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計算機工程師論文發表了我國高等教育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我國高等教育已經融入中外合作辦學,論文分析了當前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探討了如何構建計算機專業中外合作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取長補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問
這篇計算機工程師論文發表了我國高等教育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我國高等教育已經融入中外合作辦學,論文分析了當前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探討了如何構建計算機專業中外合作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取長補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問題。
關鍵詞: 計算機工程師論文,中外合作辦學; 計算機專業; 人才培養; 高職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迅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的三種教育形式有中外合作辦學、民辦學校、公辦學校,中外合作辦學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1-2]。為了適應我國經濟貿易國際化的新形勢,2003年國務院頒發了《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實施辦法中指出,中外合作辦學是國外的教學機構和國內的教學機構共同合作,招生對象是中國的公民,主要目的是引進國外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評價體系以及管理模式等,促進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拓寬人才培養途徑,促進了教育對外開放,使教育教學更加多樣化[3-4]。
自《條例》發布以來,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中外合作辦學從逐步增長期逐步過渡到高質量平穩發展期,辦學初具規模、布局更加合理、專業結構更加優化,社會影響力逐步提升,并形成了一些有競爭力的品牌,如中外合作辦學大學:有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UIC國際學院、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等,二級學院有上海交大密西根學院、北航中法工程師學院、中法核工程與技術學院、中國科學院大學中丹學院、人大中法學院、吉林大學萊姆頓學院等,對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通過教育部審批備案的中外合作辦學有2539個,本科層次的中外合作項目有1248個,高職有928個[5-6]。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跨國型企業的不斷增多,對具有國際視野、外語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也越來越大,傳統的教學無法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因此,計算機專業也通常成為中外合作的優選專業。人才培養的好壞直接影響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是中外合作辦學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如何構建計算機專業中外合作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教學質量,取長補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問題[7]。
1 中外合作辦學的現狀
中外合作辦學今年發展特別迅猛,和國內的教育相比,主要體現在課程資源國際化,部分課程采用雙語教學,提高了學生口語能力,拓寬了學生國際化視野和就業能力,受到了跨國企業的青睞。但是,由于地方政府重視程度不一樣,地區發展不平衡,各種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參差不齊,很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舉步維艱,計算機應用專業也面臨同樣的風險。當前中外合作辦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 生源質量不高
生源的質量是中外合作辦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高職院校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我國本身對高職院校有一定的偏見,優質生源基本上都已經進入了本科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種類多、層次多樣化,導致高職中外合作項目生源質量不高,生源質量差導致最終培養的人才質不高。
1.2 培養目標不明確
人才培養目標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課程體系,若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就會導致課程體系設置混亂,最終導致人才培養質量下降。但是當前仍有一些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沒有把培養目標放到重要位置,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合作。外方一味地追求經濟利益;中方把合作辦學僅僅作為辦學特色,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沒有經過市場調研,照搬外方的培養目標,沒有充分考慮中外合作的背景。最終導致人才培養質量達不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影響人才質量的提升。
1.3 課程體系結構不合理
中外合作辦學很多都選擇國外的名氣比較大的學校,進行學分互認,專業課程有50%都是國外的課程,照搬了合作院校的課程體系結構,和我國高職的教學理念不匹配,我國的職業院校主要以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國外計算機類課程強調基礎能力的培養。比如算法設計、圖形學、離散數學等,國內的高職計算機很少開設,對高職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用英文教學,很多學生最后學不下去,導致轉專業甚至不能畢業。
1.4 就業質量不高
由于我國的生源主要為高中生,沒有社會生活經驗,基本上都是被動學習,但是西方發達國家不一樣,提倡終生學習,生源比較多樣化,生源有已經獲得其他學校學歷的大學生,還有在職的專業技術人員,學習目標明確,動力足,學習效率高。由于大量的雙語教學專業課程,課程考試壓力大,大量學生無法進入國外深造,專業技術能力也不如國內同專業的學生,導致就業質量不高。
