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的/意義]深入到貧困地區村圖書室開展農村兒童閱讀服務實驗研究,有利于發現促進基層圖書館建設的有效策略。[方法/過程]研究者以志愿者身份,利用寒假,在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村圖書室為返鄉過春節的中小學生開展作業輔導和系列閱讀活動。[結果/結論]志愿者介入
摘要:[目的/意義]深入到貧困地區村圖書室開展農村兒童閱讀服務實驗研究,有利于發現促進基層圖書館建設的有效策略。[方法/過程]研究者以志愿者身份,利用寒假,在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村圖書室為返鄉過春節的中小學生開展作業輔導和系列閱讀活動。[結果/結論]志愿者介入能夠有效激活基層服務點,建議貧困地區基層圖書館:①因地制宜建設基層圖書館閱讀服務體系,重點抓好鄉鎮分館的專業化建設、管理和運行,引進專業人才指導全縣的閱讀服務;②設置相對獨立的閱讀空間,以利于管理和運行;③為村圖書室配置符合農村兒童需要的閱讀資源;④組織高校學生在寒暑假期間擔任鄉鎮分館和村圖書室的閱讀服務志愿者。
關鍵詞:貧困地區基層圖書館農村兒童閱讀服務閱讀推廣專業閱讀服務人才
1引言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明確指出,“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通過“推動全民閱讀進家庭、進農村,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1]。
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發現,城鄉差距依然十分顯著:2020年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的圖書閱讀率分別為68.3%和49.9%,紙質圖書閱讀量分別為5.54本和3.75本[2]。兒童是農村人口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農村兒童閱讀,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動教育公平的有效路徑[3],對提升農村文化素養、儲備人才資源、實現文化振興具有重要作用[4]。至2015年,我國農村兒童達1.38億,占兒童總人口50.9%,其中,貧困地區農村兒童占農村兒童總數的32.0%[5]。
《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提出,要為農村兒童閱讀圖書創造條件,廣泛開展圖書閱讀活動,鼓勵和引導兒童閱讀[6]!豆矆D書館法》要求建立以縣級公共圖書館為 總館,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圖書室為基層服務點的總分館制,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城鄉基層延伸[7]。鄉鎮綜合文化站及村圖書室是離農村兒童最近的公共圖書館設施,如何發揮其區位優勢,將農村兒童,特別是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納入到閱讀推廣服務之中,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問題。
2貧困地區農村兒童閱讀研究現狀
金武剛對貧困地區公共閱讀服務體系進行系統研究時發現,我國的貧困地區絕大多數位于農村[8],因此,筆者重點考察了貧困農村地區兒童閱讀研究,結果發現相關文獻十分有限。發達國家和地區注重研究如何通過閱讀活動,幫助偏遠農村的兒童從閱讀中獲益[9-10]。國內外的調查研究都表明,農村兒童閱讀渠道狹窄,閱讀資源匱乏,主要來源于朋友、家人以及書店,較少來源于當地圖書館[11-12]。
由于缺乏專業的閱讀指導,農村兒童的閱讀結構不合理,課外書以教輔材料、作文等為主,普遍缺乏閱讀技能培訓,閱讀水平較低[13-14]。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因遠離城鎮,其閱讀環境很不理想[15];隨父母進城的農村兒童,由于流動性強,居住地對他們的服務供給具有隨機性,很難獲得長期穩定的閱讀服務[16];寄宿會顯著降低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的閱讀成績[17]。省市圖書館在努力幫助農村兒童,如梅州市劍英圖書館與鄉鎮幼兒園合作,開展惠及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的閱讀推廣活動[18];貴州省圖書館推行“新布客”書屋項目,在流動人口學校及鄉村學校建圖書室,定期為貧困地區兒童開展閱讀活動[19]。
然而,這些來自基層圖書館以外的服務,缺乏持續性與普惠性,如何建設與貧困地區條件相適宜的縣域基層圖書館閱讀服務體系,確保為農村兒童提供持續、穩定、規范的閱讀服務,成為一個尚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缺少專職管理人員是基層服務點日常閱讀服務缺位的主要原因[20-21],這一問題在貧困地區表現更為突出。海南省雖然已在全省實現“縣、鄉鎮、村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覆蓋”,但是,這種“政府整體推進式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在使用上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貧困地區基層服務點依然缺乏閱讀資源、專職管理人員和專業服務人員,無法正常開放[22]。
