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質量管理論文發表了陜西省糧油之間體系的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們主食的獲得習慣以糧谷為主,糧食安全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論文闡述了加強糧油質檢體系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分析了陜西省糧油質檢體系建設的現狀和問
這篇質量管理論文發表了陜西省糧油之間體系的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人們主食的獲得習慣以糧谷為主,糧食安全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論文闡述了加強糧油質檢體系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分析了陜西省糧油質檢體系建設的現狀和問題。
[關鍵詞]質量管理論文發表,糧油質檢體系;建設;陜西省
1加強糧油質檢體系建設的意義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糧食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做出了一系列正確論斷和重要指示。當前,我國糧食生產量充足,而質量安全及糧食品質營養研究工作較為薄弱。讓我國人民吃得放心,吃得營養健康,滿足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當今糧食工作者肩負的重要歷史使命。
糧食是我國乃至世界各國的重要戰略物資,糧食質量安全是一項重大工程,是食品安全的源頭,充分發揮糧食質檢體系作用,可對食品安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強糧食質檢體系建設,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同時,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糧食質量安全,規范糧食市場經濟秩序,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實現糧食生產、流通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017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糧食安全和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國務院2017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文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社會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發揮和加強糧食質檢體系的作用,對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復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2陜西省糧油質檢體系建設現狀
目前,陜西省初步形成了以省糧油質檢機構為中心、省轄市糧油質檢站為骨干和大型糧油加工企業的檢驗室為基礎的糧油質檢體系。從地域分布看,基本形成了以西安為中心,以東部渭南,西部寶雞、咸陽,南部安康、商洛,北部銅川、榆林和延安等質檢站為骨干的網絡體系,全面開展糧食收購前質量衛生調查、收獲糧食品質測報、技術人員專業技能培訓、質量標準修訂等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2.1糧油質量安全檢驗在糧食流通工作中的地位基本確立
全省各級糧油質檢站連續多年承擔國家政策性糧食質量安全監測檢查工作。2003年起,陜西省將小麥、玉米質量調查、品質測報、監測結果進行匯總分析,編制了年度陜西省小麥玉米質量及品質測報分析報告。報告分析了全省各地域不同種植品種間的質量品質差異,對全省種植糧食品種的質量情況作出科學、客觀和理性的分析,為各級政府部門搞好糧食宏觀調控提供了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各級糧油質檢部門也努力發揮行業技術優勢,積極開展面向全社會的檢驗業務,逐步增強了其社會影響力。
2.2糧油質檢機構建設全面展開,體系逐步完善
20世紀80年代時,全省的糧油質檢機構只有省糧油質檢中心和西安、寶雞、渭南、銅川、安康6家市級站,可完成的檢測項目不多,每年檢測的樣品數量也有限。到目前,陜西省隸屬于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質檢機構有27個,其中省級機構1個,市級機構9個,縣級機構17個。從全省糧食質量監測工作開展情況看,目前的機構布局基本適應了任務和形勢的需要。
2.3儀器設備配置得到改善,檢測水平逐漸提高
近年來,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糧食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糧油檢測行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17年,中央財政及地方財政首期共投入8900萬元用于省市質檢機構及縣級糧食質檢機構的建設和檢測能力的提升。相信再經過2018和2019兩年中央和地方的投資建設,將使陜西省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進一步完善,實現省、市、縣三級工作聯動,F階段,陜西省各級糧油質量安全檢驗機構的整體儀器裝備水平的提高,使檢驗手段和檢測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在多次全國糧油檢驗機構檢測能力比對中,均取得良好成績。
2.4糧油質檢隊伍不斷壯大,素質越來越高
隨著人民群眾對糧油質量的安全問題越來越重視,糧油質量檢驗人員的隊伍也正在逐步壯大和發展,專業技術人員數量迅速增多,人員素質結構也有了極大的提升。招聘的檢驗人員學歷要求由最初的中專、大專生逐漸向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轉變。這些專業技術人員有著較高的素養,在工作中能夠獨當一面,能夠較快地承擔起各項糧油相關的研究課題,以及快速掌握國內外大型先進儀器操作、使用和維護工作。
3陜西省糧油質檢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儀器設備配置還不能滿足糧食安全的需要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陜西省省、市糧食質檢機構,儀器設備及辦公場所等硬件設置得到了長足進步,省級儀器設備投入2400萬元,市級投入370萬元。但是,市級儀器設備投入,離國家的要求仍很遠。即使和省內農業、食品及水利行業質檢機構1500~2000萬元儀器設備投入相比,相差仍然很大。糧食安全中的快檢、營養、高精端方面的儀器設備配置還不到位,從而影響了檢驗項目的開展,檢驗報告中所列項目整體質量不高。
3.2人員編制數量不足
從機構性質上看,陜西省各級糧油質檢機構有財政全額撥款和差額撥款兩種,但幾乎所有機構都存在人員編制不足的問題。目前由于人員不能固定,流動性大,各單位也不愿意投入過多的精力進行培訓,導致各機構檢驗人員整體技術水平提升緩慢,影響了檢驗工作質量,也給行業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3.3缺少高學歷專業技術人員
質量安全檢驗人員是糧油質檢工作的主要人力資源,他們的綜合素質與糧油質量檢驗工作的有效性息息相關。雖然近年來,行業從業人數增多,從業人員整體素質有所提升,但種種原因造成專業技術人員流失嚴重。有些市級和縣級糧油質檢機構和儲備庫化驗室基本上沒有研究生學歷檢驗人員,本科學歷的也較少。雖然近年來省糧食局每年都安排了大型儀器培訓工作,也在購置新設備時要求廠家免費提供了更多的培訓名額,但由于基礎知識缺乏、底子薄弱,導致人員技能水平提高十分有限。
推薦閱讀:《宏觀質量研究》是一份年輕的刊物,創刊于2013年6月18日,由教育部主管,武漢大學主辦,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編輯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