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對于提高大型儀器使用效率和開放程度至關重要。該文提出以大型精密儀器工作狀態下消耗的人力時間,與其對應狀態下儀器運行機時的比值作為依據,創建新型多人交叉管理、多專多能的大型儀器管理模式。實現儀器的高效運行和高度開放共
摘要:高效合理的管理模式對于提高大型儀器使用效率和開放程度至關重要。該文提出以大型精密儀器工作狀態下消耗的人力時間,與其對應狀態下儀器運行機時的比值作為依據,創建新型“多人交叉管理、多專多能”的大型儀器管理模式。實現儀器的高效運行和高度開放共享,為學院全面育人和后備技術人才儲備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一管理模式對高校大型儀器的運行管理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人機系數;交叉管理;多專多能;開放共享
大型精密儀器是高等院校教學科研工作的必要裝備和重要科技資源,也是高校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更是一流學科建設和優質社會服務的關鍵條件和基本物質保障。大型精密儀器在高水平研究、關鍵技術發展、國家重大項目和雙一流建設中發揮著“重型武器”的攻堅作用[1-2]。近年來,我國大幅增加對高精尖科研設備的投入,各高校增加大型儀器的采購和使用,然而相應儀器管理人員的配備較少。
儀器論文范例:儀器儀表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在儀器數量急劇增加,儀器管理人員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如何提高大型儀器的使用效率和開放程度,更好地為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其規劃建設和管理模式成為備受重視的工作之一。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材料學院)在成立初期,購置了場發射掃描電鏡(SEM)、場發射透射電鏡(TEM)、射線單晶衍射儀(SCXRD)、射線衍射儀(XRD)、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固體核磁共振波譜(SSNMR)、顯微共聚焦拉曼光譜(Raman)、元素分析(EA)等臺大型儀器,但在建院第一年僅配備了兩名儀器管理員,隨后也只增加一名儀器管理員,如果仍然按照常規的專人專管、一人一機的管理模式,不能保證多臺儀器的正常運轉。
根據實際情況,并借鑒國內外一流大學大型儀器管理的經驗[3-6],南開大學材料學院對大型儀器的管理和運行機制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打破專人專管的一對一模式,提出人機系數的管理理念,統籌協調儀器管理人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實行儀器與儀器管理人員之間的“多人交叉管理,多專多能”的管理模式,不僅實現了儀器的高效運行、開放共享,而且加強了技術交流、人才培養等。
平臺基本情況2015年材料學院成立初期即啟動大型儀器的采購招標,隨著儀器的購置和陸續安裝使用,為規范儀器管理和開放共享,學院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包括儀器與經費管理、人員配置及要求、儀器運行模式、測試費管理、儀器維修與維護、人員考核與培訓等,并出臺了相應的細則和管理辦法。各項細則規章的建立為平臺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儀器管理人員緊缺的狀況下,為大家明確職責、團結合作起到了指引作用,為更好地服務教學科研奠定了基礎。
2人機系數
材料學院將大型精密儀器的工作狀態下消耗的人力時間(Tstaff),與其對應狀態下儀器的運行機時(TInstru)的比值定義為人機系數η,即η=TstaffTInstru。Tstaff主要為儀器管理人員在設置測試實驗、調節儀器參數、采集數據、數據處理等環節所投入的時間構成。確定人機系數的主要方法是統計分析法,將儀器作為統計對象,分別統計日常工作的TInstru,以及儀器管理人員在該儀器正常運行期間投入的Tstaff。經過一學期的統計分析,得到儀器的人機系數η,η數值越大,則儀器運行期間對儀器管理員的依賴程度越高。
經過試運行期間的實踐,根據人機系數將大型儀器的運行等級分為三類:人機系數在0.9~1.0之間的電子顯微鏡類儀器為Ⅰ級;人機系數在0.6~0.8之間的粉末XRD、射線光電子能譜、拉曼光譜等儀器為Ⅱ級;人機系數小于0.5的固體核磁、射線單晶衍射、元素分析等儀器為Ⅲ級。人機系數較小的結構表征類儀器的主要負責人,可以有額外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人機系數為1.0的電鏡類儀器的測試運行中,以此為基礎施行儀器多人交叉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實現儀器的高效運行。
