輿情引導機制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要對輿情的引導機制進行強化,建立起有效的網民引導機制,核實事件的真實性,將事實推薦給廣大網民。在政府形象管理中,要將增強應對能力列入其中,創建和諧的網絡環境。監督管理機構以及管理者要學習網絡傳播技術,把握網絡輿情的傳播規律,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六、結語
網絡輿情信息傳播值得深入研究,網民的關注度會對網絡輿情的傳播產生較大影響,網民持續的高關注會讓輿情事件傳播更為廣泛。這就需要加強網絡輿情信息傳播,積極引導廣大網民的關注行為,創建良好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曾潤喜.網絡輿情突發事件預警指標體系構建[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1):77-80.
[2]班成英.統計挖掘技術與輿情分析預警[J].數據,2008(6):20-21.
作者:劉艷紅 單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推薦閱讀:網絡工程師職稱論文發表范文(兩篇)
下面是兩篇網絡工程師職稱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企業網絡系統安全設計研究,網絡系統安全是業務的重要保證,論文從四個方面探討了網絡系統安全防護和管理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1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