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審計項目風險管理制度建立的意義_《商》2013年第09Z期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5-13 10:16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商》2013年第09Z期,作者:劉遠梅;工作單位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工作單位二:國美電器集團監察中心審計部(北京);黃家宸;工作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摘要】:本文以加強審計風險控制為目標導向,在總結
注:本文摘自《商》2013年第09Z期,作者:劉遠梅;工作單位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人文經管學院;工作單位二:國美電器集團監察中心審計部(北京);黃家宸;工作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能源學院
【摘要】:本文以加強審計風險控制為目標導向,在總結審計復核工作的基礎上,借鑒紀檢監察機關案件審理工作經驗,探討國家審計中開展審計審理工作的方法、途徑。
【關鍵詞】:審計項目;審理;審計風險;控制
一、審前調查(試審)環節的控制風險及對策
審前調查(試審)作為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事前環節,其控制風險尤為重要。業務處要緊緊圍繞審計署審計工作方案所確定的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審前調查(試審),不僅向被審計單位索要相關資料,還要根據審計事項,做好以下工作:
1.全面掌握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環節及所起的作用;
2.對會計數據進行有效性分析,確定審計(調查)所要反映的重點問題;
3.明確審計的資金量、所要延伸的范圍及覆蓋面,對實現審計(調查)目標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
4.根據審計(調查)事項的目標要求,對提出審計觀點所要收集審計證據的初步設想;
5.根據審前調查(試審)結果,深入研究初步確定審計(調查)事項所需要的審計力量和時間。審前調查(試審)的結果是審計組編制審計實施方案的重要依據,是關系到審計項目結果的重要環節。
因此要求審計組要打有準備之戰,必須在此環節下大力量研究,確保審計(調查)事項取得最大收益。
二、審計工作底稿的控制風險及對策
審計工作底稿的主體是審計結論或審計查出的問題摘要及其依據,即經過審計,審計人員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對該審計事項所作的審計結論或者審計查出問題的性質、金額、數量、發生時間、地點、方式等內容,以及相關依據。目前,法制處發現一些審計人員沒有對審計查出的問題及時編制工作底稿,甚至送交法制處復核的審計材料,也只是零散的審計證據。
三、審計證據環節控制風險及對策
審計實施階段審計人員根據審計實施方案確定的具體審計事項,有針對性地收集與審計事項相關的審計證據,審計組組長應當督導審計人員收集審計證據,確保審計證據的客觀性、相關性、充分性和合法性。所謂的客觀性是指審計證據的取得要符合客觀事實,反映問題的本來面目,不可斷章取義,不能摻雜審計人員主觀臆斷;相關性是指審計證據要與所要證明的審計密切相關,證據要精煉,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性是指審計證據的獲取要得當、全面,具有很強的證明力;合法性既包括取得證據程序、手段的合法也包括證明材料的內容合法。
解決以上存在的問題,首先要提高人員的職業判斷水平,對待審計查出的問題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避免發生不必要的檢查風險;第二,針對索要審計證據數量多,取證難度較大的情況,審計人員可以使用“審計證據文字記錄”將數據匯總,注明資料來源,要求資料提供單位蓋章予以確認;第三,審計人員對審計問題要準確定性,判斷證據的相關性,精煉審計證據,防范審計風險;第四,審計人員對所搜集的審計證據要及時歸納整理,編制審計工作底稿。
四、審計實施方案編制中的控制風險及對策
審計實施方案是整個審計項目的靈魂,是關系審計項目成敗的關鍵環節。審計組應當根據審前調查(試審)的結果,以審計署工作方案為原則,對執行審計程序的全過程作出具體工作安排,審計實施方案不應突破審計工作方案所規定的審計目標和范圍。具體實施方案是對擬實現的審計目標以及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的進一步說明和詳細規劃。我辦審計實施方案需要經過審計業務會議審議。在此環節中,業務處應當根據審計項目的不同類型和要實現的審計目標的不同,編制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的實施方案。在實際操作中,審計實施方案存在很大的缺陷。由此帶來的風險不可低估。
審計方案編制是審計項目事前控制的有效環節,審計組應當對此有足夠的重視。
五、審計(調查)報告的風險控制及對策
