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融合研究CPA考試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_《財會通訊》2013年22期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4-28 14:52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財會通訊》2013年22期,作者:李傳憲,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 【摘要】:正一、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CPA職業前景會計學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旨在培養從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性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員,而CPA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執業
注:本文摘自《財會通訊》2013年22期,作者:李傳憲,西南政法大學管理學院;
【摘要】:正一、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CPA職業前景會計學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旨在培養從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性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員,而CPA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執業證書并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資產評估、會計服務等業務的專業人員。CPA考試是從事注冊會計師執業的資格考試,是從事注冊會計師業務的必備條件,其考試主要科目所包含的內容均是會計學本科專業應重點掌握的課程體系核心內容。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注冊會計師、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財務管理、考試內容、經濟法、中級財務會計、財務成本管理、高級財務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一、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及CPA職業前景
會計學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旨在培養從事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性工作的應用型技術人員,而CPA是指取得注冊會計師執業證書并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資產評估、會計服務等業務的專業人員。CPA考試是從事注冊會計師執業的資格考試,是從事注冊會計師業務的必備條件,其考試主要科目所包含的內容均是會計學本科專業應重點掌握的課程體系核心內容。而有效地融合CPA考試內容與會計學本科人才培養,既能使學生掌握必要的會計學專業核心知識體系,又能使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為將來的CPA考試、會計師專業技術資格考試等做好準備。
(一)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據教育部于2007年公布的本科專業招生目錄的數據資料統計,在全國有678所含獨立學院的本科高等院校中,開設有會計學專業的共382所(占院?倲当壤57%);從專業分布看,會計學專業位居我國開設數量最多的十大專業中第六位。以重慶市為例,全市有13所院校設有會計學專業;在本科院校專業年畢業人數排名中,會計學排第5位,每年為社會提供7000余人會計專業人才?梢,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在學生數量和畢業生數量方面已經具有較大的規模,甚至在局部地區開始出現較為飽和的狀態。
根據教育部在2007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中,會計學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規定為:“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經濟管理部門、學校、科研機構從事會計實際工作和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高級專門人才”。但現實中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境地:從需求角度看,社會用人單位普遍感到難以找到滿意的會計專業人才,抱怨剛畢業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專業知識不夠扎實,缺乏實踐經驗,實務操作能力不強;同時,從學生就業角度看,部分接受過較高層次教育的會計專業畢業生走上非會計、非財務類的其他崗位,造成較為普遍的“學非所用”的現象。
會計學專業教學質量是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而教學質量的高低取決于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開設。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會計制度及會計準則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會計專業教學的課程體系經歷了分部門、分行業的會計課程體系到以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審計學為核心的專業課程體系的轉變,這不僅體現了會計學專業的核心教學內容,也間接反映了我國由傳統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變遷過程。現行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體系,與我國CPA考試的主要科目在課程名稱和教學內容方面大部分相同,這為兩者的融合創造了條件。在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內容和教材等方面,如果能很好地與CPA考試科目的內容相結合,既能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并改善學生的就業狀況,又能滿足學生CPA考試的需求。
。ǘ〤PA考試及職業前景
