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近年來中國社會的通貨膨脹已經引來了各界的思索,這直接關系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但是企業與銀行的通縮也稱為不可忽視的事實。本文力圖通過對社會、企業、銀行三方面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做最基本的分析,研究社會通脹與企業通縮共
【摘 要】近年來中國社會的通貨膨脹已經引來了各界的思索,這直接關系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的可持續增長,但是企業與銀行的通縮也稱為不可忽視的事實。本文力圖通過對社會、企業、銀行三方面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做最基本的分析,研究社會通脹與企業通縮共存的原因,指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與解決的對策。
【摘 要】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社會;企業;銀行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第三經濟體,它的經濟發展一直以來都得到了世界的矚目,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迅速實現了經濟的復蘇,在探索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當然縱觀中外,事實證明實現經濟的繁榮并沒有捷徑可走,必須一步一個腳印,打好基礎。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中國也存在著各種需要解決的問題。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是一直存在于經濟發展中的,各國政府都努力想要平衡的矛盾。概括來說,通貨膨脹效應就是貨幣貶值,物價上升,預期收入看好,經濟過熱,失業率降低,但過快的膨脹之后是必然的緊縮;通貨緊縮效應是價格下降,幣值上升,企業利潤減少,個人預期收入降低,宏觀經濟悲觀衰退,金融秩序混亂等。兩者會帶來相反的經濟效應,但是中國卻存在這樣一種現象: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共存。從財務管理的角度具體來看,就是社會閑置資金巨大,但是企業和銀行卻缺乏資金。出現這樣情況的原因,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從社會來看
大部分人的生活觀念保守引起的消費萎靡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無可否認的是,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等刺激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迅速實現了經濟的飛躍,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中國人節約的消費觀念并沒有很大改觀,中國的市場巨大,同時處在經濟的上升期,消費欲望應該是強烈的,但是實際上中國的消費卻并不強勢,人們基于對未來的各種擔憂還是傾向于將大量的錢存起來。而且也確實存在經濟發展不平衡,還有“上學難、看病難、買房難”等這樣的普遍問題,甚至房地產投資對居民消費明顯的擠出效應已經是無法忽視,所以消費一直處于萎靡的形態。另外據統計,2013年中國只有13%的消費者真正的去借消費貸,這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這些都表明中國的消費心態始終處于過于保守與謹慎的狀態,也就是說,在社會層面收入與支出的差額巨大,所以最終導致了社會閑置資金巨大。據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M2達到112.75萬億,顯示出在中國民間資本確實存在巨大的潛力。
二、我們從企業來看
1.由中國的經濟體制決定
政府投資在我國經濟增長中所占比例過高。這是我們一直所面臨的問題,我國采取的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經濟仍然占有絕對主導地位,雖然隨著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的不斷變革,我國政府投資在全社會投資中所占比例逐漸下降,但是政府投資在重大項目方面占有主導地位,政府投資的行業主要涵蓋了絕大多數國民經濟行業諸如交通運輸、電力、水的生產與供應、環境與公共設施管理等規模較大的行業。這些行業的投資規模巨大,回收期長,收益緩慢,由于這些工程常常是作為彌補市場失靈的公共產品出現的,具有非價格性的特征,而且這些公共工程的信息獲取難度很大,再加上政府投資缺乏競爭性,缺乏追逐利潤的直接動力,還有近年來“形象工程”、“豆腐渣工程”的報道不絕于耳,所以不得不承認政府投資的效率非常之低。當然這也是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問題,世界上大多國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著政府投資效率不高的問題。但是問題在于由于我國的特殊國情,這些投資容易獲取銀行的資金支持、投入建設。即使效率不高,也能由國家來買單。這些行業投資規模巨大,往往高達數百億元,這樣的投資在拉動中國的GDP方面顯示出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很快使大量資金流入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能獲得預期收入,大量資金不能向預期方向流動,就只能壓向市場的其他部分,就會造成社會的通脹;而且同時有眾多關聯企業,這些企業的規模、資金儲備并沒有那么大,它們非常依賴于政府投資的成功,于是投入資金一旦不能如期收回,就會在企業的賬上形成永久的不良資產,使企業的資產迅速縮水并帶來嚴重的資金鏈斷裂;這些行業的投資大多通過銀行貸款取得,當企業無力承擔時就會形成銀行的不良貸款,對銀行來說同樣是一場災難。所以失敗的投資就成為造成中國經濟中通脹與緊縮共存的重要原因。
2.產業結構的不平衡
對于像國家控制的這些行業普通百姓是無法進入的,但是對于下游的一些行業銀行的支持度卻遠遠不夠,實體經濟中創新性中小企業的崛起是中國經濟升級的重要力量,中國目前也急需這一轉變,但是國有大銀行由于與過去傳統行業、傳統企業的粘合度較高,而且銀行的很大一部分資金還集中于政府投資項目,所有并沒有太多的精力和實力顧及到這一領域,于是對其貸款的要求和條件相當之苛刻,于是企業的起步艱難。即使取得貸款,由于這些企業資金規模較小,企業運行較多依賴貸款,負債率高,經營風險大,而且他們通常又只能從銀行獲得短期貸款,即使企業運行良好,然而沒有到達企業資金回收期時就要面對銀行的利息償還要求,這時,很多企業為了維持經營,都采取求助于民間融資,這就使他們面對高昂的貸款利息,阻礙了這些企業的發展,使它們很長時間都要面對流動資金不足的情況,加大了產業結構升級的困難。此外,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像汽車、鋼鐵和計算機等在中國有大量的發展空間,但是由于消費需求的不旺盛,這些本應大力發展的下游產業卻存在產能相對過剩的現象,并且由于勞動力成本低廉、產品的成本較低,導致價格比較低,使資金回收緩慢,也造成了下游企業的資金緊張。
三、對于銀行來說
1.對于民間資本的吸引力降低
現在,有越來也多的人考慮到貨幣的時間價值,而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太低,趕不上通貨膨脹的影響,所以大部分人選擇把錢省下來但是卻不再愿意將其投向銀行,造成企業負債減少。近年來,各銀行對存款的爭奪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另外像基金、余額寶一經出現就能有“爆發式”的發展,還有“中國大媽拯救了華爾街”這樣的夸張傳聞,包括央行暫時叫停支付寶都能表明銀行現在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而應運而生的影子銀行、民間融資由于高昂的利息報酬對于銀行更是不小的沖擊,而且它們游離于金融機構的監管之外,著實有些“難對付”。之前有報道指出中國的銀行間同業拆借率達到30%就震驚了世界,這說明銀行的確存在流動性緊張的問題。
小編推薦優秀的經濟類期刊 國際經貿探索 經濟方面論文征稿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3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