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金融論文投稿發表了我國金融養老模式的現狀和改革措施,我國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政府積極推動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合作,并且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肯定了醫養融合的創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整合現有的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使養老服務邁向專業化、系統
這篇金融論文投稿發表了我國金融養老模式的現狀和改革措施,我國高度重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政府積極推動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的合作,并且以法律法規的形式肯定了醫養融合的創新型養老服務模式。整合現有的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使養老服務邁向專業化、系統化的道路。
關鍵詞:金融論文投稿,保障民生,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改革
一、引言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顯著,養老問題成為民生熱點,我們希望每一位老年人都可以實現老有所養。要找到最適合我國國情的創新型養老模式,就必須從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出發,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加大養老服務經濟投入力度,完善養老服務管理體系,通過各方力量的配合構建創新型養老服務模式。
二、我國醫養融合養老模式現狀
(一)我國養老服務供需概況
目前我國養老服務工作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數量少,不能滿足當前的養老需求。二是養老服務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養老服務缺乏創新。三是服務水平較低,大部分服務人員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專業技能培訓。四是養老服務經濟情況緊張,資金來源比較單一,主要依靠政府財政資金的扶持。
(二)醫養融合經濟政策導向
2014年6月23日,國家發改委、民政部、衛計委公布《關于組織開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政策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強調,試點地區要積極創新養老服務的供給方式,并重點推進醫養融合模式的發展,加大經濟投入,促進養老領域與醫保的接軌,提高醫養融合模式的實際可操作性。
(三)醫養融合養老模式實踐現狀
依照相關規定,在養老機構內開設醫務室、衛生所、保健站等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養老和醫療服務,深圳市的羅湖區醫養融合老年病科醫院和天津市的天同醫養院對醫養融合模式進行了有效的實踐。上海市和利川市進行了在醫療機構內增設養老功能的相關探索,醫療機構在內部開設養老病床或老年病科,對老年人的常見病、高發病以及其他疑難病癥進行相應的診療和醫治。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來建立合作關系,醫療機構根據協議為養老機構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目前南京秦淮區、溫州龍灣區等地開展了相關的試點工作。
三、創新型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改革措施
(一)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素質
培養專業人才,醫學類高校和護理類高校要注重加強老年護理、老年醫學方面專業人才的培養,創建特色的專業課程,例如老年營養學、老年健康與保健、老年心理學等學科。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首先要實行執業資格和技術等級認證制度,老年服務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從業人員參加專業技能培訓也是必不可少的,培訓可以最直接地提高養老服務人員綜合素質,有利于促進養老機構從業人員職業化、專業化,使他們更好地為老年人提供服務。
(二)建立電子信息平臺,整合醫療養老資源
在大數據時代,我們要懂得利用數據的共享和交換建立電子信息平臺,整合醫療臨床數據和養老信息,使老年人可以輕輕松松地安享晚年。當前,醫療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進步,我們可以學習國外電子信息平臺運用的方式方法,基于老年人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聯合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公共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和社會養老服務產業構建一體化信息平臺。爭取盡量為每個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檔案,使每個老年人都能夠享受到應有的服務,通過電子信息平臺推動區域醫療資源的整合與分配。
(三)強化政府職能,創新養老服務模式
政府應當針對養老服務強化行政管理職能,制定相關政策,健全相關法律法規,為醫養融合模式提供相應的制度規范和保障。還應該建立多方位的籌資渠道,鼓勵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到養老服務事業中來,加大經濟投入力度,緩解養老服務資金緊張問題。在我國現階段的養老服務中,應當強化醫療服務管理,從服務的對象、內容、理念幾個方面進行模式創新。最根本的問題還是要把養老機構與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醫療和養老的無縫對接。
四、結語
民生問題就是大問題,養老服務事業對保障民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期我們需要推動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改革,使養老服務事業更上一層樓。老年人曾經為我們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每個老年人過上幸福的生活。
參考文獻:
[1]李路陽,孫悅,人口老齡化視角下“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探析——以H省五地為例[J].人才資源開發,2017(20):83-85.
[2]宮芳芳,孫喜琢,邱傳旭,黃永平.我國醫養融合養老模式實踐現狀[J].現代醫院管理.2015,13(02):2-4+1.
[3]林淑周.基層醫療機構發展“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16(21):20-21.
推薦閱讀:《金融世界》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新華社主管、中經社控股集團主辦,面向國內外高端讀者公開發行的財經雜志。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8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