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氣象災害每年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本篇氣象局評工程師論文分析焦作市農村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正式運行后,解決了廣大農村氣象預警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擴大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公眾覆蓋面,對氣象災害預警提前量達到2h以上,對指導農民生產尤其是大棚蔬
氣象災害每年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本篇氣象局評工程師論文分析焦作市農村氣象災害預警系統正式運行后,解決了廣大農村氣象預警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擴大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公眾覆蓋面,對氣象災害預警提前量達到2h以上,對指導農民生產尤其是大棚蔬菜管理、山藥種植、冬小麥管理、畜牧養殖、經濟類作物銷售等起到了重要的參謀助手作用?梢园l表氣象局評工程師論文的期刊有《應用氣象學報》1992年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北京市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編輯質量獎、編輯規范獎、辦刊條件獎”;1995年獲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大氣科學技術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反映新理論和新技術在大氣科學中的應用,以及氣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應用于有關領域的科研成果。
基于GPRS技術利用農村大喇叭和電子顯示屏組建焦作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系統,解決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問題,焦作目前全市1826個村,利用該系統僅需1min。
關鍵詞:
GPRS技術;預警終端;農村大喇叭;電子顯示屏;
近年來焦作市氣象災害呈現種類多、范圍廣、強度大的特征,氣象災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GDP的3-6%左右,利用科技手段防災減災,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施政內容。為此建設焦作市氣象災害預警系統實現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的快速響應,解決氣象預警信息傳遞“最后一公里”問題,達到最大限度防災減災的目的。
1焦作概況及主要氣象災害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與山西省接壤,南臨黃河與鄭州相望,地勢北高南低,地形變化較大,地貌類型多樣,分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焦作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為551.4mm,年平均風速2.0m/s,無霜期220~240d,全市共103個鄉鎮辦事處,1826個村(居)民委員會,常住人口352.7萬人。幾種主要災害性天氣有:干旱、雨澇、連陰雨、寒潮、大風、干熱風。
1.1干旱干旱是區內最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出現次數多,危害面積大。常見的有春旱、伏旱和冬旱,其中春旱、伏旱出現次數最多,冬旱次之。春旱多出現在3月上旬和4月中旬,總降水量小雨30mm,且多年連年出現,間隔周期短,危害越冬作物的正常發育,影響春播。1995年春旱,8萬hm2農田受災,9.4萬人和6萬頭牲畜飲水困難;1996年春寒,5萬hm2農作物受災,7.4萬人和3.7萬頭牲畜飲水困難。伏旱一般7、8月份出現,總降水量小于30mm,嚴重影響秋作物生長。1987年伏旱,受災面積15萬hm2,2.7萬hm2農田減產80%或絕收。