CPA是注冊會計師的簡稱,是從事高級會計、審計類相關工作的必備條件。在我國,取得CPA執業資格必須通過相關科目的考試。新中國的注冊會計師職業始于改革開放后的1981年,1993年10月31日我國頒布的《中國注冊會計師法》進一步規范了注冊會計師的從業資格、從業范圍等內容。我國CPA全國統一考試制度始于1991年,自1993年開始每年舉行一次考試,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有超過15萬人取得了全科合格證書,獲得了執業資格證書。2007年1月面向境外考生的中國注冊會計師考場首次設立,考試大綱采用了國內2006年的統一考試大綱,這為在境外學習、工作但志愿考取中國CPA的人士提供了便利條件。自2009年全面改革以來,逐步實現了考試制度的國際趨同。與美國通過學分(150學分)積累,獲得CPA執業資格不同,目前,我國CPA考試分為專業和綜合兩階段進行。專業階段考試包括: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審計、企業戰略與風險管理六門課程;綜合階段主要考核已通過前六科專業階段考試人員綜合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注冊會計師考試不僅為選拔會計和審計類高端人才提供了依據,并且為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參考。參加CPA考試的條件相對較低,根據規定:具有高等?埔陨蠈W校畢業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人員均可報名參加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具有會計專業或相關專業高級職稱的可申請免考一門科目。這一考試基本條件相對較低,但通常報名參加此類考試的人員有會計學專業學科背景或工商管理、經濟學等學科畢業或具有從事會計、審計等相關工作經驗。CPA考試被認為國內聲譽最高的執業資格考試,并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獲得CPA執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有較廣闊的執業前景,目前較多的執業CPA從業人員在會計與審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從事審計、會計、財務管理等相關工作。CPA不僅可以在事務所從事注冊會計師審計、資產評估、管理咨詢等工作,也可以在大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內部審計、會計主管、財務總監等工作。同時,由于執業的CPA人員必需保持工作和經濟的獨立性,所以非執業CPA成員也較多地分布在高等院校、行政事業單位等;可見CPA的就業范圍較為廣泛。同時通過CPA考試全科合格的人員在參加美國的CMA(注冊管理會計師)、CFM(注冊財務管理師)和ACCA等相關考試可以豁免部分科目,這為部分準備考取國外相關資格證書以及在國外從事相關工作的會計人員提供了便利條件。
二、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專業教學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要點。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關于會計學專業的培養要求,可以看出“會計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會計、審計和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會計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能力。”而會計本科專業的畢業生應該具備的主要知識和能力,包括: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文字表達、語言溝通和解決會計問題的能力等。雖然我國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在人才數量和質量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當前在會計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材質量等方面仍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
。ㄒ唬⿲I知識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在學位授予分類中,會計學屬于管理學下工商管理類二級學科。會計學本科專業畢業獲得管理學學位;但根據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申報課題的目錄看,會計學歸屬于應用經濟學。所以,從學科體系來看,會計學專業應該屬于經濟學與管理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會計學專業畢業的學生應該掌握經濟學、管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而目前一些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的課程開設過多、過細,層次不清,內容重復,并且所占比重過大;部分高校關于
企業管理、經濟學等基礎課程比重過小,甚至有個別學校沒有開始《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等基礎課程。在專業核心課程開設中,有部分院校的會計學專業課程中,缺少必需的專業核心課程,如《審計學》、《經濟法》等專業核心課程在某些高校被設為選修課程或未開設。
。ǘ┙滩馁|量需要提高
部分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采用的專業教材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教材的內容質量較差。如2006年新會計準則體系頒布后,會計學相關教材內容需要更新,全國各出版社均出版發行了一系列的會計學教材,但有些編者在沒有認真學習新準則體系的情況下編寫的會計教材出現許多錯誤;如部分教材將《企業會計制度》與《企業會計準則》的內容混淆,甚至科目運用也出現差錯;部分教材中出現編寫“金融資產”這一章內容時將“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會計處理相互混淆。
(三)部分課程內容交叉
由于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不斷發展,會計學專業開設的部分課程在內容上存在重復交叉的現象。如部分高校同時開設有《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財務分析》與《財務管理》,這些課程存在內容的重復;如《財務管理》課程中有“財務報表分析”這一章節的內容,在《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兩門課程中均會涉及到“成本控制”的內容。開設的《經濟法》、《稅法》與《稅務籌劃》等課程,有部分內容也存在交叉;《經濟法》教材中大多有專門章節關于“稅法”的內容,在《稅務籌劃》課程中無論是流轉稅還是所得稅的稅務籌劃章節均會先講解各稅種的具體規定與計算,這與《稅法》的很多章節內容相同。