報告使用者主體發生了變化,除按照第七十七條規定需要報送審計署統一匯總的情況外,審計報告的主送部門為被審計單位。隨著審計報告使用主體的改變,審計結果將逐漸向社會公告,對審計機關的審計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要求審計人員要采取謹慎的態度,實事求是地反映審計事項的結果。目前,在審計復核中發現我辦在審計(調查)報告編制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報告體例與審計目標要求相去甚遠。審計人員沒有突破以往傳統審計模式,撰寫的報告千篇一律。
前面已經提到,報告的種類按照審計目標的要求,可以分為常規審計報告、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專項審計調查報告、效益審計報告、信訪件核查報告等幾個類型。
常規審計報告按照6號令規定的要素進行整理歸納,重點對審計查出的問題進行披露,依法對被審計單位進行處理、處罰。
經濟責任審計報告則要求對領導人任期經濟責任進行評價,評價作為報告的重點內容,審計事項應當作為評價的基礎,既包括領導人任期內所取得的成果也包括工作的失誤和錯誤,明確被評價人的經濟責任。
調查報告是記載調查成果的書面報告。調查報告要經歷調查、研究、整理成文三個環節才最終形成的書面材料。從調查目的和最終形成的書面報告的內容綜合評價,調查報告大體可分為以下類型:
1.總結典型經驗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是為了概括出先進人物或先進地區、先進單位的正面經驗,使其便于在面上發揮影響。調研對象是一個或一類特定的先進典型。調查報告寫成之后,其中所概括的經驗,可以為有關人員或單位所借鑒,或可以使之從中受到啟發;也可作為有關主管部門開展學習先進活動的素材。
2.反映情況的調查報告。這類調查報告因調查目的、范圍和用途的差異而有兩種區別:一種是反映具體情況的個案性調查報告。其調研目的是為了把某一個具體問題界定清楚,調研范圍單一、具體,報告的內容一般用來作為處理某一具體問題的依據或重要參考。另一種是反映基本情況的綜合性調查報告,例如財政一處承擔的遼寧省關閉破產企業中央補助資金使用情況的專項調查和財政二處承擔的稅收質量專題調查。其調研的目的是為了掌握某一領域或某一方面的概貌,調研范圍相對寬廣,涉及的對象較多,報告的內容主要用作宏觀決策參考,或者用于說明某種客觀現象,某一學術觀點。
。ǘ┰趫蟾嬷袑徲嬍马椚狈φ砗蜌w納。審計組將審計查出的問題很零散的擺在報告上,有的甚至用工作底稿粘貼。沒有歸納和整理的審計事項不能夠反映審計問題的全貌,得出正確的審計結論,更無法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建議。
六、移送處理程序的風險控制及對策
有的問題因為時間跨較大,增加了取證難度,有的限于審計手段,無法繼續追查。違法事實不完整,給司法機關立案帶來了困難。二是涉嫌違法問題的主體不明確。在移送案件線索時應當區分個人犯罪和集體犯罪嫌疑,以便于司法機關區分案情,給予立案考慮。三是涉嫌違法案值小,影響立案成功率。四是與司法機關溝通力度不夠。五是案件類型的區分不準確。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對案件的管轄權限不同,業務處往往因為對案件線索的定性不到位,混淆了移送部門。為解決以上問題,建議業務處首先要把握突出重點的原則,對重大違法問題給予關注,不能在小事上牽扯精力,浪費審計資源。
審計項目管理中的風險點還有很多,我辦管理部門應當密切關注審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我辦內部控制的制定和落實,做好審計管理工作,充分調動審計人員積極性,增強審計人員質量意識和責任感,科學引導審計資源的優化配置,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審計工作機制。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案件審理工作條例》
[2]《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雜志信息】:
《商》雜志系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科幻世界雜志社主辦,公開出版的財會類專業期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6-0510,國內統一刊號:CN51-1019/F。系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龍源國際期刊網、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
【投稿須知】:
[本文轉自:lunwen.1kejian.com]1.文稿要求論點鮮明、資料可靠、具有理論性、科學性、實用性。
2.文稿格式規范,每版2600字符,每篇以2600-5200字符為宜。
3.論文格式一般包括:題目、作者及單位全稱、郵編、內容摘要、關[本文轉自:lunwen.1kejian.com]
鍵詞、正文、注釋及參考文獻,稿件盡量不用圖表。
4.文稿請用Word文檔排版,一律通過電子郵件(E-mail)添加附件發送到本刊,并請附作者簡介及詳細地址、電話,以便編輯部及時聯系及郵寄樣刊。稿件錄用后,即發蓋有編輯部公章的《稿件錄用通知書》,論文刊登后,贈當期雜志一本。
5.作者來稿文責自負;編輯部有權對文稿進行適當壓縮、修改,作者如不同意刪改,請在文末注明。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