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在我國紀檢監察體制進行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協同運行相關機制,發揮出獨立部門之間的職能,保證高校能夠建立起合理的協同機制,一體推進構建紀律監督、審計監督大格局。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創建合理的溝通機制、監督機制、責任制保證協同運行相關機制
摘要:在我國紀檢監察體制進行改革的背景下,基于協同運行相關機制,發揮出獨立部門之間的職能,保證高校能夠建立起合理的協同機制,一體推進構建紀律監督、審計監督大格局。在實際的工作中,需要創建合理的溝通機制、監督機制、責任制保證協同運行相關機制能夠順利實施,實現二者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整合,以此保證能夠有效提升紀檢監察、監督工作質量,促使高校能夠更加長久的發展。
關鍵詞:高校;紀檢監察;內部審計;協同運行機制
隨著目前我國高校事業的積極發展,高校內部管理中的各種問題開始逐漸凸顯出來,不管是在內部審計方面還是紀檢監察方面,都需要得到合理的完善和提升。因此各個高校需要按照學校自身的發展情況,積極的響應國家十九大相關精神,建立起包含黨風廉政、反腐倡廉相關機制,并且充分發揮出高校的內部控制作用,建立起內部審計、紀檢監察協同運行的相關機制,促使高校更加健康、長遠的發展下去,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審計師論文范例:審計作業數字化設計與應用
高校紀檢監察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機制分析
(一)運行機制
在完整的協同運行機制下,不僅會強化內部控制、內部審計的交叉作用,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出合作機制的作用,促使內部管理、控制變得更加有效和全面。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實際工作存在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做出合理的判斷,促使二者能夠在相互作用、相互滲透之下,提高高校的實際管理水平,促使高校能夠在合理的風險防控體制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作為紀檢監察的前期工作,內部控制、審計中發現突出問題和線索的時候,紀檢監察部門根據發現的問題開展日常監督,對問題線索進行辦理督促相關部門推動整改落實,促進在履職過程中相互協作配合。
(二)結構體系
在實際的監督管理相關體系中,不管是內部控制、內部審計,還是紀檢監察,都是整個體系中不缺缺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構成了一種“鐵三角”形式的結構框架。在這個結構中,內部控制一般是由高校中的教師、管理者等共同參與管理和控制,而審計主要是由內部的專門審計人員負責,其既對學校中的各種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同時也開展內部控制相關評價工作[1]。
推進高校紀檢監察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機制發展進程策略
(一)建立相關協作制度,促使協同運行更加常態化
想要保證紀檢監察、內部審計能夠更加有效的實現協同運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合理的協同合作制度,保證二者的協同運行能夠變得更加常態化。首先,高校在實際工作中,可以成立包含兩各部分人員的領導小組,并且由學校中的紀委書記、校長擔任組長,主要負責協調兩個部門,使其實現更加有效率的溝通;其次,兩個部門發現問題需要有先后順序,同時需要將建立兩個部門共同參與的聯合會議,作為一種固定下來的合作方式,以此保證兩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規范和常態。
最后,這兩個部門可以從制定年度合作相關計劃入手,將具有高風險特點的領域以及關鍵性的崗位進行確定,結合學校中對廉政風險制定的防控措施,共同對實施方案進行討論和研究,以此保證能夠提升監督實效性。需要注意的是,紀檢監察、內部審計實現協同運行的過程中,并不排斥其它部門參與進來,尤其是一些具有針對性強、涉及面廣特點的監督類工作,兩個部門需要在明確自身職能的基礎之上,促使其它的部門對問題進行解決,對潛在風險進行防范。
(二)體現重點監督事項,促使協同運行更加高效化
對于高校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積聚的風險,紀檢和審計需要依據不直接參與到經濟活動中的優勢,重點對學校內部重要部門、領域、大額資金、關鍵性環節聯合開展紀檢和審計工作,使監察和審計能夠通力合作[2]。首先,對于高校實施的一些建筑工程,二者可以相互配合對招標、施工以及決算等工作進行整個過程的監督和審計,二者共同合作,加強對于相關制度、現場以及流程的監督工作效率和質量,保證能夠減少由于管理不佳出現的問題,有效避免出現風險。
其次,在管理人員監督、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審計、監察在過程前、中、后溝通的效率,既要保證能夠增強審計工作的針對性以及權威性,同時也要保障監察程序、性質向著實質性的監督進行有效轉變;最后,對于高?蒲薪涃M的管理和使用過程,兩個部門需要對于一些舉報、上訪、管理薄弱環節等給予充分的重視,并且通過有效的溝通,提升紀檢工作警示教育效果,促使科研項目使用的經費環境能夠有效被優化,提升具體業務事項的實施質量和效率。
(三)積極拓展共享渠道,保證協同運行更加動態化
二者實現有效合作的的重點,是要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因此需要積極的拓展共享、共用相關渠道,保證運行變得更加動態化。首先,針對內部控制中出現的問題,審計需要堅持將風險作為第一導向,制定出合理的相關審計計劃,將審計工作的重點進行合理確定,對于審計內容、范圍進行規定,并且及時有效的與紀檢部門進行溝通,分析審計結果,以此保證能夠彌補紀檢工作由于監察人員配置不足、專業限制、無法深入研究業務的缺陷,避免問題出現局限性特點,促使紀檢部門能夠在實踐中真正運行監督“四種形態”,通過教育等方式做好源頭治理相關工作。
其次,紀檢部門需要向審計部門提供比較直接的線索,使審計部門能夠找到問題的源頭,為其工作指明方面,以此保證審計工作能夠更加有效率的進行。除此之外,實現信息共享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提升協同運行認知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出能夠保證兩個部門之間能夠進行信息互相傳遞、加工的工具,保證審計獲得的大量信息為紀檢工作提供參考,促使紀檢部門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結束語:
高校內部紀檢監察部門與內部審計部門實現協同運行,是推動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實現黨風廉政建設的一種途徑。因此為了保證黨風廉政建設能夠更加有效的實現,不僅需要建立相關機制,同時也要保證高校在二者的有效配合下,為高校防范一些容易出現的風險,促使監察工作能夠更加有效的發揮作用,進一步推進協同運行機制的發展進程,為高校更加長遠、健康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冬梅,夏午寧.高校紀檢監察與內部審計協同運行機制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8(23):20-22.
[2]任洪艷,孫杰,崔書田.建立高校紀檢監察與審計協同運作機制推進依法治校[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1):276-277.
[3]文麗.高校廉政風險控制中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協同機制研究[J].財會通訊,2018(19):81-83.
作者:方媛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4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