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力企業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益化轉型,加之智能電表的全面普及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全覆蓋,2015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大力推進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簡稱同期線損管理系統)建設,全面推行供電量、同期售電量月末自動采集
【摘要】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力企業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益化轉型,加之智能電表的全面普及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全覆蓋,2015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大力推進一體化電量與線損管理系統(簡稱同期線損管理系統)建設,全面推行供電量、同期售電量月末自動采集,實現“四分”線損率自動計算、實時監測和統計分析,實現線損管理智能化和精益化,開創了線損管理工作新時代。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研究如何精準高效做好同期線損治理工作。
【關鍵詞】電力企業;同期線損
1.精準高效做好同期線損治理工作的意義
同期線損是指線損計算中供售電量使用同一時刻電量的計算方法。即:改變現有售電量分類定期輪抄模式,通過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采集月末日電量,統一調整售電量為月末日發行。其重要意義在于:(1)線損指標歸真,敏感反映生產管理問題;線損作為貫穿電力生產和企業經營全過程的核心指標,恢復靈敏反映功能,及時暴露盜竊電以及人為數據調控、管理不到位等問題,為強化企業精益化管理發揮重要作用。(2)有效指導電網規劃建設,解決配電網薄弱問題。高效診斷電網運行缺陷、高損環節,為電網規劃及降損提供針對性指導。
(3)促進專業協同,推進“三集五大”體系建設,線損管理涉及發展、財務、營銷、交易、運檢、調度等各專業,通過線損同期管理,實現電量、電網、客戶等數據的聯動與共享。(4)加強專業管理,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落實線損“四分”精益化管理要求,實現區域、線路、臺區和用戶的動態監控和即時分析,切實加強線損精細化管理。(5)深化成本效益分析,有力支撐公司決策,保證經營指標真實可靠,嚴控審計風險;深化“購電支出、售電收入、電網損耗”同期數據分析,為決策分析提供真實參考。
2.精準高效做好同期線損治理工作
2.1 基礎管理“理、核、監、查”四到位
(1)理順檔案。以營銷SG186系統客戶檔案為基礎,梳理全公變、自備變用戶檔案。加強營銷基礎檔案管理,確保線損統計準確性。
(2)核實現場。一是客戶檔案、變壓器信息準確性核查。結合生產PMS2.0系統配電線路臺賬及主線設備檔案信息,開展現場核實工作,對異常檔案進行核查、整改,確保檔案與現場一一對應。二是計量裝置的準確性核查?己擞嬃奎c關口表檢查,關口表檢測時注意電表二次線壓接是否牢固。對存在異常電量的客戶計量裝置進行核查。
(3)監控采集。加大對用電采集系統線損模塊的實時監控力度,提高高、低壓用戶遠程采集終端上線率和采集數據成功率。對終端異常及時處理,確保不影響線損統計。
(4)檢查分析。一是分析同期系統線損統計,查找因關口模型、計量表計等在系統中配置問題影響線損統計的各種因素,進行整改。二是檢查現場是否存在偷電漏電現象。
2.2精益管理六項措施
(1)調平衡:配電變壓器三相不平衡是低壓線損較高的重要原因。將傳統的居民表箱由單相供電更改為三相四線供電,每相均衡接負荷,三相平衡接負荷。
(2)換表計:一是對失壓、失流故障表計及時更換;二是對互感器變比配置不合理的,核查負荷電流,更換CT (低負載情況)。
(3)加絕緣:提高線路絕緣化水平,減少發生電流泄漏,包括目前沒有改造的裸線,縮短巡視周期,及時清理樹障
(4) 加電容:增加無功補償裝置,尤其是帶有小型加工企業的公變。
(5) 縮半徑:縮短供電半徑,城區不超250米,農村不超400米。(農村用戶廣、散、少,線路空間距離長,負荷點分散。)
(6)抓改造:一是改造近電遠供,迂回倒送現象,農電配網主要采用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方式。二是換設備,對設備陳舊老化、線徑過細、高耗能變壓器、“大馬拉小車”現象等進行改造。
2.3加強基礎工作管理
針對影響線損率的各種因素,組織進行核查、整改營銷系統、生產PMS系統客戶基礎檔案。開展考核計量點梳理及表計安裝工作,核查、維護有誤的關口計量點檔案信息,同時開展離線終端的普查整改,提升終端在線率及采集成功率。對營銷基礎檔案信息核實完畢后同步開展線損分析,查找原因,治理整改,保障線損達標率的完成。理順業務流程,加強營配協同,推進檔案管理的精益化。確保營銷檔案、PMS系統、現場的一致性,避免前清后亂,保證線損率分析的準確性。