湖北省羅田縣圖書館早在2013年就被評為一級圖書館,已建成“以縣圖書館為總館,各鄉鎮圖書室為分館,村農家書屋為服務點的公共圖書館(室)三級服務網絡的總分館制。”該館每年利用流動圖書車下鄉50次,但主要是為縣城及周邊鄉鎮村民送書、開展文化活動,最遠到達縣城周圍的村,偏遠山村的兒童無法從中受益。一個重要原因,是縣圖書館人手不足,“引進高素質人才是當務之急”[23]。
綜上所述,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我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卓有成效,一些貧困地區已經建立“縣—鄉鎮—村”三級總分館體系,然而,地處偏遠鄉村的農村兒童,由于身邊的鄉鎮圖書館和村圖書室不能正常開放,無法享受公共閱讀服務。缺乏專職管理人員和專業服務人才是鄉鎮圖書館和村圖書室無法正常開放的根本原因。因此,本研究嘗試從解決人員問題著手,激活基層服務點的閱讀服務。具體而言,是由返鄉過春節的研究生以志愿者身份,在村圖書室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深入到貧困地區兒童身邊,研究他們的閱讀行為和面臨的問題,為促進縣域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的有效運行尋求良策。
3研究設計與實施
3.1確定研究場所
研究者在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G村開展這項研究。羅田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位于大別山南麓。G村是該縣的一個行政村,由8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位于其中一個自然村,自然村之間相隔約5-20分鐘的步行距離。G村屬于山地地形,地理位置偏僻,距離縣城21公里,距離鎮中心10公里;由于沒有公交車,村民去鎮上或縣城都是騎電動車或坐私家車,交通非常不便。
該村的鄉風文化傳統保守,村民主要通過外出務工和從事傳統農業生產獲得經濟來源。G村早在2011就在村委會辦公室門口掛出了“農家書屋”的牌子,但當時并沒有專門的空間和書架,沒有把圖書陳列出來。村委會2019年新建了2層辦公樓,把一樓辦公大廳后側一個約40平方米的房間用作老年活動中心兼圖書室,掛牌“老年活動中心”。房間靠墻擺著一排書架,上面陳列著750冊農業方面的圖書,都比較陳舊。
研究者在2021年2月1-28日為期一個月的寒假期間,借用村委會舊辦公室的一個空房間充當閱覽室,再從村里借來一些桌椅板凳,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新辦公樓雖然有圖書室,但辦公樓只在辦公時間才開門,不能保證活動時間;另外,圖書室離辦公人員和設施太近,開展活動時會干擾辦公人員,也有一些安全隱患。舊辦公室離新辦公樓約300米,環境安靜,村民也很熟悉,是一個合適的活動場所。
3.2招募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從回鄉過春節的中小學生中招募。研究者最初在G村村民微信群里發消息,告訴大家,回鄉過春節的研究生將利用村委會的舊辦公室在寒假期間集中開展義務作業輔導,但只有幾位家長響應。隨后,研究者與一些家長聯系,介紹集中輔導作業期間開展的閱讀活動和要求,動員他們讓孩子來參加。最后有12位學生報名參加作業輔導,其中10位學生愿意參加閱讀活動,包括7位男生,3位女生;有8位是小學生,2位是初中生。這10位學生中,只有1位平時住在家里,在離家6.4公里的鄉小學上學;3位小學生在縣城上學,家長陪讀;4位小學生在鎮上走讀,家長陪讀;2位初中生在鎮上寄宿讀書。
他們寒假返鄉就住在家里,離活動地點的距離遠近不一,有5位來自村委會所在的自然村,2位需要步行5分鐘,3位需要步行15分鐘。南方分級閱讀研究中心發布的《兒童青少年分級閱讀內容選擇標準》把課外閱讀劃分為4個學段:第一學段為1-2年級,第二學段為3-4年級,第三學段為5-6年級,第四學段為7-9年級[24]。
依據這一標準,這10位學生的分布情況是:第一學段3名,第二學段3名,第三學段2名,第四學段2名。第一天通過訪談了解10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梢钥闯,他們的課外讀物以家長購買和同學交換為主,只有1位學生從圖書館借過書。有4位學生參加過閱讀活動,就是學校舉辦的詩歌朗誦比賽。課外讀物內容以中國經典名著為主。
3.3準備閱讀材料
研究者以個人藏書為基礎,又補購一些,一共準備了32種85本圖書供同學們借閱。這些書有18種在新閱讀研究所編制的《中小學基礎閱讀書目》,以及教育部編制的《中小學閱讀指導目錄》和《2019年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范圍內。
