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教材的作用不可或缺,課程的設置是由教材支撐和呈現的。高校應與出版社形成合作,共同策劃并開發實用、適用的教材,從而為培養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的發展提供保障。本文主要針對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出版策劃與開發展開了具體
摘 要: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教材的作用不可或缺,課程的設置是由教材支撐和呈現的。高校應與出版社形成合作,共同策劃并開發實用、適用的教材,從而為培養應用型經濟管理人才的發展提供保障。本文主要針對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出版策劃與開發展開了具體的分析,以期能夠為培養經濟管理人才之路貢獻綿薄之力,進而使得本科院校的經濟管理得到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管理;策劃與開發
教師在展開教學過程中,教材是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的開展需要以教材作為依據,同時,教材對于人才的培養、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團隊的建設而言,具有支撐的運用。文章通過指出當前關于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的教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策劃提出一系列有效的解決對策、措施,使其教材的編寫質量得到提高,更好地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編寫的問題
(一)深度難度較大
通過分析發現,當前大多數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理論性強、被認可度高。但是,恰恰是因為其理論知識無論是在深度上,還是在知識內容的結構上,與學生的承受能力或學習能力產生較大的差異,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出現“畏難”情緒,不易消化教材內容。
(二)教材缺乏適用性和實用性
由于編寫教材的教師絕大多數都是從大學畢業出來直接到學校工作,缺乏豐富的企業實戰經驗,教材內容的設計難免存在實用性不足的情況。此外,教材編寫團隊在進行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教材的編寫時,存在嚴重的模仿現象,并且其編寫思路也沒有隨著社會的改變而得到創新,仍然保持在傳統的理論層次上,無法根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宗旨展開靈活的教材編寫,從而導致本科院校在展開經濟管理類人才的培養時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教材編寫方式不能與時俱進
同時,教材的編寫方式缺乏科學化,教材中主要是圍繞著各方面的概念、內涵、方法等方面的基礎性理論知識而展開的,而關于案例分析、問題思考等方面的內容卻比較偏少。然而,往往是那些思考性的問題與測試,才是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砝碼,并且關于在二維碼中植入視頻、統計報表等內容的形式是相對較欠缺的,同時也沒有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引起重視,這便嚴重影響了學生展開學習的效果。
(四)教師對于教材編寫缺乏積極性
目前很多學校對編寫教材并不計入工作量,評職稱也不計入分值,除非獲獎教材。而每本教材都是幾十萬字,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所以很多大學老師對編寫教材的積極性都不是很高。這也從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優質教材的開發。
二、應用型本科經濟管理類教材出版的策劃與開發思路
(一)堅持教材建設為課程服務的原則,加快教材更新換代的速度
教材的策劃與開發,對于課程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只有教材的策劃與開發得到高效發展,才能使得課程的設置得到優化,更好地對培養人才。在進行經濟管理類教材的編寫時,必須要以專業性、系統性、學術性等方面原則為基礎,不僅需要對課程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展開具體考量,同時也要考慮教材知識是否符合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課程設置勢必會涉及對課程體系的調整以及優化,在此過程中需要將一些與專業學科、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出現沖突的課程淘汰掉,并增設與專業學科緊密相連的、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的、能夠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課程?偠灾谶M行經濟管理類教材的策劃時,必須要根據課程體系的調整以及優化而開展。另一方面,通常在教材出版一到兩年后,就應對教材的內容知識進行再次篩選,將陳舊的知識、內容進行刪減,并不斷推陳出新。
(二)堅持高標準組建教材編寫隊伍,嚴把教材質量關
通常而言,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的相關教材編寫團隊的能力以及水平,直接決定了教材編寫的質量,這便要求相關編寫團隊人員能夠具備較高的雙師型素養,不僅要求相關教材編寫人員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良好的工作態度以及扎實的專業能力等,同時也需要具備豐富的企業供產銷、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的經驗,進而使得教材的編寫具備一定的專業性、實用性。在本科院校中普遍面臨著一個問題,即存在較多的青年教師都是在學校畢業后就到學校開始教書,部分青年教師都沒有經歷過企業工作的經驗,只有小部分青年教材有這樣的工作經驗,這便導致存在較多的青年教師沒有積累豐富的工作實踐經驗,然而,要想教學效果得到加強,就需要將理論與實踐展開結合。所以,各大高校在對教師編寫隊伍進行培養或者遴選時,應積極吸收一些具備豐富的企業實踐工作的教師,以此使經濟管理類教材的編寫具備一定專業性、實用性、實踐性。
(三)堅持“知行合一”,加強實訓類教材建設
在本科院校中,課程體系的載體是人才培養的方案,而實訓課程以及理論課程是課堂教學中的主要環節。通常來說,在人才培養的教學中主要分為理論課程、實踐課程這兩方面,其中,實踐課程又是以模擬、實訓的課程為主,在實踐課程中,并且所占的比例已然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這也是本科院校區別于其他類型大學的地方。實訓課,主要是在系統的學習過理論知識后,對理論知識的進一步延伸或者應用,目的是為了能夠使理論與實踐能夠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各種問題,同時也間接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經濟管理類專業為例子,在對學生展開管理市場營銷方面理論知識的教學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關于市場營銷方面模擬或者實訓的實踐課程。通過展開調查分析,發現存在大部分的高校在實際教學時仍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在教材的編寫中,關于實訓方面的內容偏少。然而,要想培養更多的經濟管理類人才,其教材的編寫要加強實訓方面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專業知識以及實踐的掌握,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實際行動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本科院校應堅持“知行合一”,以此使經濟管理類的實訓教材建設得到加強。
推薦閱讀:《上海商學院學報》2000年創刊,為人文社科類綜合性學術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商貿、財稅、管理以及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理論。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