2.4建立常態化機制
按照國網公司要求的省市縣一體化要求,進一步梳理、規范線損管理工作。將工作開展過程中帶有規律性的經驗以及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來,不斷豐富線損管理提升措施和內容,堅持指標引領,標桿帶動,積極借鑒先進經驗,創新思路和方法,不斷探索節能降損、增效的有效途徑與手段,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形成長效機制,推動公司深化線損管理、促進降損增效意識提升常態化、長效化。
2.5完整供售電數據的治理
(1)采集全覆蓋治理。全面覆蓋關口、設備及智能電能表計,實現采集覆蓋率的100%。首先結合采集指標進行“摸家底”,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加裝表計及采集設備。(2)營配貫通、測點梳理。對現場所采集的數據進行核查,并詳細對照營銷、運檢間系統的數據信息,保證數據的統一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建立動態準確的站-線-變-戶關聯關系、計量點普查、測點核查等。
(3)數據治理質量復檢。為了保證采集至同期線損管理系統供售電關口數據的精準性,應采取系統自檢與人工排查結合的方法,對采集數據的全面性、正確性進行復查。(4)增量數據同步治理。嚴格按照營銷系統流程添加負荷割接、線路改接、新上用戶,并實時維護和同步更新,實現增量數據的全面治理。
3.精準高效做好同期線損治理工作案例
10kV配電線路分線線損和臺區分臺區線損是同期系統中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縣公司線損管理的核心工作,通過加強同期系統監測分析,通過線路的線損率波動,分析研判臺區及高壓用戶是否用電異常。
10kV南干II線線損率一直穩定在6%以下,但8月底線損率突然變成了一條波動起伏的上揚曲線,最低時線損率3.98%,最高時線損率14.15%。
首先查看了該線路所在的變電站10kV母平,基本保持穩定且合格,可以排除關口表計量錯誤問題。經進一步排查,該線路的公用臺區線損均在合格范圍內、無異常,可以排除公用臺區的問題,那只能在高壓用戶里尋找原由了。開始從大電量的用戶入手,在同期系統中查看每一戶的運行數據之電流曲線,看著看著突然就發現,“XX選煤有限公司”,明明是10kV高供高計用戶,怎么只剩一條電流曲線呢?,趕緊看一看這戶之前的曲線,果然發現端倪,8月26日約10時開始,A、C相電流分道揚鑣,A相電流此起彼伏變化,而C相電流始終保持直線、零數值,而之前A、C相電流基本同步變化。發現疑點后,立即通知計量班和供電所到現場檢查。
8月31日下午,工作人員現場檢查后,確認是計量CT的C相二次接線氧化,導致電量少計,重新加固二次接線后,電流恢復正常。同期系統查詢,用戶電流恢復正常,10kV南干II線線損率果然又恢復到了3%上下,同時依據同期系統記錄該戶失流時間,追補電量3萬余千瓦時,至此,這起因二次線故障造成失流引起的線損異常終于被成功掃除!
這個治理高損線路的案例,為線損管理人員核查異常線路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用電檢查更有方向和目標,不再是大海撈針,先診斷、再治療,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為計量人員對現場設備異常和電量追補提供了準確的依據,既維護了企業的利益,記錄的數據也讓用戶心服口服,積極配合用電檢查工作,有效提高了企業的經營質效。
農業論文投稿刊物:《南方農機》(雙月刊)創刊于1970年,由江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江西省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江西省農業機械學會主辦。本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頗有南方特色的農機化技術刊物,以全面推介南方適用農業機械,大力普及實用農機科技為宗旨,謁誠為廣大農村機手、農機生產和銷售企業、基層農機工作者、農機科技人員服務。主要讀者群為南方15省市各級農機工作者及廣大農林機手、拖拉機駕駛員。
4.結語
對于同期線損管理工作而言,它對電網的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要求電力企業相關部門之間應該相互相協助,促進同期線損管理過程中的效率得到加強。
參考文獻:
[1]馮凱.同期線損管理系統應用指南.中國電力出版社,2019年4月
[2]魏良成.運用專業聯動提升同期線損精益化管理水平的策略[J].南方農機,2019,50(18):233.
[3]黃超文,肖榮貴.10kV配電網的同期線損管理及降損策略探討[J].低碳世界, 2019,9(06):106-107.
作者:劉鵬飛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24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