2 人才培養體系研究
2.1 全面企業調研,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 全面企業調研,準確定位崗位群
人才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經過大量的社會調研,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的主要優勢在于除了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還具備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因此,必須對外企以及跨國企業的IT人才需求進行調研。IT崗位種類繁多,并且技術更新快,高職教學偏重實操,這就必須進行崗位分類,選擇當前主流的并且高職學生容易學習和掌握的技術崗位,比如當前的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算法設計等崗位需要大量的理論學習,不適合高職學生。
、 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育目標不僅僅是具備專業知識,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素質,因此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包含核心素養目標、專業技能目標、崗位及職業發展目標。核心素養目標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工匠精神、創新創業能力、國際化視野以及國際化思維能力;專業技能目標主要是根據調研的崗位群確定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崗位及職業發展目標強調各種項目文檔的編寫、使用國際化的軟件編寫代碼、團隊合作精神等,最終達到崗位群的要求。
2.2 科學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主要包括了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畢業標準與要求、課程體系結構、教學進程安排及學分統計、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等內容,其中課程體系結構與教學進程安排尤為重要。
、 在確定課程體系結構的時候需要先根據市場調研,確定人才培養對應的崗位,分析崗位典型工作任務,根據各崗位確定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得到課程體系結構,課程體系設計過程如圖1所示。在選擇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程的時候,盡量考慮高職學生的特點,以培養技能人才為主,不能照搬國外的課程體系,盡量選擇以鍛煉動手能力為主的軟件開發類課程。
[需求調研][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課程體系結構]
圖1 課程體系設計過程
、 在進行教學進程安排的時候,要循序漸進的引入外方的課程,并且前期重點進行英語的學習,否則學生難以適應外教的教學,東莞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中加合作辦學專業課程進程安排如表1所示,外方專業課程逐步增多,最后全英文教學。
2.3 優化教學模式
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為主,學校很難創造出企業特別是中外合資企業的工作環境,計算機專業技術更新過快,導致教學和社會實踐脫節,就業質量下降,高?梢詮囊韵聨讉方面進行校企合作,實行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
、 和企業共同參與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標準的制定,依據企業真實的需求進行課程體系設置,根據崗位工作任務制定教學內容,根據工作情景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
、 在校內工作室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打造校內實訓基地;在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定期進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學校和企業共同管理,共同考核。
2.4 重視外語能力培養
外語能力是中外合作專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目前的高等院校中,外語教學也強調學生的聽說讀寫方面培養,但是缺乏相應的外語環境,學生的普遍交流能力偏弱,特別是高職學生。高等院?梢酝ㄟ^以下幾方面的努力來培養學生英語能力。
、 除了大學英語教學以外,開設口語課程、英語聽力課程強化學生的聽說能力,外方專業課程全部采取外教加助教的授課模式,作業和考試采用全英文作答,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針對計算機專業外語授課課程,開設專業英語,提高應對計算機專業軟件開發國際化需求的能力。
⑵ 舉辦國外傳統節日活動,邀請本校的外教以及學生參加,創造全英文的環境氛圍,加強了解國外的文化、風俗習慣,同時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
、 定期舉辦英語角活動,將校內的英語愛好者聚集在一起練習口語。
3 結束語
中外合作辦學是高等院校進行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頗具規模,通過分析當前中外合作辦學存在的問題,從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才培養方案、教學模式、外語能力的培養四個方面進行研究,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法,為培養國際視野的復合型IT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改革比國內的教學改革情況復雜,下一步將重點研究國內外IT人才崗位需求,為中外合作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田尚.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的策略探討[J].天津
電大學報,2016.20(3):60-63
[2] 張莉,張勁柏.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研
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0:53-55
[3] 馬媛,徐永贊.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4):190-112
[4] 鄭艷梅,趙珊,蘆碧波,賀軍義.中外合作辦學的計算機類專業
實驗[J].計算機教育,2017.9:172-175
[5] 李盛兵,夏雪艷.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發展的歷史、現狀與未來[J].
