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以現代化消費經濟時代的角度對比戲劇影視文學與傳統古典戲劇文學的差異性可以發現,新時代戲劇影視文學中不僅包含戲劇特征,也存在其他多元化特征,是傳統戲劇文化與現代影視文化的融合,既符合戲劇愛好者的審美取向,也廣受影視文化愛好者的喜愛,
【摘 要】以現代化消費經濟時代的角度對比戲劇影視文學與傳統古典戲劇文學的差異性可以發現,新時代戲劇影視文學中不僅包含戲劇特征,也存在其他多元化特征,是傳統戲劇文化與現代影視文化的融合,既符合戲劇愛好者的審美取向,也廣受影視文化愛好者的喜愛,不但能夠豐富人們的生活,還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诖耍疚膶οM經濟時代戲劇影視文學的特點及欣賞進行探索與分析。
【關鍵詞】戲劇影視文學;特點;欣賞
戲劇影視文學中包含傳統古典戲劇文學的縮影,是對傳統戲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中蘊藏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具有獨特魅力。而戲劇影視文學作為傳統戲劇文化與現代影視文化的綜合體,是戲劇文化發展的必然導向,為我國藝術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戲劇論文范例:民族歌劇戲劇性語境下的藝術形象塑造
一、戲劇影視文學的簡單概述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間文化交流愈發密切,對文化傳播與普及的程度也愈發重視。戲劇影視文學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其中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與深遠的文化內涵,且飽含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但戲劇影視文學與古典文學間存在著差異,戲劇影視文學所涉及的范圍較廣,其中包含影視劇拍攝、話劇舞臺演出等,屬于多元化文學作品[1]。
現代戲劇影視文學所表現出的表演性與個性特征較為明顯,通過演員的舞臺表演將劇本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故事情節進行呈現。其中劇本故事的連貫性與合理性會直接影響作品的拍攝與演出效果,這也彰顯了劇本的重要性。從當下戲劇影視文學的發展現狀來看,戲劇影視文學主要分為影視文學與戲劇文學兩種形式,且內容多元,戲劇按照沖突性可分為正劇、喜劇與悲劇,按照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等[2]。
二、戲劇影視文學的特點
(一)表演性特點
戲劇影視文學的展現需要以劇本為依托,而舞臺劇表演與影視劇作品也同樣離不開劇本的支持。戲劇影視文學本就具備表演性特征,所以表演性是戲劇影視文學的顯著特點。而且劇本內容復雜繁多,其中包含環境的設置、人物的情感及對話等內容。由于舞臺表演需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所以不能將劇本中的內容全部呈現,只能選取經典章節進行排練與演出。而劇本中標注的特定情境,由于受客觀條件的制約,只能靠演員的神態表情及語言動作來表現,這不僅需要演員具備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也需要演員具備較強的臨場發揮與隨機應變能力,充分體現演員的專業素養與戲劇影視文學的表演性特征[3]。
(二)沖突性特點
雖然戲劇影視文學是戲劇文學與影視文學的融合體,但二者是以不同的文學體裁進行呈現的,所使用的表達手法也不盡相同,從而體現了戲劇文學與影視文學的沖突性,也就是戲劇影視文學所具備的沖突性特點。此外,相關資料顯示,戲劇影視文學作品在發展中,需要借助戲劇影視文學的沖突性特點,以體現故事情節的真實性。這也證明了戲劇舞臺的表演與影視作品的拍攝都需要借助戲劇影視文學的沖突性特點,來體現故事結構的完整性,從而提升戲劇影視文學的藝術價值。但由于戲劇影視文學使用劇本作為前提參考的時間并不長,只是在戲劇影視文學作品的內容中才有所體現,因而要想在短時間內將戲劇影視作品的中心觀點與主要內容呈現給觀眾,就需要對戲劇影視作品的內容進行創新與優化,并在其中體現出戲劇文學與影視文學的沖突性特點,以此來渲染戲劇影視作品的藝術氛圍,滿足觀眾的觀賞心理[4]。
(三)臺詞具有個性化和動作性的特點
通常情況下,戲劇影視文學中的臺詞具有個性化特征。影視劇臺詞是以獨白或對話的形式進行表達的,并加以豐富的渲染,以體現影視人物的鮮明特征。但將劇本中的臺詞直白地表達出來,體現不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同演員對于劇本臺詞的認知有差異,這也充分證明了臺詞的個性化特征。此外,臺詞還具有動作性的特點,劇本臺詞是由書面語言連貫組成的,臺詞中包含著具體動作,而表演者在進行表演時會自發地做出與臺詞相關聯的肢體動作,便于觀眾理解劇情,增強表演的魅力[5]。
三、戲劇影視文學的欣賞
(一)熟讀劇本,了解劇情
