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自動化技術論文發表了新型模具加工自動化設備設計方案,論文針對新型模具加工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加工自動化設備,該設備能夠使上料后機器自動運轉將板材原料依次加工,省去了人員時刻看守的時間。使單個人員都可以操控多臺機器,最終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
這篇自動化技術論文發表了新型模具加工自動化設備設計方案,論文針對新型模具加工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加工自動化設備,該設備能夠使上料后機器自動運轉將板材原料依次加工,省去了人員時刻看守的時間。使單個人員都可以操控多臺機器,最終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關鍵詞:自動化技術論文,模具加工;自動化設備;支柱;料箱;套筒
1 引言
現有加工設備結構單一,成型加工仍然是有多道工序,先切好大小合適的下料塊,然后將下料塊一塊一塊地放入模具中壓制成型,取出后放人整形模具中整形,然后還要經過沖孔工序和切邊工序處理,各個工序獨立進行,需要的設備多,控制精度不夠,自動化程度不高,投人人力操作較多,效率低下。
例如申請號為201521118989.2的專利,包括在機器外殼內部的底部設有升降機構控制電機,該專利通過多個不同的電機作為動力元件,使該模具加工設備的成本大大增加,但其通過皮帶作為傳動元件,由于皮帶的彈性滑動是不可避免的,會使傳動距離產生誤差,如不及時進行調整,會使誤差逐漸的變大,從而影響加工操作的進行。且通過送料氣缸和旋轉卡盤,無法精確控制原料擺放固定的位置,使原料被加工的位置出現偏移,影響加工精度,降低了成品的質量。同時每臺機器需要配備一名工作人員去看管,無法實現每人操控多套機器的自動化生產,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2 總體設計方案
2.1 總體結構設計
本文目的在于設計了一種模具加工自動化設備,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提出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模具加工自動化設備,包括箱體和第一支柱,箱體的底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第一支柱,箱體的內部頂端安裝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內部設有頂桿,頂桿通過拉伸彈簧與第一套筒相連,箱體的頂端右側安裝有料箱,箱體的內部中間右側設有滑道,料箱貫穿箱體與滑道相連,滑道的內部設有滑塊,滑塊的底端安裝有滑桿,箱體的內部右側底端安裝有第一轉軸,第一轉軸的外壁右側套接有第一齒輪,箱體的右側安裝有電機座,箱體的內部頂端安裝有第二轉軸,第二轉軸的外壁左右兩側分別套接有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頂桿的頂端安裝有齒條,齒條與第二齒輪嚙合相連,電機座的正面安裝有電機,第二轉軸貫穿箱體與電機相連,滑道的左側上下兩側均設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通過第二支柱與滑道相連,第二套筒的內部頂端設有卡桿,卡桿通過第一壓縮彈簧與第二套筒相連(如圖1~4所示)。
圖中:1、箱體,2、第一套筒,3、拉伸彈簧,4、料箱,5、滑桿,6、滑道,7、電機座,8、第一齒輪,9、第一轉軸,10、滑塊,11、第一支柱,12、頂桿,13、齒條,14、第二齒輪,15、第二轉軸,16、第三齒輪,17、電機,18、第二支柱,19、第一壓縮彈簧,20、第二套筒,21、卡桿,22、掛環,23、觀察窗,24、走珠,25、橡膠墊,26、散熱窗,27、電機罩,28、第二壓縮彈簧,29、壓板,30、擋板,31、直導柱。
2.2 優化結構設計
