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經濟論文》 多孔介質冷卻通道在燃燒室中的應用> 正文

    多孔介質冷卻通道在燃燒室中的應用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10-20 10:02

    本文摘要:摘 要: 為了探索多孔介質冷卻通道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中的應用,采用金屬粉末燒結 法制備了多孔介質,設計了多孔介質通道的流阻和傳熱特性測試裝置,建立了采用多孔介質冷卻通 道的燃燒室傳熱預測模型,對具有不同結構參數的多孔介質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

      摘 要: 為了探索多孔介質冷卻通道在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中的應用,采用金屬粉末燒結 法制備了多孔介質,設計了多孔介質通道的流阻和傳熱特性測試裝置,建立了采用多孔介質冷卻通 道的燃燒室傳熱預測模型,對具有不同結構參數的多孔介質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 隨著孔隙率的增 大,多孔介質通道的流阻逐漸減小,換熱能力逐漸下降; 基于傳熱模型的預測結果與試驗有一定偏差, 最大達到 25% ; 相較銑槽通道,多孔介質冷卻通道能夠在燃燒室中獲得更好的熱防護效果。

      關鍵詞: 多孔介質; 冷卻通道; 燃燒室; 強化傳熱

    物理學報

      0 引言

      Nofbx 是將氧化亞氮和碳氫燃料預混形成的一 種單組元液體推進劑,將其用于液體火箭發動機具 有供應系統簡單、比沖性能高、易于深度節流、綠色無毒等 優 點,已經引起國內外研究者的廣泛關 注[1-4]。

      但是,Nofbx 是一種燃料和氧化劑預混推進 劑,在考慮燃燒室的熱防護時,常用的膜冷卻方式 無法應用,而且也無法通過改變混合比降低邊區燃 氣溫度,因此只能通過再生冷卻方式來實現燃燒室的熱防護。傳統的再生冷卻通常采用銑槽式結構, 但是,在 Nofbx 燃燒室中,缺少了膜冷卻的“協助”, 銑槽式再生冷卻有可能無法滿足熱防護需要。

      而相比銑槽通道,填充多孔介質的冷卻通道能夠進一 步有效擴展冷卻劑通道的換熱面積,而且其特有的 彌散效應也能有效提高換熱強度[5],這些特點對于 提高推力室熱防護性能有明顯的積極作用。 多孔介質冷卻通道應用于發動機燃燒室再生 冷卻通道的研究尚未見報道,而在其他工程領域, 國內外研究人員對于多孔介質的流動和傳熱特性 已經開展了廣泛的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6-15]。

      例 如,王晶鈺采用奈升華熱質比擬試驗方法測量了顆 粒無序堆積床內顆粒與流體之間的對流換熱系數, 從孔隙率對傳熱的影響出發,對文獻換熱公式的適 用性進行了探討[6]; 黃寓理對空氣、氫氣和氦氣流 過微細多孔介質內部的流動阻力特性進行了試驗 研究,分析了不同氣體在不同顆粒直徑條件下摩擦 因數與等效雷諾數的關系[7]; 胥蕊娜對空氣流過燒 結微細多孔介質的流動和對流換熱進行了試驗研 究,分析了顆粒直徑、阻力系數和雷諾數的關系,得 到了燒結多孔介質內部體積平均對流換熱系數[8]。

      常煥靜利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水和冪律流體在多 孔介質中的流動和換熱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研 究[9]; Hou 基于計算流體動力學方法對顆粒堆積床 內傳熱現象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建立了不采用半經 驗系數的傳熱預測模型[10]; 孫得川提出了一種適合 于對大量顆粒自然堆積的管道流動進行模擬的數 值方法,對不同顆粒直徑、進口速度的管道堆積床 進行了流動與非定常傳熱模擬[11]。

      因此,本文以燃燒室為應用背景,設計了多孔 介質冷卻通道,以水為模擬介質,采用試驗手段研 究了多孔介質的流阻和換熱特性,同時,借鑒現有 有關多孔介質文獻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采用多孔介 質冷卻通道的燃燒室傳熱模型,對多孔介質冷卻通 道應用于 Nofbx 燃燒室的可行性進行了初步探索。

      1 多孔介質的制備

      多孔介質的制備方法包括粉末冶金類方法、鑄 造類方法、沉積類方法等,根據液體火箭發動機燃 燒室冷卻需求,選擇以紫銅作為多孔介質基材,通 過金屬粉末冶金燒結法制備多孔介質。制備時先采用篩分器對原料銅粉末進行篩分,然后采用模壓 成型胚體,再在氫氣氛圍爐燒結成型,燒結溫度為 800 ~ 900 ℃,燒結時間為 60 ~ 100 min,得到孔隙分 布均勻的多孔介質。

      2 試驗裝置和試驗方法

      2. 1 多孔介質試驗段和燃氣發生器設計

      考慮到發動機燃燒室的再生冷卻通道的結構 形式,因此將試驗段設計成圓柱形夾套冷卻形式, 將多孔介質填充環形冷卻通道,同時也便于與常規 的銑槽冷卻方式進行對比。試驗段內徑 40 mm,內 壁厚度 1 mm,環形冷卻通道寬度 2 mm,多孔介質填 充長度 50 mm。為模擬燃燒室的高溫燃氣,設計了一個燃氣發 生器,為試驗段提供熱源。受試驗條件 限制,以空氣和煤油為工質,混合比為 15,采用火花 塞點火。煤油噴嘴采用氣助霧化形式,輔助霧化氣 體為空氣,空氣路分為一次空氣和二次空氣。為了 提高試驗段的燃氣溫度均勻性,在發生器出口設置 了收縮段,收縮段采用夾套水冷方式進行冷卻。