其中,第一學段3本:《猜猜我有多愛你》《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嗎》《沒頭腦和不高興》;第二學段3本:《夏洛的網》《安徒生童話》《父與子》;第三學段6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湯姆索亞歷險記》《魯濱遜漂流記》《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繁星·春水》《小王子》;第四學段6本:《簡·愛》《朝花夕拾》《駱駝祥子》《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傅雷家書》。
其他圖書雖然不在書目范圍內,但也以名著為主,內容健康,適合中小學生閱讀,如《童年》《昆蟲記》《海底兩萬里》《偷影子的人》《爸爸的老師》《暗算》等。根據學生所在學段,為每人發放一本必讀書,4個學段的必讀書分別是《沒頭腦和不高興》《夏洛的網》《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簡·愛》。選擇這些書的理由是有演繹的電影作品,并且有復本,可以確保人手一冊。其他圖書就放在臨時閱覽室,供同學們自由借閱。
3.4開展閱讀活動
從2021年2月1-28日一共4周,除10-14日(臘月二十九至正月初三)這5天外,閱覽室每天上午8:00-11:00點和下午2:00-5:00點都開放。上午集中輔導作業或開展閱讀活動,下午學生自主閱讀或寫作業。
3.4.1圖書推薦與觀影
研究發現,反向式閱讀推薦,即讓讀者先接觸衍生作品,然后閱讀原作,可以更好地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25]。因此,確定4個學段的推薦圖書之后,分4次分別為學生播放電影,讓他們在觀影之后閱讀原著。全部學生都參加了觀影活動,閱讀了推薦的圖書。
3.4.2主題講座與圖書借閱
只有一位學生從圖書館借過書。事實上,農村兒童的圖書館知曉率和利用率都很低,主要原因在于他們身邊沒有圖書館或圖書館不能正常開放。為此,本研究設計了一次閱讀知識講座,向學生介紹閱讀及圖書館的相關知識。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圖書館的了解,還模擬圖書館的借閱模式,以提供的圖書為“館藏”,開展圖書借閱活動,讓同學們使用明信片充當“借閱證”借閱圖書,同時使用EXCEL表格登記借閱記錄。
3.4.3故事會
農村兒童很少有機會參加閱讀活動,在此次參加活動的10位學生中,有4位同學參加過學校的詩朗誦比賽,1位同學聲稱有親子閱讀經歷。為在輕松的氛圍中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本研究選擇不需要任何訓練和測試、只需帶著耳朵“聽”的故事會活動形式;顒右还查_展5次。第1次有8位同學參加,第三學段的2位同學沒有來;第2-5次只有3位來自同一自然村的三年級小學生參加。
4結果分析
閱覽室開放期間,每天都有學生來參加活動或寫作業。第1-2周,上午的人數都在12人以上;第3-4周,上午的人數一般是7-8人。后兩周人數較少,這是因為第四學段的學生被家長留在家里寫作業。下午只有3位三年級的男生,他們的家離閱覽室很近,基本上每天都來。另外還有5位沒有報名參加作業輔導的學生,也到閱覽室來做過兩三次作業。活動期間開展了4次訪談。
第1次是了解同學們的課外閱讀狀況;第2次是了解第1-2周的閱讀進展和體驗;第3次是了解同學們對故事會的看法;第4次是了解同學們對各種活動的感受和閱讀情況,F在根據訪談信息、借閱記錄和觀察發現,對閱讀推廣活動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
4.1閱讀進展與閱讀體驗
調查發現,第1-2周同學們都在閱讀,除第一位同學沒有固定的時間讀書外,其他9位同學每天閱讀,閱讀時間從半小時到三小時不等。有4位同學喜歡在家里讀書,5位同學喜歡在閱覽室讀書,1位同學家里、閱覽室都讀過,都喜歡。同學們這兩周都在閱讀推薦圖書,每位同學的閱讀進展和閱讀體驗,編號是按學段和年級為10位同學編排的順序號,如編號為1的同學是一年級小學生?梢钥闯,僅就推薦圖書而言,第一學段的閱讀情況不理想,其他學段的情況很好。
第一學段的3位學生都不喜歡推薦的圖書《沒頭腦和不高興》,說明推薦的圖書不合適。事實上,這本書是純文字的,而不是繪本。第一學段的學生認識的字非常有限,閱讀純文本圖書有一定難度,應該給他們推薦有少量文字的繪本。第1-2位同學就找到了自己喜愛的繪本書,不僅讀完了,而且產生了情感投入。第3位同學第1-2周借閱的不是繪本書,但在第3周的故事會上接觸到繪本書《猜猜我有多愛你》之后,就借閱了繪本故事《父與子》。這也說明,對讀者而言,選擇的機會非常重要,提供難度合適、內容豐富的閱讀材料供他們選擇,是閱讀服務的第一要務。
4.2閱讀活動的參與情況
此次開展的活動包括看電影、推薦圖書、主題講座、借書以及故事會,10位同學都參加了活動,并有所收獲,其收獲包括:認識了更多的字;學到了知識;看了自己沒看過的書;認識了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關于閱讀的知識;知道在圖書館里可以看書。在最喜歡的活動中借書占30%;看電影占30%;推薦圖書占20%;故事會占10%;主題講座占10%。以后最希望參加的活動:借書30%;看電影20%;推薦圖書10%;故事會10%。
