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改進和優化留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的基礎和前提。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留學研究生培養存在一定問題,應從留學研究生教育的實際出發,合理設置培養目標和定位,優化留學生課程體系,改進留學生教育教學方式以及改進學業評價方式,建立具有
摘要:改進和優化留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提高留學生教育質量的基礎和前提。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留學研究生培養存在一定問題,應從留學研究生教育的實際出發,合理設置培養目標和定位,優化留學生課程體系,改進留學生教育教學方式以及改進學業評價方式,建立具有創新性的留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其舉措包括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建立平衡,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強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等。
關鍵詞:培養模式;來華留學生;工商管理專業
近年來,我國高校來華留學生教育的規模逐步擴大。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通過獲得政府獎學金項目等進入中國高校學習,留學層次也由以本科層次為主逐步過渡到本科與研究生并重。而專業則從傳統的漢語、中醫等轉型為人文、醫學、理工、管理多專業并重。在眾多專業選項中,工商管理專業尤其受歡迎。
從來華留學生申報專業的具體數據來看,工商管理專業一直高居榜首,成為來華留學生首選的熱門專業。隨著我國大學國際化的不斷走向深化,來華留學研究生規模必將不斷擴大。結合留學研究生的特點,制訂適應留學生教育需要的培養方案和優化教學模式,對于提高留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一、存在的問題
總體而言,我國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在學制上、課程設置和論文要求與多數國家有明顯差別。就學制、課程設置以及學位授予標準而言,明顯高于其他國家,這一差異在碩士培養階段尤其明顯。如在歐美國家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學制只有一年至一年半,最多兩年,一些高校甚至沒有畢業論文要求。另一方面,在工商管理專業來華留學研究生中,多數人并未在中國大學接受本科教育,中文基礎幾乎為零。多數學生屬于跨專業申報。
這些都是來華留學生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教學必須面對的問題?紤]到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在語言、文化、歷史傳統和學業背景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針對來華留學研究生的課程設置及培養方案一定要結合其具體情況和特點進行制定,并應與面向中國研究生的培養體系有所區別。但從當前針對工商管理專業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還不夠成熟,缺乏針對性。
1.培養方案針對性不強。
工商管理專業是碩士研究生教育中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專業門類之一。相對而言,培養方案體系是比較成熟的。但目前為來華留學生開設的課程大多是從面向本國研究生的課程計劃稍加調整而來,針對性不強。有些學校甚至直接將留學生與中國同專業研究生混編,直接采用現有的面向中國學生的課程,采用與中國現行研究生相同的教學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專業培養方案和教學過程等也與中國學生趨同。
這種模式在節約資源、促進交流、規范管理等方面有一定成效,但在教育教學方式層面則明顯缺乏針對性,忽視了來華留學生的個性,導致教學與實際需求相脫節,培養質量難以保證。即使是一些采用全英文教學的大學,由于沒有考慮到留學生學科基礎相對薄弱,加上自制力和學習自主性較差,很難真正達到相應的效果。
2.教學方式缺乏適應性。
目前我國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程度已經很高,來自歐美的教材和文獻資料十分豐富,可供選擇的空間很大。但國內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教學方式與歐美等發達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對“啟發式”、“討論式”、團隊活動以及案例教學等教學方式的運用不夠。而與中國研究生相比,來華留學研究生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更具獨立性和批判性,更多地呈現出獨立思考、思辨性強的特點,他們喜歡探究、懷疑和辯論;傾向于獨立分析、判斷和發表見解。而現有師資長期面向國內研究生開展教學,往往存在視野不夠開闊、教學新意不足、深度不夠等問題,對培養質量產生了不利影響。
3.實踐環節和創新能力培養存在不足。
工商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世界各國工商管理專業教育教學普遍比較重視實踐環節,通過市場調查、科學研究、學術講座、商務考察、實習等環節培養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近年來,在國務院學位辦、教育部和全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國內各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學科授權點普遍加強了對研究生實踐環節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形成了一系列良好的培養機制,成為我國工商管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又一個亮點。
但這些條件大多是針對本國研究生而建立的,不完全適用于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由于語言和文化背景的限制,來華留學研究生很難直接參加面向國內市場的市場調查、商務考察、學術講座等活動。國內的研究生可以很容易地加入導師的科學研究項目,而對于多數來華留學研究生來說,直接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并不多,其創新能力的培養自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二、工商管理專業留學生培養模式優化
