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發展迅速,我國的基礎建設的發展也有了提高。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隨著中國文化
摘要:目前,人們的生活水平發展迅速,我國的基礎建設的發展也有了提高。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創新生產經營機制,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進入高速發展期。隨著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創意產業園的建設和開發也方興未艾。2012-2016年,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數量呈現穩定增長態勢,從1457家增長至2543家,五年間增長了1086家,年均增長率為14.9%。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數量的增加,一方面刺激了文化創意產業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卻是眾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結構雷同,難以獲得差異化競爭優勢。探尋現有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模式和局限性,以期建立獨特的競爭優勢成為重中之重。
關鍵詞:現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園區規劃;設計研究
引言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依托文化底蘊興起的創意產業園區其創造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已經直逼傳統的生產制造型開發區,各地的創意產業園區突出的特色也不盡相同,本文就結合實際情況對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發展趨勢進行簡析。
1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模式
1.1舊工業廠址改造
首鋼工業區是工業廠址改造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典范,首鋼的發展歷程是中國鋼鐵工業從無到有的縮影,工業區擁有不少國內獨創的建筑結構類型與技術。由于環境污染、節能減排及北京奧運會等原因,首鋼于2010年底在北京市區全部停產,完成搬遷,主廠區內留下了大量的建構筑物及設施設備。為了保護工業遺產,實現地區經濟、社會、文化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北京市規劃委員會組織了關于首鋼工業區資源現狀、水污染和生態環境等專題研究,綜合評估首鋼工業區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條件,制定《首鋼工業區改造規劃》。目前首鋼工業園已經成為城市更新的典范。
1.2新區建設
工業遺產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提供了個性鮮明的建筑群和文化基因,但卻不是必要條件。張江高科內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利用開發區的優勢全新打造創意園區,形成了以影視制作、游戲開發、動漫設計為主的產業集群,并圍繞核心產業建立相關中介、展示與版權交易平臺。蘇州陽澄湖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由政府出資“蘇州陽澄湖數字文化創意園投資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通過企業化運作為園區提供基地運營、企業服務和產業投資等服務。蘇州陽澄湖數字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遵照省政府建設“專、精、特”的數字出版樣板園區的發展目標,以數字出版產業為核心,重點發展游戲、電子商務、應用軟件、互聯網產業,初步形成了“1+X”產業發展模式。
2設計措施分析研究
2.1切忌“跟風上馬”
整理國家發改委和部分省份的相關信息就不難發現,目前很多省份都準備上馬創意產業園區,相關的申請已經遞交到了有關部門。在筆者看來,這種非主觀意愿上的政府操作行為,并不是真正的順應文化產業及文化創業的發展,更多的情況下是地方政府看到了創意產業所帶來的規模效應及經濟利益而采取的動作,不僅不值得提倡,而且這種沒有有效規劃和合理布局的創意產業園區注定會曇花一現。
其二,切忌“先上車后買票”。有些地方政府在操作創意產業園區項目的時候,只是基于自身區域性發展的角度上來進行規劃,這樣根本不能形成規模效應。而在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中,筆者總結出來的規律是,集聚性是創意產業的一個鮮明特征,目前多數城市的創意產業都是以創意園區的集群形式存在。文化創意園區是一種介于政府、市場與企業的新型社會經濟組織和企業發展平臺,它是體現集聚效應最佳的場所。只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內涵的情況下,這種所謂的創意產業園區根本發展不來。
