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本文從財務的角度研究光大證券2011年到2012年的風險走勢,發現烏龍指事件雖屬偶然,但在財務年報上已有隱患。從而以風險控制的角度為監管及公司提出建議,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關鍵詞】風險管理 證券行業 經濟論文 一、公司簡介 2013年8月1
【摘要】本文從財務的角度研究光大證券2011年到2012年的風險走勢,發現烏龍指事件雖屬偶然,但在財務年報上已有隱患。從而以風險控制的角度為監管及公司提出建議,防止此類事件再度發生。
【關鍵詞】風險管理 證券行業 經濟論文
一、公司簡介
2013年8月16號光大證券出現烏龍指,一度導致大盤劇烈震蕩。事件的背后人們開始反思其內控的不完整,那么從其本身的公開信息中,是否又有相應的風險已經體現?事件發生之后,中誠信將其主體評級從AAA下調為AA,展望為負面;證監會每年都會結合市場競爭力和合規管理水平,對證券公司進行的綜合性評價,主要體現證券公司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的整體狀況。光大證券連續三年獲得最高A類AA評級,而此次事件后證監會對其評級也必然會有所下調。本文將以其財務報表及其他公開資料為基礎評估光大證券已有風險,度量其風險偏好,從而為證券市場的風險控制提出一定的建議,減少“防患于已然”。在財務報表的選擇上,選擇2012年年報及之前是因為年度評估更具有普適性。
光大證券成立于1996年,是證監會批準的首批三家創新試點公司之一。2009年在上海證交所上市。由光大集團持股34%,光大控股持有33%。
二、財務分析
(一)盈利能力
2012年,營業收入相比于同期減少30%到36.5億元,主要由于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的下滑導致,其占總收入61.3%。2012年該下滑在同行業屬于普遍現象,對比09~11年整個行業年均負增長率可以看出,由于券商行業的飽和,其主營業務,也就是代理買賣證券業務,證券承銷業務和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或已步入衰落期。另外,在三種主營業務中,光大證券體現出較大的依賴性,經濟業務即代理買賣證券占手續費及傭金收入69%,股市的不景氣和競爭的激烈共同影響經濟業務的收入,也為事后自營業務部烏龍指事件埋下了可能。
在營業支出方面,因為證券行業更多是人才密集型行業,業務及管理費用較同期增長3.3%到22.2億元。但由于收入的減少,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由48%上升到61%。此數據高于同行業其他券商,雖然缺乏具體數據,但可以推測,業務及管理費用中大部分應該用于支付人力成本。在營業收入下降的情況下費用還保持增長并且占比較高,從某方面揭露光大證券對人才流失的防護很高。結合之前光大分析師高善文等人曾流失于安信證券,而成為其核心首席分析師,光大或許會借助高薪來留守人才。光大對人才的高依賴對后來的事件發生也提供了條件,楊劍波作為核心人才,公司必然對其相當重視,甚至放任發展,繞過風控。
2012年光大實現凈利潤10.3億元,比同期下降35%。因此,從盈利方面來看,受市場景氣影響程度較大,而對于經濟業務和人才的依賴導致盈利能力進一步下降。
(二)資產安全性和充足性
2012年,凈資本/凈資產為60.2%,少于2011年的67.9%,呈逐年遞減的趨勢。值得關注的是,繼2011年的增長而言,2012年自營權益類證券及證券衍生品占凈資本的89.3%(51.2%),同時,自營固定收益類證券占凈資本的84.4%(44.5%)。由于監管規定自營權益類證券不得超過凈資本的100%,盡管還在安全范圍,可看到已逐步逼近。可見對自營權益類證券的相關操作控制性不強。因此可見盡管光大資產質量較好,但有所下滑,并且個別部門的風險漸漸凸顯。
在充足性方面,公司凈資本為131.2億,比上年的143.2億下降了8%。另外,公司諸項指標,例如凈資本/各項風險準備金等都遠高于監管標準,資本比較充裕。
(三)流動能力
由于公司以經濟業務為主,因此流動性占比較高。因為客戶交易結算資金不能動用,在剔除“貨幣資金”和“結算備付金”中屬于經紀業務客戶的交易結算資金后,2012年光大證券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上升較大,從50%到70%,流動資產金額從125億元增長到274億,主要增長體現在交易性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資產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其中交易性金融資產從43億增長到136億,包括股票、債券和基金等,增長最多的是債券,且所持有的大部分股票和債券均可交易,流動性尚佳。盡管如此,聯系到之后的烏龍指事件,這幾種流動性資產歸于自營部門負責,而出事的策略投資部也歸屬于此部門,這個部門在業內以從事場外期權、權益類互換等尖端衍生產品而著稱,在結構性產品方面也與很多大機構有緊密合作。規模的增大,結合該部門的業績表現,雖然做風險中性交易,但其自身風險也已顯而易見。從負債來看,賣出回購金融資產在12年增長至11億從而更好地發展信用業務?偠灾鲃有远继幱谳^好的水平。
(四)償債能力
剔除負債中的代理買賣證券款,2012年資產負債率從3.5%大幅度上升到34.8%,即8.8億到136.6億,主要來自于賣出回購金融資產款的增多。盡管如此,杠桿仍處于合適水平,相比于國外券商借助杠桿提高ROE,國內券商更多借助盈利來完成,因此借款還有可發展空間。就光大證券本身而言,杠桿高于同行業其他券商,說明其更加風險偏好。EBITDA在2012年從11.8億下降到7.1億。雖無利息支出,但杠桿上升的同時利潤在減少可能會促使光大證券用更激進的手段促進收入。
三、總結與建議
從光大證券2012年的年報中可以看出,由于宏觀環境的波動,盈利能力受到較大影響。同時,券商對傳統經濟業務的較大依賴以及人力資本密集的特點進一步導致利潤受到影響。光大證券資本充足率和流動性都比較好,但與自營部門相關的一些指標有較大增長。償債能力仍處于適當水平,但杠桿高于其他券商可體現其風險偏好。
綜上,可以看出,雖然光大烏龍指發生之前無論是證監會還是本地評級機構對其評級都很高,但其僅從財務的角度就已經為事件發生提供了動因和條件:盈利的高依賴性和行業的不景氣共同形成動因,而高于同行業的杠桿率體現其日益增長的風險偏向性,同時,自營權益類證券占比的增高貼近監管要求已經是很大的預警,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增多也預示著自營部門權利的增大。因此,要對此現象進行杜絕防止,從監管方面來講,不應該僅僅是事后的降級,而是應該將監管要求進一步提高,同時,以更謹慎的眼光去對風險進行評估;從公司本身來講,面對財務報表中變化異常的數據要更加警惕,風控部門也要從動機、手段等方面防止個別部門的放權,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參考文獻
[1]光大證券2012年、2011年年報.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