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 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仍然是我國新時代的發展主題,為適應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經濟環境及企業發展變革的內在需求,財務管理轉型是大勢所趨。強調財務管理的協調性、前瞻性和預判性愈加重要,對公司提升管理和增長效益至關重要。 關鍵詞: 財務管
摘要: 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仍然是我國新時代的發展主題,為適應復雜多變的國內國際經濟環境及企業發展變革的內在需求,財務管理轉型是大勢所趨。強調財務管理的協調性、前瞻性和預判性愈加重要,對公司提升管理和增長效益至關重要。
關鍵詞: 財務管理;企業發展
當今信息技術、機構整合和業務流程再造、管理創新和制度體系構建等新技術新理念的運用,為新時代財務變革引領了發展方向,提供了可供借鑒的財務管理模式。由于管理方式的復雜多變和管理成效之間的矛盾、財務管理底子薄和管理精益化之間的矛盾開始顯現和激化,為推動公司財務集約管理工作帶來困擾。本文結合公司發展現狀和管理實踐,探索將財務價值管理和財務服務本質有機結合起來,在服務互動中去實現財務價值創造。
一、重復工作的釋放和精益化管理的興起
1. 財務共享管理下的人員價值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財務共享管理模式在世界上諸多跨國公司和大型集團中得到廣泛應用。借助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工具,壓縮財務基礎工作人員,抽出財務人員完成專業性管理工作,乃至戰略管理和風險管理。財務共享管理模式下財務人員先集中后分散,是為了盤活現有人力資源,實現人力資源的共享與優化,提供高附加值的數據決策支持及業務服務支持。
2017年,世界上著名的四個會計師事務所相繼推出財務機器人(RPA),雖然目前僅作為自動化財務助手,但是影像、語音、生物等識別技術和智能交互技術的長足發展會給報賬服務和核算服務帶來巨大沖擊,并依托數據庫資源提供預測、分析和決策服務。因此,提升財務人員的輔助決策能力和服務能力極為迫切。
2. 流程管理下的數據價值
生產流水線式的管理模式適用于數據質量檢測和預測分析,只是生產線變成了自動化程序,這個產品變成了電子化數據;跇藴驶、流程化的業務財務一體化管理,把業務環節作為系統數據源,實現數據產出的可追溯化查詢;在互聯網中使用規范統一的管理制式或樣本或數據模型,實現數據管理的規模效益。流程管理有助于查找問題原因、異常數據提示和數據管理模型的推演,在實踐中強化了系統控制和過程管理,消除了人為邏輯性錯誤,有助于提升數據質量和挖掘數據價值。
3. 價值鏈管理下的勞動價值
從經營活動“投入-生產-產出”的價值鏈中要區分增值活動和非增值活動,鼓勵業務活動向產業鏈中那些具有高附加值的環節延伸。財務人員參與到價值鏈管理和決策支持過程,特別是在關鍵業務環節和高額成本構成環節加強成因分析和影響程度分析,把降本增效和規范管理作為管理提升的著力點。著眼于從價值的角度參與企業的管理,從結果性反饋轉變為成因性分析,從財務匯報轉變與業務活動的融合,從事后應對轉變為事前規劃和事中控制,進一步滿足業務部門和公司經營管理的需要,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4. PDCA管理下的循環價值
“計劃-執行-檢查-處理”(PDCA)四個環節在一次循環管理中的前后銜接和閉環總結,為下一次循環管理工作的改進提升提供經驗和教訓,直至某項工作滿足工作標準與符合執行程度的要求。實踐工作中,重視工作計劃的制定而忽視實施效果的情況時有發生,由于缺乏過程控制力度往往不能有效引導、協調和開展,也難以改進提升工作方案的科學性和適用性,進而徒增疑惑和動搖工作本身的決心。盡管中國式的管理是中庸的、發散開放的,與西方管理學中工廠式的固定流程和標準、嚴密邏輯表述和數據計量有所區別,但是信息自動化是強化進度管理的必要工具,促進管理理念和系統功能的深度融合,實現結果控制與過程控制。
5. 財務戰略管理下的財務價值
財務部門在公司戰略和公司經營決策的指導下,能夠通過共享或應用自身的資源來實現價值創造,比如資本運作或資金運作,但是通過機構或資源重組整合和資金投資帶來的經營風險讓絕大多數企業難以承受。由于稅收籌劃和優化融資成本是通過向優惠政策要效益、向市場要效益,且風險可控,某種程度上成為財務價值創造的主要陣地。此外,財務部門應通過經濟活動分析、調研報告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等尋找價值驅動因素和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進而統籌企業財力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撐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同質業務的去個性化和創新型服務的興起
非財務性質的企業一般通過開展主營業務活動獲取企業賴以生存的資金及其他生產資源,財務作為內設部門為業務開展提供財力資源支撐,因此財務附屬性和服務支撐性需要進一步提高財務服務水平。
1. 標準化流程提供便捷報賬服務
“A會計:這個不符合報賬要求,缺少某某附件,簽字手續不全。B報賬人員:這個要怎么填,怎么上次不說。”財務報賬業務是與業務部門打交道最多的,也是矛盾最集中的。通過梳理業務流程與系統匹配度、制作不同類型下報賬標準模版和強化系統業務發起的必填項控制等極大地提高了報賬業務辦理效率和工作質量。
2. 業務融合提供跟蹤提示服務
財務人員大多對深入業務、參與財務專業指導缺少熱忱,對耐心細致指導業務人員缺少靈活性和主動性,對付款提醒服務等優質服務缺少創新性。業務和財務專業管理協同要落實到財務日常工作中去,“兩張皮”的信息壁壘時代已經過時,要把財務審核資料完備、流程合規作為設卡把關的“守護神”,為公司規范經營保駕護航。
3. 深入基層提供具體指向服務
基層單位財務人員少,管理底子薄,要加強培訓和指導,將公司管理的要求傳遞到人、講解到位,確保管理執行力貫徹到底。資金、預算、工程、往來等重要管理活動要做到集約管理、清單管理和量化管理,將工作任務切塊分段后分解下達,加快管理頻率和提升實效性管理,及時掌握基層單位工作動態和調整工作重點。
推薦閱讀:《農村財務會計》(月刊)創刊于1958年,是農業部主管,融政策性、知識性、針對性、實用性于一體的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村財會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8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