。ㄋ模┤瞬排囵B缺乏特色
目前國內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無論從培養方式,還是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基本相似,在人才培養計劃、具體課程的設置、教學大綱和專業教材的編寫等方面都大致相同,少有自己的創新之處,這也背離了現代高等教育提倡個性化、差異化教育的發展要求。而一些非綜合性大學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有條件結合學校的學科特色創新會計學人才培養,如具有工科背景的高等院校應該更注重基建預算、成本核算等內容的教學,具有語言學科背景的高等院校應該注重外貿會計、國際會計人才的培養;但現實中較少的高校實施會計學特色專業人才培養。因此,迫切需要對我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必要的改革,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優化,科學地培養高素質會計專門人才,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建立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是培養會計人才的根本保證。
。ㄎ澹⿲嵺`、實驗環節欠缺
會計學專業要求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技能,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要求較高。如果在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實踐和實驗環節較少,必然導致學生專業實際操作能力較差。一部分高校在部分核心課程教學中缺少必要的實踐和實驗環節,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較弱,部分高校會計專業學生甚至不能勝任記賬憑證填制、賬簿登記、報表編制等基礎工作。一些高校沒有開設《會計手工模擬實驗》、《會計實訓》、《會計電算化》實驗實訓等課程,導致學生書面成績優良但操作能力低下。
三、CPA考試內容與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融合
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組織和領導CPA全國考試工作,并負責考試大綱和教材的修訂與出版。CPA考試中的專業考試階段包括《會計》、《審計》、《稅法》、《經濟法》、《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共六個科目,而這六個科目所涵蓋的內容正是會計學本科專業所應掌握的核心專業知識。目前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中主要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將CPA考試與會計專業教學有效融合在專業人才培養中。
。ㄒ唬┮幏秾I課程名稱與內容
從教育部關于會計學專業應開設的主干課程看,包括:《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法》、《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等核心課程。而CPA專業考試階段的六個科目涵蓋了以上所列的大部分課程,這也是作為會計學專業人才應該具備的會計、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綜合知識。但會計學專業所開設的課程名稱應結合CPA考試內容予以調整,如將科目《會計》分為《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課程;將《財務成本管理》分為《財務管理》和《成本會計》兩門課程,也可以直接開設這門必修課程;其它包括《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審計學》均可以直接作為會計學專業的核心必修課程予以開設。在課程內容方面,可以歸并部分課程的交叉內容。如在《稅法》課程中采用CPA考試大綱和教材,能避免重復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在《經濟法》課程中也能避免重復“稅法”關于稅種具體細則規定的內容。CPA考試中的《財務成本管理》科目較好地將成本會計、成本管理等內容進行了整合,將成本計算、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等內容較好地進行了融合,在實際教學中也可借鑒。
。ǘ┤诤蠈嵺`、實驗環節進入CPA課程
在會計學核心課程開設的同時,應增加專業實踐課程或專業實踐環節,這樣才能更好地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提升會計專業技能。可以將CPA《會計》科目分設為《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兩門課程,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的財務報告內容中應增加實踐環節讓學生掌握各種會計要素變動對應的經濟業務憑證處理,掌握實際工作中應用的各種報表編制方法。在開設《稅法》課程中具體的稅種計算時,應增加實際企業的納稅環節和納稅計算與申報等實踐訓練,讓學生掌握各類型企業應交納的稅種、計算、具體申報過程,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財務成本管理》課程中增加實際案例分析,讓學生分組討論后再通過老師點評,從而掌握投資項目分析、融資方式選擇、股利分配政策選擇等知識要點。
(三)統一專業核心課程教材與CPA考試輔導用書
由于目前部分專業核心課程由專業任課老師編寫的教材質量參差不齊,各種課程教材的時效性不足,合理使用CPA考試輔導用書能有效解決這一現實問題。CPA考試輔導用書由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組織高等財經院校的專家成立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組織編寫,分別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和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教材內容在專業界具有權威性。同時,CPA考試輔導用書每年都會更新一次,局部內容會按最新法律、法規、準則的規定進行修訂,使得教材內容新穎,能將最新規定準確地反應在教材內容中。同時CPA考試輔導用書的內容往往作為許多用人單位進行筆試和面試的參考資料,便于畢業年級的學生進行復習,更好地應用專業知識尋找就業機會;同時可將CPA考試輔導用書用于本科學生畢業復習和參加CPA考試。
四、CPA考試內容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嵌入