1.2洪澇洪澇包括春澇,初夏澇、夏澇和秋澇等。保護區洪澇以內澇為主,夏、秋澇發生次數最多。其中夏澇發生最為頻繁,危害嚴重,平均2a一遇;秋澇陰雨連綿,造成澇災,影響小麥的適時播種,平均3~4a一遇。
1.3雷暴夏秋之交,雷電常見,往往伴隨著狂風暴雨,造成山洪暴發,毀田壞屋。最早的雷暴雨發生于2月,最晚10月,全年7月份最多,8月次之,曾發生過雷電擊死人畜現象。
1.4風災焦作的大風,東部多于西部。全是年均大于17m/s的大風日數為6.3d,最多的一年有40個大風日。全年大風以4~7月份最多,9~10月份最少。1988年7月21日,修武縣遭受大風襲擊,農作物受災8900hm2,毀壞高低壓電線桿255根,毀壞民房254間,重傷2人;1989年6月29日,溫縣遭受大風襲擊,損壞樹木2萬余棵,電桿80多根,毀壞民房180余間,死亡2人,重傷9人。
1.5冰雹冰雹是焦作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降雹時常伴隨狂風暴雨,時間短,危害大。焦作是河南的冰雹集中區,年均0.5次,一般出現在5~9月份,6月份最多,占36%以上,5、7月份次之,各占18%。每次降雹時間一般5~15min,雹粒直徑1~3cm居多,最大直徑5cm;重量一般在0.5~2g,最重的曾超過60g。
1.6寒潮秋末開始,由于強冷空氣南下,氣溫急劇下降,形成寒潮。1959~2010年,焦作市共出現寒潮90次。最早出現在10月下旬,最晚出現在次年4月上旬,以11月和3月出現次數最多。寒潮過后氣溫急劇下降,會影響農作物的返青和正常生長。
1.7干熱風焦作的干熱風因高溫低濕并伴隨強風而形成,近70%發生于5、6月之交的幾天,時值小麥灌漿、乳熟期,干熱風會使小麥青干枯死,影響產量和品質。干熱風平均每年兩次左右,輕重程度不同。
2焦作氣象災害預警發布系統介紹
2.1本系統遵循“先進科學、穩定可靠、方便擴展、經濟適用、安全保密”的原則進行設計主要采用虛擬數據網、GPRS無線網、UTP/Gn接入、嵌入式文語轉換、LED顯示控制等技術,由氣象災害信息發布平臺和預警語音信息終端、無線電子顯示屏構成,可滿足氣象、農業、科技等多種信息及時、快速、準確發布的需要。預警終端和發布平臺通過預警中心路由器直接進行聯絡、傳輸數據,也可通過GPRS服務器來進行數據轉發。中心交換機還須和氣象臺交換機進行連通,氣象臺將天氣預報、預警等信息數據上傳到預警中心文件服務器上,供預警發布平臺使用。
2.2預警信息發布平臺需完成自動氣象站數據采集發布、語音預警信息發布、電子顯示屏預警信息發布、短信預警發布,操作以方便、簡潔、高效為目標,既充分體現快速反應的特點,又能便于操作人員進行信息設置、發布和廣播。對于預警發布實行權限管理,對于網絡傳輸采用數據APN專網,完全與外網隔離,確保系統使用安全可靠,杜絕非法侵入盜用平臺宣傳。
2.3語音預警終端也稱作“氣象大喇叭”,接收終端將接收到的文字信息自動轉化為語音,通過高音喇叭播報出去。播報次數可設置,系統默認3次。驅動大喇叭功放的電源通常是關閉狀態。當接收終端接收到有效信息時,自動把電源打開。用手機或固定電話撥打接收終端號碼,可以將語音通話通過喇叭實時播報出去。該終端不影響原有話筒進行人工語音播報。支持GPRS/SMS雙模接收信息,系統支持大容量信息接收,一條短信最長可達350個漢字。通過GPRS傳遞的文本信息則無字數限制,發布信息前可進行試聽。為了確保信息接收發布的正確性,避免垃圾信息侵入,系統設置了發布人(含信息平臺)號碼授權。只有已授權的電話號碼(含信息平臺)發布的信息,接收終端才會接收和播報。對于未授權的號碼發來的信息,接收終端將拒絕接收,設備設計有防雷電路。
2.4電子顯示屏預警終端實時顯示自動氣象站采集的數據,發送的數據可以設置每分鐘或2min、5min發送一次。當接收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時,大屏就會立即切換顯示預警信息。為滿足戶外使用,預警顯示屏系統支持箱體溫度、濕度檢測,支持屏體亮度自動控制、電源硬關機、控制箱體風機等功能,方便擴展,系統支持信息個性化設置,文字顏色、顯示速度、停留時間和多達40種的顯示特效可以隨信息一起生效,信息顯示人性化,達到最好的顯示效果。為保證信息接收的正確性,避免垃圾信息的侵入,保證公共信息發布的安全性,系統設置了多重驗證措施:授權號碼驗證:對授權發布人的信息可進行發布。信息密碼驗證:對密碼正確的信息可進行發布。發布有效期驗證:對有效期內的信息可進行發布。當信息接收成功后,系統會自動給該屏的管理員發送回執。系統將成功接收到的預警信息和服務信息存入了自帶的大容量存儲器?赏ㄟ^PC機對存儲器的數據進行調閱、導出和備份。實現了信息管理有據可查。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1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