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78-83
[6] 馬天尊.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問題探討[J].大慶師范學院
學報,2016.36(3):94-96
[7] 趙叢.中外合作辦學實用型計算機人才培養體系探索[J].計
推薦閱讀:
垃圾場環境改善的原因以及工程施工
這篇環保工程師論文發表了垃圾場環境改善的原因以及工程施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各個方面的消費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城市面臨著垃圾難處理問題,除了繁瑣的垃圾分類工作,還有不可缺少的垃圾回收和處理,垃圾場環境保護等多樣化問題。因此,為了不僅綠色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自然生態的生活方式,垃圾場的環境修復時不可待。
【關鍵詞】環保工程師論文,垃圾場環境;現狀;保護工程及設施;效果評價
一、垃圾場環境改善的原因
通過清潔工,垃圾搬運工等工作人員把垃圾回收到垃圾場后,現在的垃圾處理方式包括火燒,填埋等措施,垃圾火燒可以為人類提供電力,供人們生活工作使用;而重點的垃圾填埋措施,垃圾在填埋場的許多步驟的相繼處理,無機物質的回收和有機物質的腐爛和微生物分解,這些必然會隨著微生物種類的不同,而釋放出不同的氣體。像廁所的菌類會釋放甲烷,二氧化硫,氨氣等有臭味氣體。這些不僅對空氣質量有極大的損害,而且,連帶的會是人們的呼吸困難或者有毒氣體在體內的大量積累,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除了氣體,微生物還會釋放酸等易造成富營養化的物質,使水和土地均受到污染,從而生物圈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威脅,資源的急劇下降等,垃圾環境修繕問題必須要收到人們的廣泛關注。
二、垃圾環境惡化的因素:
(一)地表污水下滲污染 由于輸水管道的失于監督和修繕,城市污水和工業污水發生滲漏,由于污水來源多樣,水里面的物質成分眾多,滲透到土地中,時間一長導致土壤施肥,不堪重負。土壤中微生物動物受到水體中重金屬離子毒害,不利于物種本身的生長發育,而逐漸在突然中消亡,最終導致土壤生物系統紊亂失調。
(二)有毒氣體污染 氣體對于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各種生物的生長發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造成動物產生呼吸毒害,二氧化碳過低,植物光合作用降低,光合產物合成量減少,營養供給不足,也會造成生態系統崩潰。再者,大氣層中臭氧層的破壞,太陽紫外線在地表輻射增多,殺傷植物,使動物造成各種紫外敏感病,直接破壞蛋白質,從而危及微生物的生命。
(三)工業雜音污染 由于垃圾問題日益突出,工廠處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工廠長時間工作造成的噪音污染,破壞人類的生物鐘,導致作息時間紊亂,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四)環境污染 垃圾場處理工程的建立由于選地可能會破壞大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同時,施工過程中,挖土覆土反復工作,土壤結構破壞,引起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發生。植物減少,太陽光能的吸收率下降,造成大量光能的浪費;太陽直接照射,造成地表溫度增高,有毒氣體適當速度快,空氣污染嚴重。
三、垃圾場環境保護工程設施
(一)垃圾處理場的選址。合適的垃圾處理需要遠離人群居住地,并且方便工作人員的運輸,在各個城市交集處,應該設置不同的垃圾處理廠,例如,水污染處理,固體污染處理,廢棄食物或者糞便處理等各個方面分類處理,同時,可以建立能量供應站,通過垃圾燃燒等措施提供部分能源供應。
(二)針對垃圾污染環境的原因,同時需要建立填埋池、攔截污水的工程、防止污水費氣滲漏系統、接著滲濾液總得回收和消化分解站,F在生物技術的大力發展,不僅可以根據當地的環境情況選擇適當的微生物,處理污水,減少水資源中富營養化的基質;植物合理根據種植制度種植吸收污染土地有害離子
(三)在垃圾處理過程中,通過微生物的生理活動釋放的各種有毒有味兒氣體的排氣裝置,工人垃圾運輸道路的建立,實現快捷高效的輸送方式。此外,必要的垃圾處理廠整個工程的電,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還有工人工作休息區域等。
(四)人民群眾的垃圾分類和保護環境的宣傳的不可懈怠。垃圾分類合理規劃就能夠有效率的避免大量資源的流失,減少由于人們垃圾不會分類而混雜在一起造成的垃圾化學反應,減少土地污染面積和垃圾場處理的瑣碎步驟。
四、效果評價
垃圾處理廠周圍的環境通過一整套系統全面的污染物處理,實現了效率與質量并存。通過合理的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化學藥品的添加處理垃圾填埋過程中與微生物活動產物的反應,減少化學損害,生物生態的處理,比如把污水通過微生物活性泥有效諒解富營養化蛋白質等有機物,把大的物質吸收下來,質量小的物質被微生物植物吸收轉化,垃圾場環境的修復拭目以待。
五、結語
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垃圾生產的種類和數量也大量增多,同樣的就應該有著同樣先進水平的垃圾處理方式和垃圾場環境保護措施,使城市生活人前人后均為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近幾年的修繕工程設施逐漸實現高效和可持續,但環境的保護也是人民群眾的共同責任,我們應隨手做起,養成習慣,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張云,張勝,劉長禮,肖宇,殷密英,張鳳娥,葉浩,侯宏冰,楊麗娟,宋淑紅.垃圾場環境中的微生態效應初探[J].地球學報,2004(06):671-676.
[2]趙穎.淺談城市垃圾場的環境工程地質勘察[J].有色金屬礦產與勘查,1998(02):64-65.
[3]周志杰,魏文新,杜景傳.西安垃圾場地分布特征及環境地質條件[J].陜西地質,1990(02):20-32.
[4]胡瑩.淺議城市垃圾場環境影響評價[J].中國環境管理叢書,2011(03):27-28+16.
推薦閱讀:《計算機與現代化》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1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