3創新管理模式
3.1多人交叉管理以提升技術無形資產
傳統的大型儀器管理模式為專人專管的一對一模式,專人依賴性造成機時利用率不高、特權化、使用率低、閑置浪費等情況[7-9]。為避免此類狀況出現,材料學院提出儀器管理人員與儀器配備實行多對多模式,建立“多人交叉管理、多專多能”的新型管理模式。根據每臺儀器的規格、配置及使用特點,學院指定專職教師和儀器管理員組成儀器管理小組,在儀器技術領域和科學研究領域進行業務交流、學術合作,提高儀器管理員的業務水平和儀器的服務水平。
經過安裝工程師和應用工程師培訓的固定儀器管理員,他們所獲得的操作技術及使用經驗,屬于儀器增配的無形資產,多專多能模式的實施為保障和維護每臺儀器的應用技術資源等無形資產提供了制度保障,為后續培養新儀器管理人員及研究生提供了有力保障。
3.2根據人機系數實施因“儀”制宜
研究生作為科研工作的主體力量,是大型儀器的主要使用者[10-13],讓研究生高度參與大型儀器的測試和管理,不僅可以提高儀器的開放共享程度,而且可以起到人才培養和儲備技術人才的作用,同時師生共同研究探討儀器的高端功能,有利于儀器高精尖功能的開發利用。因此通過讓研究生參與大型儀器管理,選出優秀的研究生作為大型儀器的輔助測試人員,在非工作時間段使用大型儀器,提高大型儀器的使用效益。通過結合儀器的人機系數和儀器的測試需求量、貴重精密程度、操作難度、風險系數等。
(1)實驗員研究生助管模式。研究生承擔公共測試服務,大型儀器平臺定期招聘選拔本院研究生作為兼職助理實驗員,協助專職教師和實驗技術人員共同承擔公共樣品測試任務。由于兼職實驗員具有流動性,大型儀器平臺和儀器管理員將根據具體情況增補兼職助理實驗員。(2)實驗員研究生自測模式。研究生僅承擔本課題組測試服務,每學年在固定時間內為所在課題組培訓1~2名研究生。
4運行實踐及成效
材料學院在大型儀器數量增加,儀器管理人員緊缺的情況下,提出多“人交叉管理、多專多能”的新型管理模式,并大力支持在非工作時間段由研究生參與輔助測試,經過2017—2020學年的運行,已取得顯著的開放共享效果,為高效科研進展提供了堅實保障。臺儀器運行三個學年內,在人才培養方面,累計培訓教師和研究生超過177人次,全部獲得獨立上機操作資格。
根據儀器精密貴重程度、操作難易程度以及維護維修成本,儀器的開放程度不同。其中價值100萬元至400萬元的儀器,面向全院學生開放,136人獲得獨立上機資格;價值400萬元以上儀器針對高年級碩士生和博士生開放,41人獲得獨立上機資格。在開放共享方面,臺儀器每學年年運行機時數分別為13173h,20774h,19720h,年均總運行機時數達17889h,各儀器年平均運行機時為2236h/年,臺儀器年運行機時超過2000h;兩臺電子顯微鏡年平均運行機時在2200h以上。在科研輔助方面,年均測試樣品數19756個,其中2020年因疫情原因,測試機時和樣品數略有下降。三學年累積為550余個科研項目提供測試咨詢,包含多項國家重大項目。平均每學年為500余篇高水平科研論文的發表提供了有效數據。
5結語
為充分發揮大型儀器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提出人機系數的管理理念,實行新型的多人交叉管理,研究生輔助測試的管理模式,并推出一系列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為大型儀器的開放共享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實踐平臺,有效提高了大型儀器的利用率,增強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新型管理模式和培訓方案有利于培養和儲備后備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趙婉凝,賈黎明高校實驗室大型儀器管理及運行探索[J]山東化工,2020,49(23):140142
[2]衛飛飛,鐘沖基于“雙一流”視角的高校大型儀器共享平臺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3):3639
[3]古建春,蘇國琛,謝春峰,等建設特色鮮明的院系儀器平臺的實踐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14,17(2):188190
[4]余海峰地方高校大型儀器共享管理現狀及應對措施[J]設備管理與維修,2020,11(22):35
[5]周勇義斯坦福大學科學儀器公共平臺建設與管理模式的調研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11):279282
[6]黃開勝,楊樹國,江永亨,等清華大學與美國著名高校儀器共享平臺的調研比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9):319323
作者:陳睿,陳鐵紅,胡寧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dzlw/26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