戲劇影視文學中,劇本的主要作用為展現故事情節的發展與主人公的內心情感變化,以激發現場觀眾的好奇心。對于戲劇演員來講,需要在演出前對劇本進行詳細的理解與閱讀,不僅要明確劇本中所表達的主旨,把握人物形象,還需要從根本上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模擬還原情景氛圍。在此基礎上,對戲劇作品進行整合優化,并在劇目中充分體現作者想要呈現的創作理念。在戲劇舞臺表演中,往往高潮部分才是最值得關注的片段。所以,舞臺演員需要對作品的特殊性進行妥善把握,以展現作品的魅力。十六、十七世紀作為英國歷史發展中的巨大轉折時期,是由封建制度轉向資本主義制度的主要階段。
而著名的《哈姆雷特》是由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所創作的一部經典悲劇作品,作品充分展現了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社會的發展現狀,揭露了英國封建貴族、地主階級與新興資產階級之間的慘烈斗爭,也對王權與邪惡勢力的罪惡行為進行了批判。由于受文藝復興運動的啟發,莎士比亞所創作的《哈姆雷特》正是對黑暗社會現狀的真實寫照,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文主義思想的高度追求。只有在了解了《哈姆雷特》作品的整體創作背景后,才能夠加強對故事情節的把握,以全新的角度對作品進行賞析[6]。
(二)理清情節發展線索
熟讀劇本,能夠在劇本中找尋到故事情節的發展線索,借助線索分析故事中存在的矛盾與沖突。戲劇影視文學具有沖突性特點,可以以此體現戲劇影視文學的獨特魅力[7]。例如著名舞臺悲劇《雷雨》,其以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社會作為寫作背景,將具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本主義家庭作為寫作對象。故事具體講述了在一個雷雨天氣所爆發的家庭矛盾,作者不僅對封建社會的腐敗進行怒斥,也對新時代的到來和發展進行了映射。著名話劇作品《雷雨》被稱之為中國現實主義話劇的基石,也可以將其看作是中國現代化話劇成熟的里程碑式作品。作品中不僅體現出作者的壓抑情緒,也體現出作者對中國家庭與社會現狀的不滿,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現實與地主資產階級的冷酷無情,展現黑暗、不平等的社會中命運的不公。
(三)分析人物語言,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通常情況下,著名的戲劇影視文學作品中會包含具有鮮明特征的主要人物形象。其人物性格與人物特征的建立需要借助語言臺詞與肢體動作的協調搭配。由于戲劇影視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征,所以需要根據戲劇影視文學作品的主旨思想,對人物進行系統的分析,從而突出戲劇影視文學作品想要表達的核心理念[8]。因此在欣賞戲劇影視文學時,應該明確人物的語言表達方式,體現人物的特征。
語言表達能夠映射出戲劇影視人物的思想情感與性格特征。要想對戲劇影視文學中的矛盾性與沖突性進行探索,就需要對人物的語言表達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在閱讀劇本時找到劇本中所隱藏的潛臺詞,也就是不通過語言進行直接表述,而是通過其他特定情境或是肢體動作來向觀眾傳遞某種非語言信息。在戲劇影視文學作品中,某些特定語言并不需要通過話語進行直接表述,而可以使用間接委婉的形式向觀眾進行傳達,使觀眾感受到戲劇影視人物的個性特征,從而提升戲劇影視文學的質量與水平。
三、結束語
戲劇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作用。而戲劇影視文化被當作是戲劇文化的延伸,也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傳承,所以需要格外重視。戲劇影視文化本就具有傳承與弘揚的特征,能夠實現對戲劇文化的傳播與繼承,從而拓展戲劇文化的發展路徑。
參考文獻:
[1]張煦,梁海明.發展特色影視產業助力自貿港建設[N].海南日報,2020-10-28(A07).
[2]李祖陽.探析消費社會視域下對于女性的解構與異化——以<82>影視作品為例[J].傳媒論壇,2020,3(22):149+151.
[3]陳旭光,張明浩.影游融合、想象力消費與美學的變革——論媒介融合視域下的互動劇美學[J].中原文化研究,2020,8(05):49-57.
[4]王曉暉.充分挖掘優質IP價值開發更多高質量影視作品[N].國際出版周報,2020-09-14(012).
[5]劉修敏.建設新時代戲劇與影視類專業思政課程[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07-24(004).
[6]呂和.戲劇影視文學特點與欣賞淺析[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5):172-173.
作者:張世杰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