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經濟論文》 對集團化辦學背景下中職會計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調查與思考> 正文

    對集團化辦學背景下中職會計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調查與思考

    所屬分類:經濟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11-23 10:04

    本文摘要:摘要:通過對中職會計專業就業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調研,明確會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及核心職業技能,構建與之相匹配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而進一步探索集團化辦學背景下校企雙元培育會計專業核心能力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集團化辦學;會計專業;核心能力 1調

      摘要:通過對中職會計專業就業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調研,明確會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及核心職業技能,構建與之相匹配的專業課程體系,進而進一步探索集團化辦學背景下校企“雙元”培育會計專業核心能力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集團化辦學;會計專業;核心能力

    會計教育

      1調研背景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由于對中職會計專業就業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了解不夠全面和準確,對中職會計專業的核心能力界定模糊,致使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建設滯后,難以跟上行業的發展和對人才要求的新變化。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離不開行業、企業的參與,集團化辦學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新的模式。

      會計師評職知識:湖南省會計高級職稱論文要求

      2017年,本溪市化學工業學校聯合遼寧省內48家企事業單位、中高職院校、科研機構、醫藥化工行業協會等共同組建了本溪醫藥化工職業教育集團。集團化共同體可以優化集團內部各方的資源配置,實現深度融合、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同時,緊緊圍繞服務企業人才需求,校企深度融合,雙元協同育人,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在集團化辦學的框架下,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與集團內企業需求實現零距離的對接,學生畢業后崗位適應能力強、上手快,是校企共同追求的目標。因而對集團內企業會計工作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全面分析,對中職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調研,進行基于典型工作任務基礎上的會計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路徑和方法研究尤為必要和緊迫。

      2調研目的

      課題調研的目的是深入了解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工作現狀,了解企業對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看法,獲悉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在企業所從事的典型工作任務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務需要的核心職業技能,為構建與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無縫對接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提供實踐支撐。

      3調查對象、任務、方法和形式此次調查對象,一是本溪醫藥化工職業教育集團內的遼寧愛爾創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本溪康源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2家民營企業會計主管和人力資源主管;二是本溪市化學工業學校近5年的畢業生代表。通過對本溪市著名的2家民營企業會計主管及人力資源主管的訪談,了解畢業生在企業主要工作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提煉專業核心能力,認真聽取企業對學院畢業生的評價、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及對學院專業課教學和增加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等方面的建議,探索校企合作雙元培養人才的方法和路徑。通過對畢業生的調查,分析會計專業近5年畢業生的主要就業行業和崗位分布,分析崗位對畢業生能力的要求,聽取畢業生對課程設置的意見。本次調研采用選取典型案例重點調查并結合抽樣調查的方式,調查過程采用問卷調查和人物訪談相結合的方法。

      4調研內容

      4.1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分析

      本溪市化學工業學校對畢業生共發放問卷200份,收回184份,試卷收回率92%,問卷的有效率為96%。此次調研結果顯示,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主要集中于集團內的中小型民營企業和鄉鎮企業;從崗位來看,畢業生的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出納(15%)、統計(8%)、工資核算、成本核算、倉庫保管、會計(13%)、收銀(23%)、文秘、服務、營銷等崗位?梢钥闯觯新殨媽I畢業生畢業5年內從事會計專業及相關的收銀、出納、統計工作的占比為59%,專業對口率不高,有近50%畢業生從事與財經相關的拓展崗位,包括文秘、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在與企業財務領導和人力資源領導拜訪交流中,我們非常明確地認識到企業選聘會計人員非?粗鼗韭殬I素養,包括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誠實守信、認真嚴謹、創新能力等。可見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愛崗敬業、誠實守信、依法辦事是會計從業人員最基本的要求,同時也強調協調溝通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學習和創新創業能力在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中有著重要作用。

      4.2會計崗位典型工作任務調研分析

      在調研的2家當地企業中,我們看到企業針對中職會計畢業生所招聘的就職崗位來看,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會計核心崗位群,涉及的有出納、收銀、會計業務核算等,工作內容涉及產品成本核算、貨幣資金和往來款項業務核算、固定資產核算、材料物資核算、成本費用核算、工資核算、稅費核算等。二是會計專業拓展崗位群,主要包括商品營銷及客戶管理、前臺服務及售后服務、辦公事務及文書、市場開發和調研等。從以上調研分析得知,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獨立處理賬務的能力不夠,專業知識不能做到學以致用、融會貫通,崗位適應能力差,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亟待提高。

      4.3集團化辦學框架下會計專業核心能力培養路徑和方法的思考

      4.3.1構建基于企業崗位群需求的課程體系對會計職業主要崗位群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進行歸納整合,確立對應的行動領域,對行動領域所承載的相關知識和能力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建立對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項目。研究開發能夠滿足崗位需求,體現典型工作任務內容,以真實會計工作過程為載體,以培養專業核心能力為目標的會計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即構建以“精準核算和分析”職業能力和“求真求實、嚴謹細致”職業素養的培養為主線,以“通識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拓展課程”為框架的課程體系,其中專業核心課程包括初級出納實務、會計學基礎知識、稅收基礎知識、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初級會計實務、會計電算化、成本核算實務等。

      4.3.2開發符合企業實際的校本教材針對傳統教材中結構不合理,重復設置,重理論輕實踐,缺乏理實一體化教材等弊端,研究開發能體現以企業為主,遵循職業教育特點的校本教材,開發的教材要以實際操作技能為主,將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融入其中。教材既要體現企業共性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又要能夠適度滿足不同企業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符合最新會計準則和制度要求,整合序化教學內容,保證校本教材職業性、針對性、前沿性。

      4.3.3建立循序漸進的三段式實習實訓體系通過在企業間的崗位見習、階段實習、頂崗實習等形式強化實踐操作技能的訓練,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教學目標與崗位標準有效對接。崗位見習是新生入校后的第1周,主要目的是了解工作環境,感受工作內容,堅定職業理想。階段實習在專業課學習的各個學期,主要是專項會計技能的培訓,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頂崗實習是學生完成全部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后,最后一年進入企業獨立從事相應的崗位工作。循序漸進的三段式實訓,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零距離對接。

      4.3.4完善以賽促教的教學運行機制技能大賽是國家職業教育的一個中長期規劃,會計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各種技能大賽為抓手,研究建立完善的大賽各項制度,落實好專業課與提升中職學生核心能力的大賽有效銜接。如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沙盤模擬企業經營大賽、電子商務運營技能大賽、創新創業-企業運營大賽、會計專項技能和綜合技能大賽等,將其落實在實施性教學計劃中,實現技能大賽由階段性工作向常態性工作的轉變。

      4.3.5搭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成長的平臺匯集學校和企業優質資源,組建精英化的師資隊伍,通過結對子等方式搭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成長平臺。將企業的會計業務拿到學校,并由企業會計人員進駐學校進行指導,由學生完成日常的初級會計基礎工作,讓學生真實體驗會計崗位,提升實踐操作能力。通過設立專家大師工作室,發揮專家大師傳技藝、帶高徒、帶教師的作用,提升會計專業核心能力培養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杰.中高職一體化模式下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4(16):122.

      作者:盧延穎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4921.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