其三,切忌“圈地運動”。很多地方在操作創意產業園區建設工作時,大多套用的是開發區模式,也就是說批一塊地給所屬企業,任由其自行發展。在筆者看來這種做法是極為不負責任的,因為創意產業園區沒有生產制造型企業那種高度密集的勞動力集群,他們主要依托的是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地方政府如果沒有將配套措施做好的話,即便是企業入駐之后也會很快離開,雙方都不歡而散。
2.2合理利用資源,讓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保持可持性發展
從表象上來看,創意產業園區帶有一定的時效性,很難真正意義上實現戰略性擴張,但是如果對這些資源優勢進行合理的優化,那么創意產業園就能夠真正的實現可持性發展。深圳的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就很有代表性。在深圳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云集了大量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其中不乏跨國集團公司。文化創意產業集群中的相關企業和團隊,就與這些公司形成了合作關系,由最初的承包業務發展到現在的直接打包規模性承接項目。二者之間完成了利益交換,也讓彼此在建立起默契的同時實現了共贏發展。
2.3科學使用資源,讓創意產業園區的建設運營突出特色
充分吸收區域性的文化底蘊,才能讓創意產業園區培育出更有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項目。因此,要想讓創意產業園區展現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須從深挖本地的文化資源優勢和內涵入手。長三角地區的文化創意集群產業不僅形成了規模,而且真正的實現了同區域、不同特色的特點。
最大的亮點是,在政府的大力協調下,將創意產業園區從市區范圍內向城鎮轉移,借助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讓一個個原本平淡無奇的鄉村小鎮成為各自有不同亮點的創意產業園區。在青山綠水間、在亭臺樓閣中,負責不同項目的創意精英們能夠極為輕松的與大自然實現零距離接觸。這不僅給這些創意精英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工作環境,而且還最大化的保障了生態文化資源的平衡,讓創意產業園更具有關聯性和影響力。
2.4優化整體規劃,打造園區品牌
良好的園區發展規劃指引園區發展方向和路徑,是園區發展獲得持續發展的關鍵。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數量日漸增多,但由此帶來的同質化現象嚴重,園區缺乏競爭優勢。開發主體在結合國家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基礎上,要充分考慮區域經濟水平、資源狀況、文化特色、人才儲備等,制定符合區情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規劃,打造園區品牌,獲得持續競爭優勢。
2.5服務是產業園的核心競爭力
“跟著市場走、跟著企業走、跟著政府走”,是中文發集團文化有限公司一直秉承的原則。在產業園定位上就要看準政府的需求和導向,政府支持哪一類的產業,就往什么方向發展,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產業園的發展方向和政府的政策導向之間的分歧和矛盾。
在實際經營中,打造了包含政府、園區運營商、園區配套服務提供商、招商企業的“四位一體”項目園區運營體系,按照“政府領導、專業平臺運作、市場化經營服務”的原則,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形成項目建設的合理,從而大大加快項目建設和招商進度,提高產業集聚效率。服務是產業園的核心競爭力,如果一個園區的招商不好,說明園區的服務不行;如果園區走下坡路了,也說明園區的服務不行;如果這個園區沒有上市公司,沒有拿得出手的企業,更說明園區的服務不行。
中文發集團文化有限公司所創建的文化園區是以高品質的園區運營服務體系保持文化品質與創意內涵的高水平狀態,實現客戶價值的提升,這才是園區最根本的服務理念。通過園區自身的發展調整,孵化、培育產生園區核心文化企業,并以此帶動園區文化產業鏈的打造與形成,其中,金融服務是園區的主要抓手。
文化創意論文投稿刊物:《生產力研究》(月刊)創辦于1986年12月,是中國生產力學會、山西省生產力學會主辦的全國性的經濟學學術性刊物。主要刊登研究經濟理論、經濟改革、發展重大問題方面的論文、學術動態的綜述性文章。
結語
綜上所述,創意產業園雖然發展勢頭較為搶眼,但是仍然是一個新興產業,在建設與運營上仍然并不是十分成熟。企業從業人員、社會、政府等都需要對其的發展高度關注。園區應建立完整的創意產業鏈,減少園區競爭內耗。組建完善的創意產業鏈,必須強化各園區企業的分工協作與規模,促進創意產業向傳統產業滲透,更有效地整合和延伸產業鏈,將創意成果轉化為企業家的經營資源,實現創意市場化和產業化。
參考文獻
[1]夏志良,田啟明.隱宿商業模式的形成機理分析與發展路徑[J].生產力研究,2016(12).
[2]夏志良,田啟明,夏欣.河北省與浙江省工業設計類人才創新創造提升能力對比研究———以秦皇島市與溫州市為例[J].中國商論,2016(29).
[3]付云.泉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5)
作者:姚馨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2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