設計細節還包括頂桿的底端設有壓板,壓板通過第二壓縮彈簧與頂桿相連,頂桿貫穿壓板,第一套筒的底端左右兩側均設有擋板,擋板的頂端安裝有直導柱,直導柱貫穿壓板與第一套筒相連;箱體的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掛環;箱體的內部左側頂端設有觀察窗;第一支柱的底端安裝有橡膠墊;滑桿的內部底端安裝有走珠;電機座的頂端安裝有電機罩;電機罩的正面右側設有散熱窗。
3 工作原理
3.1 優化結構原理
根據圖1~4結構,本文提出了一種模具加工自動化設備技術方案,能夠自動對板材原料進行上料加工。包括箱體1和第一支柱11,箱體1的底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第一支柱11,第一支柱11的底端安裝有橡膠墊25,橡膠墊25起到減小機器抖動的作用;箱體1的頂端左右兩側均安裝有掛環22,掛環22方便工作人員通過機械將機器進行運輸;箱體1的內部左側頂端設有觀察窗23,觀察窗23方便工作人員觀察加工的進程。
3.2 實施過程
箱體1的內部頂端安裝有第一套筒2,第一套筒2的內部設有頂桿12,頂桿12通過拉伸彈簧3與第一套筒2相連,頂桿12向下移動對板材進行沖壓加工,在拉伸彈簧13的拉力下使其返回原位置,拉伸彈簧13的彈性系數為5 N/cm,箱體1的頂端右側安裝有料箱4,將板材原料依次層疊的放人料箱4中,箱體1的內部中間右側設有滑道6,料箱4貫穿箱體1與滑道6相連,滑道6的內部舍有滑塊10,最底端的原料板材落在滑塊10的的頂端左側的卡槽中,滑塊10的底端安裝有滑桿5,滑桿5的內部底端安裝有走珠24,走珠24能夠減小滑桿5與第一轉軸9中的滑槽之間的摩擦力,增加滑桿5的使用壽命,箱體1的內部右側底端安裝有第一轉軸9,滑桿5沿第一轉軸9內部的滑槽滑動,轉軸9每轉動一圈帶動滑塊10在滑道6的內部左右往返運動一次,第一轉軸9的外壁右側套接有第一齒輪8,箱體1的右側安裝有電機座7,電機座7的頂端安裝有電機罩27,電機罩27能夠隔絕噪音,防止過多的噪音產生噪音污染,電機罩27的正面右側設有散熱窗26,散熱窗26能夠將電機罩27內部多余的熱量排出,防止損壞電機,箱體1的內部頂端安裝有第二轉軸15,第二轉軸15的外壁左右兩側分別套接有第二齒輪14和第三齒輪16,頂桿12的頂端安裝有齒條13,齒條13與第二齒輪14嚙合相連,第二轉軸15每轉動一圈通過第二齒輪14帶動齒條13向下移動一次,使頂桿12向下移動對板材沖壓一次,由于第二齒輪14為半齒輪,所以第二齒輪14每轉動到后半圈時與齒條13分開,電機座7的正面安裝有電機17,電機17的型號為H3 H12/H3SH13,外接電源為220V交流電,第二轉軸15貫穿箱體1與電機17相連,電機17帶動第二轉軸15轉動,從而使第二轉軸15帶動第二齒輪14和第三齒輪16轉動,滑道6的左側上下兩側均設有第二套筒20,第二套筒20通過第二支柱18與滑道6相連,第二套筒20的內部頂端設有卡桿21,卡桿21通過第一壓縮彈簧19與第二套筒20相連,當滑塊10向右移動時在第一壓縮彈簧19的壓力下推動卡桿21卡住板材原料使其離開滑塊10,當滑塊10再次向左移動將卡桿21頂動,使板材原料掉落到箱體1底端的開后處被排出,頂桿12的底端設有壓板29,壓板29通過第二壓縮彈簧28與頂桿12相連,第二壓縮彈簧28的彈性系數為5 N/cm,頂桿12貫穿壓板29,第一套筒2的底端左右兩側均設有擋板30,擋板30的頂端安裝有直導柱31,直導柱31貫穿壓板29與第一套筒2相連,頂桿12向下移動帶動壓板29沿直導柱31向下移動,壓板29壓在滑塊10上,將板材原料固定住,同時也防止頂桿12的沖裁力過大使原料變形,然后頂桿12繼續向下移動對板材進行加工,滑塊10與擋板30搭接相連,防止頂桿12的壓力過大使滑塊10變形,影響其使用壽命。
推薦閱讀:《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本學報是經原國家科委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刊物。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1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