      2. 2 流阻試驗方法

      使固定流量的水從試驗件一端流入、從另一端 流出,測量進出口兩端的壓降獲得多孔介質試驗段 的流動阻力。試驗介質采用過濾后的自來水。試 驗裝置包含 1 個質量流量計,2 個壓力傳感器和 2 個手閥。試驗時,先打開下游手閥,然后調整上游 手閥開度,待流動穩定后,即可獲得該流量對應的 流阻。

      2. 3 傳熱試驗方法

      以常溫水為冷卻劑,冷卻劑流動方向與高溫燃 氣流動方向相反。冷卻劑以擠壓方式供應,通過減 壓閥和一個預先標定好的孔板配合控制冷卻劑流 量。試驗過程中,經過試驗段后的冷卻劑直接排放 至試驗間排水槽。 在冷卻通道內多孔介質前后分別布置熱電偶, 測量冷卻劑在經過多孔介質前后的溫度 Tin和 Tout。 另外,在外壁面沿流動方向均勻布置了 10 個 熱 電偶,用以監測壁溫變化。預計各測點溫度均在 200 ℃以下,為保證測溫精度,熱電偶均選用 T 型。

      3. 與銑槽冷卻通道的對比

      液體火箭發動機燃燒室外冷卻通常采用銑槽 形式,為了對比多孔介質與銑槽冷卻形式的流阻特 性和換熱能力,加工了具有銑槽冷卻通道的試驗 段。按照一般的工藝,限制銑槽槽寬和肋寬均不小 于 1 mm[20]。據此,根據試驗段直徑,選擇銑槽形式 如下: 槽寬 1 mm,槽數 60 條,保持冷卻通道高度與 多孔介質一致。 對具有銑槽冷卻通道的試驗段進行流阻測試, 發現其在各流量工況下流阻約為 1#多孔介質試驗 段流阻的 1 /30。 在相同的燃燒工況條件下進行測試,獲得不同 流量下的冷卻劑溫升。

      銑槽冷卻通道的冷卻劑溫升介于 2# 和 3#多孔介質之間,其換熱能力甚至高于 3#多孔介 質,可能的原因是: 銑槽試驗段的內壁和肋的材質 為鉻青銅,而前述的多孔介質試驗段由于工藝原 因,采用的內壁材質為不銹鋼,內壁材質的不同對 換熱能力的比較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嚴格地說, 在本文的試驗中無法定量比較多孔介質和銑槽換 熱能力,但是由于不銹鋼的熱阻明顯高于鉻青銅, 因此可以預見,1#和 2#多孔介質試驗段如果采用鉻青銅內壁,冷卻劑溫升將會進一步提高,這意味著燃燒室采用多孔介質冷卻通道,將會獲得優于銑槽的熱防護效果。

      物理論文投稿期刊:《物理學報》刊登物理學科各領域中原創性成果的前沿研究綜述、研究快訊及研究論文。該刊以論文水平高、創新性強,發表速度快的特點,受到國內外物理學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被國際著名的SCI等17種核心檢索系統收錄。

      4 結論

      本文開展了多孔介質冷卻通道在燃燒室中的 初步應用研究,得到結論如下: 1) 試驗進一步驗證了多孔介質的流阻和換熱 特性隨孔隙率的變化關系,隨孔隙率變大,多孔介 質流阻減小,換熱能力下降。 2) 嘗試建立了采用多孔介質冷卻通道的燃燒 室傳熱計算模型,與試驗結果對比表明該模型能夠 預測多孔介質換熱能力隨結構參數的變化規律,但 在數值上有一定偏差,最大偏差達到 25% 。 3) 在燃燒室中,相比傳統的銑槽通道,采用多 孔介質冷卻通道能夠獲得更好的熱防護效果,但是 需要開展更多的傳熱試驗來研究多孔介質結構參 數與換熱能力之間的關系,建立更為準確的傳熱模 型,為多孔介質在燃燒室中的應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成財,韓偉,于忻立,等. 氧化亞氮基單元復合推進劑 技術研究述評[J]. 火箭推進,2016,42( 2) : 79-85. ZHU C C,HAN W,YU X L,et al. Review of nitrous-oxidebased composite monopropellants technology[J]. Journal of Rocket Propulsion,2016,42( 2) : 79-85.

      [2]張鋒,楊偉東,胡洪波,等. 氧化亞氮/乙烯推進劑預混 燃燒特性試驗研究[J]. 火箭推進,2019,45( 3) : 41-47. ZHANG F,YANG W D,HU H B,et al.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premixe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2 O/ C2H4 propellants[J]. Journal of Rocket Propulsion,2019, 45( 3) : 41-47.

      [3]VOZOFF M,MUNGAS G. NOFBXTM: a non-toxic," green" propulsion technology with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R]. AIAA 2012-5235.

      [4]WERLING L,HAUK A. Pressure drop measurement of porous materials: flashback arrestors for a N2O/C2H4 premixed green propellant[R]. AIAA 2016-5094.

      [5]鄭坤燦,溫治,王占勝,等. 前沿領域綜述: 多孔介質強 制對流換 熱 研 究 進 展[J]. 物理學報,2012,61 ( 1 ) : 532-542.

      作者:劉占一,胡錦華,張魏靜,楊建文,劉計武,石曉波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4534.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