借書和看電影最受歡迎,因為這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的書。其次是推薦圖書,因為推薦的圖書是他們不曾讀過的,看了以后都非常喜歡。最后是故事會和講座,因為這種活動可以增長知識,有同學特別喜歡其中一起回答問題的環節。故事會沒有取得期望的效果,第一次有9人參加,后面4次只有3人參加。那些沒有參加的同學表示,更喜歡自己讀書。分析原因,可能是講故事的形式單一,從頭到尾都是研究者在講。有同學表示,以后自己也可以講故事。因此,以后的故事會,可采用更多樣的形式,例如組織同學們輪流講,或排演故事劇,讓大家都參與進來。
4.3圖書借閱情況
如前所述,農村兒童對圖書館的知曉率和利用率都很低。第一次訪談就發現,只有一位同學從圖書館借過書。此次研究者通過舉辦專題講座,讓同學們知道,圖書館是一個可以免費借書和讀書的地方;還利用自己的藏書在閱覽室開展借書服務,給他們自由選擇的可能性。借書成為同學們最喜愛的活動,第1-2位同學在閱覽室找到了自己喜愛的繪本書,第6位同學的話最能代表他們的心聲:“我最喜歡借書的活動,因為可以隨便借我以前沒有看過的書。”
同學們在閱覽室借書的情況如下:6位同學借2-3本,2位同學借9本,2位同學沒有借書。基本上是在講座之后(2月8日)開始借書,活動即將結束的時候(2月25日)歸還圖書;那兩位借書量達9本的同學,則是當天或隔天就還書;兩位沒有在閱覽室借書的同學,他們閱讀自己或同學手中的書。第4次訪談的時候,同學們都能說出自己假期讀過的課外書。根據訪談數據統計,同學們這個假期的總閱讀量為40本,人均閱讀量為4本,其中最低閱讀量為2本,最高為10本。4個學段的閱讀量分別為11本、10本、11本和8本,各學段之間的差異較小。
5對貧困地區基層圖書館服務農村兒童閱讀的策略建議
由于缺乏專職管理人員,位于G村村委會辦公樓的農家書屋長期處于閑置狀態。研究者經過努力,于2021年2月1-28日,將G村部分返鄉過春節的中小學生組織起來,利用村委會的舊辦公室和個人藏書,開展作業輔導和系列閱讀活動,讓同學們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同學們也基本上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這充分說明,志愿者能夠激活圖書館的基層服務點,基層圖書館在服務貧困地區農村兒童閱讀方面,完全能夠有所作為,并產生實效。
基層圖書館閱讀服務體系是“由基層圖書館的閱讀空間、設施、資源、人才、服務和運行機制構成的服務體系”[20],只有建設好這些關鍵要素,才能確;鶎訄D書館閱讀服務體系正常運行并發揮作用。針對農村兒童的活動特點,結合在G村獲得的經驗,提出以下策略建議,以有助于建立讓農村兒童持續受益的基層圖書館閱讀服務體系。
6結語
建立以縣圖書館為總館,鄉鎮圖書室為分館、村圖書室為基層服務點的總分館制,是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向基層延伸的重要制度保障。然而,由于經濟水平和自然環境等條件的限制,貧困地區的“縣-鄉鎮-村”三級服務網絡中,縣圖書館缺乏專業人才,鄉鎮分館和村圖書室沒有配備專職館員,無法有效為農村兒童提供閱讀服務,總分館制的作用受到嚴重制約。針對這一問題,研究者以志愿者身份,利用一個月的寒假時間,在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村圖書室為返鄉過春節的中小學生開展作業輔導和系列閱讀活動,發現志愿人員的介入能夠有效激活基層服務點。根據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的特點和研究獲得的經驗,為貧困地區基層圖書館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僖虻刂埔私⒏采w全縣的基層圖書館閱讀服務體系,把鄉鎮分館作為建設重點,引進專業人才指導全縣的閱讀服務;②設置相對獨立的閱讀空間,以利于管理和運行;③配置符合農村兒童需求的閱讀資源;④從在外求學的大學生和研究生中招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為農村兒童開展閱讀服務。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只在一個村開展面向小學生和初中生的閱讀現狀調查和閱讀推廣服務,研究對象中沒有包括學齡前兒童和高中生,也沒有與縣圖書館開展合作。在后續研究中,將與縣圖書館、鄉鎮圖 書館及更多的村圖書室合作,運用上述策略,開展范圍更廣泛的農村兒童閱讀服務,檢驗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EB/OL].[2021-06-24].
[2]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布[EB/OL].[2021-06-24].
[3]朱永新.讓閱讀照亮更多孩子的奮斗路[J].中國農村教育,2020(13):8.
[4]周林興,鄒莎,周麗.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兒童閱讀關懷研究[J].圖書館,2020(9):73-79.
[5]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EB/OL].[2021-09-12].
[6]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EB/OL].[2021-09-11].
作者:吳建華張小雨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2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