(一)合理設置工商管理專業留學生培養目標
毋庸諱言,工商管理專業來華留學生的培養目標應與中國本土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有明顯區別。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國家戰略,培養知華友華人士。來華留學生教育已上升到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戰略高度,是“發揮大國影響、傳播中國文化、樹立中國形象、推動世界認同的奠基工程”。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留學研究生而言,通過三年的學習,應當比較深入地了解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形成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認知,加深其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2.掌握系統的工商管理專業理論和方法,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通過工商管理專業的系統培養和訓練,使留學研究生系統掌握工商管理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夠勝任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技術經濟及管理以及旅游管理等工作,或者繼續攻讀本專業博士層次學位。
3.一定的漢語能力。若采用中文授課,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同堂上課,同步學習,則對留學生中文的聽、說、讀、寫均有較高要求。若采用英文授課,對留學生來說,漢語要求可降低,但也要求他們具備一定的聽、說能力,能使用漢語進行基本交流。除了在培養方案中設置課程之外,還可通過課外實踐安排相應的活動,確保留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
(二)優化留學生課程體系
圍繞留學研究生培養目標,制定相應的課程體系。這一課程體系應當符合國際工商管理教育慣例,具備工商管理專業所要求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以及實踐環節等基本構成之外,應該與本國研究生課程體系的有明顯區別。其內容包括:
(1)公共基礎課?赏ㄟ^設置《漢語》、《中國概況》、《中國文化概論》等通識類課程,以及相關公共選修課程,一方面體現中國研究生教育特色和所在高校的特色,另一方面,對留學研究生進行語言能力、社會認知方面的針對性培養,提升留學生的綜合素養。
(2)專業基礎課。可按工商管理專業要求設置《管理學前沿》、《微觀經濟學》、《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應用統計學》、《財務管理》、《運籌與決策》等課程。
(3)專業選修課?筛鶕魧W研究生所選擇的研究方向分別設置不同的課程模塊。主要課程包括《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管理》、《項目管理》、《管理會計》、《財務會計學》、《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創新創業管理》、《旅游經濟與管理》等課程。
(4)實踐環節。包括針對留學研究生的各種實踐活動,如講座、論壇、商務調研、實習等活動。通過社會實踐課,讓來華留學研究生加深對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了解。
(三)改進留學生教育教學方式
與國內研究生相比,來華留學研究生專業基礎相對薄弱,文化背景也存在較大差異。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教育教學方式,很難適應留學生的實際。為此,必須從留學研究生實際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方式,如近年來廣受推崇的案例教學、慕課(MOOCs)、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1.案例分析與案例教學。案例教學的基本流程是向學生提供描述性案例,模擬決策者所面臨的現實困境,學生通過課前閱讀、小組討論和課堂互動發言等方式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從而培養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近年來,耶魯大學首創的原案例教學法充分利用數字網絡資源重塑企業管理實踐現實,通過案例認知、小組決策、團隊案例教學等環節,培養學生的綜合批判和分析能力。這種教學法對商業情境的模擬更加逼真,更具時效性。
2.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
即Problem-BasedLearning,簡稱PBL教學法。具體做法是圍繞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分組交流、課堂討論、評價反思五個環節展開教學活動。其中,在提出問題環節,教師提出問題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熱情;在自主探究環節,運用MOOCs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線上課程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在分組交流環節,通過提供與問題相關的典型案例,鼓勵學生在前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對問題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課堂討論環節,可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別提出不同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各自有所提高;評價反思環節,對課堂活動進行小結。
(四)改進評價方式
學業評價是依據一定的評價標準,運用恰當的評價方法,對學生學業水平作出評定。學業評價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調動學習積極性,另外,也能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式方法應用成效進行檢驗。我國研究生教育教學相對重視課堂講授,實踐環節比較薄弱,因此針對研究生的學業評價也多偏重筆試。早期曾直接采用這種做法來評價留學研究生,效果很不理想。顯然,必須改變這種偏重于知識考核以及過分注重筆試的評價模式。
