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金融論文范文發表了債券市場調整以及完善金融監管體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金融行業的不斷進步,在金融行業內已經進行了金融體制改革,以不斷完善我國金融管理體制。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提供良好的幫助,進而促進我國金融行
這篇金融論文范文發表了債券市場調整以及完善金融監管體制,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金融行業的不斷進步,在金融行業內已經進行了金融體制改革,以不斷完善我國金融管理體制。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為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制提供良好的幫助,進而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金融類論文范文,債券市場;市場調整;金融監管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金融行業的不斷進步,在金融行業內已經進行了金融體制改革,以不斷完善我國金融管理體制。由于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和不斷推動,使得我國金融相關業務在運行時更加自由化,另外我國的證券資產等業務也開始變得更加復雜,因此,我國傳統的金融管理體制已經不能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相適應。由于貨幣資產的不斷變化,使得貨幣供應以及信貸業務增加了相應的難度,在這種局勢下,美國、日本等其他國家已經相應的開始金融體制改革工作,而我國更要結合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國家發展現狀對金融體制進行不斷改革,積極探索出一種符合我國國情以及我國發展需求的金融管理體制。
2 2016年債券市場調整的特征
2016年末,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加之國海證券“蘿卜章”事件的發展,使得我國金融行業債券市場進行了新一次調整,在本輪債券市場調整過程中呈現出了幾個特點,首先就是債券利率快速上升,并且收益率曲線呈現出平坦化的特點,受避險心理的影響,從債券利率水平上來看,債券收益水平呈現出了平坦化的特點,在債券信用利差角度來看,由于信用擴張以及無分享利率的影響與壓力下,我國信用債券呈現出收益率上升的特點;其次債券市場流動性的風險已經逐步向信用風險傳遞,由于信用債券取消發行事件的發生頻率較高,2016年12月債券一級市場發行總量下降了67.5%左右,并且產能過剩的國有企業和融資能力相對較差的私營企業首當其沖遭受到了極大的打擊[1]。再次,自從15年的第三季度以來,商業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的資本差異呈現出更大的差異性,并且各個銀行之間的市場出現了資金分層的問題;另外,此輪債券市場的調整與以往債券市場調整不同的是,此次抓債券市場調整的情況更加復雜并且難度更大,且市場主體的行為更加難以預料,在調整時已經出現了貨幣基金被大規模贖回等現象。
3 2016年債券市場調整的原因
3.1 資金逐利問題嚴重
我國之所以對債券市場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資金的逐利催生杠桿效應,首先,在對債券進行宏觀調控時,大量的資金都停留在金融體系的內部中進行自循環,使得資金出現了嚴重的“脫實向虛”的現象,其次,是低債券收益與高債券成本出現了倒掛現象,由于“資產荒”問題的影響,金融機構在對債務市場的配置上呈現上升趨勢,而資產成本卻遲遲沒有下降,導致金融機構不得不采取“收益不夠杠桿補充”的方法[2]。其中,資金相對緊張的金融機構在此基礎上只能通過發行同一行業的存單來購買理財,由于同業存單、理財和委外的不斷繁榮,使得金融機構的無序投資現象更加明顯,從而導致債券市場不得不進行調整。
3.2 資金鏈條脆弱化嚴重
截止到2016年11月末,我國外匯資金為22萬億余元,相比以往降低了2.6億余元,由于外匯的不斷流出,導致資金總體呈現緊張的趨勢,進而使得各商業銀行對于中央銀行的依賴程度不斷上升;另外,受商業銀行低壓不足以及中央銀行對負債期限錯誤搭配的影響,加劇了我國債券市場的緊張局勢;其次,由于資金結構出現嚴重的突出現象,導致我國中小型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的流動性風險不斷擴大,加之我國其他金融機構對于風險規避意識較差,在日常經營中存在過于激進的現象沖擊了債券市場[3]。
3.3 債券市場制度不完善
資金從銀行傳導至非銀行機構時需要一個重要的中間樞紐,就是做市商,現實生活中,做市商充當的角色相當于金融中介,銀行為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資金,而做市商的工作就是要保證資金的安全,并且從中獲取利益。由于缺少對債券市場制度的管理工作,導致一旦市場上出現過橋業務違約或者抵押不足等現象,就會導致做市商推脫責任或者無為而治,導致其他金融機構難以獲得資金。
4 完善金融監管體制的建議
4.1 完善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
為了避免我國金融市場發生問題,首先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發揮中央銀行的存在作用,對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合理搭配并且進行合理管理,同時還要優化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格。加強對商業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的抵押不足問題的研究工作,為我國中央銀行的MLF工具的流放創造良好的條件。另外,還要加強對理財進行內外監管力度,在納入信貸基礎上,對于準備金的征收工作加大研究的工作力度,在信用渠道多元化的背景下使得其流動性擴張時仍然能夠得到有效的收斂,緩解或避免信用無序擴張問題的出現[4]。同時,還要細化考核制度,強化資本節約意識下的經營管理理念,從而降低對債券市場的沖擊。
4.2 加強金融市場的監管協調工作
為了有效地緩解或者降低金融市場對債券市場的沖擊,就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協調工作,并且要對金融業的資源監管進行統籌整合。還有明確各個金融市場相關監管部門的責任,并且提高其監管力度,進而加大對金融市場的改革速度和力度,為快速實現金融市場的功能監管和統一監管做好工作;其次,還要求各部門提高對評估市場的反映能力,以確保在主動去杠桿的工作流程中使得其流動性不發生不必要的問題,從而保障不會引發大規模的金融風險[5]。還要制定有關于金融行業的綜合管理統計制度,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建立交叉性的金融產品監管系統,進而全面對跨行業金融風險進行有效的掌握,從而維持金融行業的穩定。
4.3 建立健全的債券市場管理機制
在建立健全的債券市場管理機制時,首先要對做市商進行有效機制的制定,規范做市商的工作行為,以免因為做市商的不規范行為導致資金發生問題,使得做市商充分發揮其存在的作用;其次,還要加強對委外業務的相關管理工作,規范委外業務的工作行為和業務操作水平,積極倡導債券線上交易,減少債券線下交易的形式,進而有效的緩解或者避免交易風險的發生,加強對信用體制的約束,并且定期對失信人員名單公開,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道德風險。
5 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2016年債券市場調整的案例分析可知,引發債券市場進行調整的原因有很多,資金逐利問題嚴重、資金鏈條脆弱化嚴重、債券市場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都會導致債券市場出現問題,而為了應對這一現象,在進行市場調整時要完善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加強金融市場的監管協調工作、建立健全的債券市場管理機制才能緩解或者避免風險,才能使得我國金融體制與全球經濟體制相融合,才能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趙立平.金融監管體制應該是動態調整的[J].中國保險,2016,48(3):4-4.
【2】星焱.債券代持的交易功能、潛在風險與金融監管[J].上海金融,2017,36(9):62-66.
【3】陳海霞.我國金融監管機制的協調化研究[J].知與行,2017,25(8):41-46.
【4】張原,陳建奇.中國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動因、挑戰及對策[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7,19(4):23-24.
【5】吳愷智.淺談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與完善[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28(5):156-156.
推薦閱讀:《金融市場研究》(月刊)創刊于2012年,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金融類月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