目前,會計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對會計人才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如何縮短這種差距,成為目前高等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建議,將CPA考試內容有效地嵌入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在獲取專業核心知識的同時為將來參加CPA考試和會計師職稱資格考試打下良好的基礎。
。ㄒ唬┰跁媽W專業教學計劃中合理嵌入CPA考試科目和學時
CPA考試在結構上分為專業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包括《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和風險管理》六科,專業階段主要測試會計學專業核心知識的掌握情況;綜合階段一科主要測試職業道德、實務能力等。建議在會計學專業教學計劃中開設所有CPA專業考試階段課程,并在課程后以(CPA)標注。但由于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可以將CPA考試科目按教學課程嵌入會計學專業教學計劃,在嵌入教學課程時作相應調整。如將《會計》科目分為《中級財務會計(CPA)》和《高級財務會計(CPA)》兩門課程,可以連續兩學期實施教學;將《財務成本管理》科目分為《財務管理(CPA)》和《成本會計(CPA)》兩門課程實施教學。在專業課程的學時安排上,可參考CPA考試科目的時間長短安排教學課時。如在CPA考試時間安排中《會計》為180分鐘,《審計》和《財務成本管理》為150分鐘,《經濟法》、《稅法》、《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為120分鐘;由于課程內容繁多、難度較大,因此可適當增加《中級財務會計(CPA)》、《高級財務會計(CPA)》和《審計(CPA)》課程的教學學時。
。ǘ⿲崟r更新CPA考試教材和教案
在會計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應合理使用CPA考試教材。隨著會計準則的不斷修訂,CPA教材內容不斷變化,每年春季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均會修訂相應的教材內容。會計學本科專業學生每級每年均應更新一次,采用當年的用教材內容,以保持教學內容的新穎性;而由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成員編寫的教材,具有相當的權威性。個別考試科目的輔導教材可作為兩門課程的教材,在保證教材質量的同時又節約了學生教材開支。如《會計》輔導用書可作為《中級財務會計(CPA)》和《高級財務會計(CPA)》課程教材,《財務成本管理》輔導用書可作為《財務管理(CPA)》和《成本會計(CPA)》兩門課程教材。CPA考試大綱每年年初由財政部注冊會計師協會公布,每門課程都有不同程度的更新;會計學專業承擔CPA考試課程的教師每年應按考試大綱實時更新課程教案和相應的課件。
。ㄈ┖侠戆才臗PA科目課程教學順序
CPA考試的六個科目在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計劃中應合理安排CPA考試科目的課程教學順序。根據課程的內容和銜接關系,可以在低年級開設《經濟法》課程,通過《會計學基礎(原理)》課程學習以后再學習《會計》科目課程,即《中級財務會計》。而《財務成本管理》和《稅法》科目課程應該安排在《中級財務會計》甚至《高級財務會計》之后學習;《審計》科目課程應該在高年級學習了系列會計課程之后再開設。具體應該在會計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中形成《經濟法》、《會計》、《財務成本管理》、《稅法》、《審計》的一套較為科學的課程開設順序。而《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課程可以開設在高年級,應該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管理學原理》、《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財務管理》課程,掌握了相關基礎知識后再開設本門課程。
(四)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督與考核
在CPA相關課程教學中,應建立動態的實時考核機制,避免出現期末一次考試確定學生成績的情況。在學生考核環節中,應增加實訓練習,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同時加強學生日常學習效果的考核,在不同章節應有適當的練習或小測驗,以鞏固所學CPA相關課程的內容。通常可以結合使用會計實訓軟件加強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監督,既可以節約老師的時間成本又可以連續、系統地考查學生學習情況。
。ㄎ澹┡鋫鋵I與實務教師承擔CPA科目教學任務
建議高校在進行CPA相關的專業課程教學中,可以實施專業老師和實務界老師共同承擔教學任務,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實際工作經驗。在會計學專業教師隊伍中應有多人具有CPA執業資格或實際從事過會計業務工作的人員,同時應安排具有多年教學經驗,連續講授CPA相關課程多年以上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而通過CPA科目的系統學習,會計學本科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就業能力將得以進一步提高。
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涉及到教學計劃、教材質量、師資力量、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各方面,只有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改革與提高,方能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在實施會計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與CPA考試的有效融合具體措施時需要循序漸進,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雜志信息】:
《財會通訊》由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管,湖北省會計學會主辦的全國會計類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42-1103/F,國際刊號:ISSN1002-8072,郵發代號:38-216。
《財會通訊》已被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全國十大財會名刊和湖北省優秀期刊稱號。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