首先,從過分倚重筆試轉變為全面評價。工商管理專業留學研究生在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方面不如中國學生,但在課堂研討、案例分析以及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卻表現突出,就其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而言,其優勢較為明顯。應減少期末筆試成績比重,適當強化對平時教學過程的考核,建立多維度的學業評價模型,以比較全面、準確地評價留學研究生的學業水平。如在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參與確定問題、自主探究、分組交流、課堂討論、評價反思等教學活動的考核評價。
也可對留學研究生在小組討論或案例分析的表現進行考核和評價,并作為學業測試考核的依據。其次,改進評價方法。根據不同教學環節各種教學方式的特點,優化組合不同的測評工具。綜合運用閉卷和開卷等正式化考試與口頭作答、實踐考察等非正式化的評價方式,特別注重對留學生實踐能力的考察,可運用課堂討論、情景模擬、成果展示等評價方法,以避免傳統過分倚重筆試評價的弊端。
三、優化留學生培養模式的具體舉措
1.從“全球化”和“本土化”尋找留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突破口。
一方面,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教育具有強烈的普適性,要與世界各國工商管理理論和方法實現接軌,以契合工商管理實踐的“全球化”趨勢,另一方面,讓來華留學研究生學習中國本土管理理論、方法和思維方式,了解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經驗和教訓。既要培養留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又要保證留學研究生培養的中國特色,讓留學生更好地掌握中國文化和工商企業管理經驗。良好的工商管理專業留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應當是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間取得平衡,而非厚此薄彼,有所偏廢。
2.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
從表面看,工商管理專業研究生培養工作歸屬經濟管理學院或商學院,實際并非如此。留學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制訂、相關課程安排的增減、師資安排、教學教務管理等,涉及學校國際教育學院、研究生院等多個職能部門。在留學生工作開展的早期階段,培養方案制訂、工作量和課酬計算等經常出現不同部門之間溝通不暢,甚至相互推諉的現象。因此,有必要建立多部門協作機制,以規范留學研究生管理工作流程,更好地服務于留學研究生培養工作。未來應把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納入高校研究生院進行統籌管理,由歸口單位進行協調。而具體的培養工作則交由經管學院或商學院等承擔。
3.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優化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離不開專業的師資隊伍。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無疑對教師隊伍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強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創造條件,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掌握最新教學技法、提高教學能力水平。要逐步建立完善導師遴選制度,選拔專業能力出色且外語水平較高的教師擔任來華留學研究生的指導教師。
四、結論
可以預期,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來華留學生教育的規模還將繼續擴大,而工商管理仍將成為未來若干年留學研究生教育的熱點專業之一。建立創新性培養模式迫在眉睫。因此,要重新梳理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和定位,建立適應留學生的課程體系、教學方式以及學業評價方式等。要基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理念調整辦學思路,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加快教師隊伍建設,以建立具有特色的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模式,促進我國留學生教育事業健康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魏禮慶.來華留學與國家戰略[N].中國教育報,2015-11-25.
[2]劉小軍.研究生層次外國留學生培養的幾點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7):47-50.
[3]王維然.中亞國家經濟學專業留學生培養經驗探析[J].人力資源管理,2016,(5):21-21.
[4]戴東紅.來華學歷留學生培養模式創新研究——基于群體學習特征[J].廣西社會科學,2017,(8),218-220.
相關論文范文閱讀: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研究
這篇教學論文投稿發表了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研究,由于工商管理是一門應用十分廣泛的專業,全國綜合類本科高等學校幾乎都開辦了工商管理專業,高校工商管理專業數量也是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高校要著力突破工商管理專業辦學的瓶頸,使工商管理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產業升級、邁向新的臺階。
【關鍵詞】教學論文投稿,工商管理專業,武漢工商學院,實踐教學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1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