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不斷提升,我國出口產品憑借自身物美價廉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一定的份額。金融危機的浪潮使得整個國際市場萎縮,有些國家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利用我國屬于非市場經濟國家,展開對我
【摘 要】近年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不斷提升,我國出口產品憑借自身物美價廉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上贏得了一定的份額。金融危機的浪潮使得整個國際市場萎縮,有些國家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利用我國屬于“非市場經濟國家”,展開對我國的反傾銷調查,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出口貿易。由此,我國應在各個方面加強規范管理,努力做到世貿組織規定的“市場經濟國家”所具備的條件,以此避免反傾銷訴訟對我國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市場經濟地位;反傾銷;規范管理 期刊論文投稿
2010年2月歐盟開始展開對我國銅版紙反傾銷調查,隨后又在同年4月發起了反補貼調查。歷經一年的調查,于 2011年5月14日,歐盟會終于做出裁決,最終對我國出口的銅版紙征收4%-12%的反補貼稅率和8%-35.1%的反傾銷稅率,這是歐盟首次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反補貼案件。
總結這次反傾銷調查失敗的原因,主要還是西方發達國家不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反傾銷案件中,調查組織就會隨意選擇一個替代國來計算涉案產品的正常價格,然后用所謂的“正常價格”來衡量我國產品是否在歐盟市場上低價傾銷,并計算出傾銷幅度,用于確定反傾銷稅率。
1 我國遭遇反傾銷案件現狀
隨著我國出口貿易的快速增長,國外對我國的出口產品展開的反傾銷調查也在逐日增加,我國已經成為了國際反傾銷的最大受害國。據不完全統計,國外對我國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已有600余起,從20世紀80年代的年均被提起反傾銷案件不到10起,而21世紀則上升到50多起,可見國外對我國展開的反傾銷訴訟案件的增長速度之快。不僅被提起反傾銷次數呈上升趨勢,而且涉訴產品的范圍越來越廣,反傾銷稅征收幅度也在逐漸提高,我國已成為國際反傾銷浪潮中受害最多最深的國家。這不僅直接影響了我國出口企業的直接經濟利益,還影響了相關產業的經濟效益,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的正常發展。
2 我國成為反傾銷矛頭的原因
我國之所以會成為世界上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最主要的原因是外國并不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由于被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調查時,就被迫需要尋找“替代國”來計算我國出口產品的正常價格,用“替代國”同類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售價作為衡量我國產品構成傾銷的依據,而不是用我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售價作為判定是否傾銷的條件。而替代國的選擇有很大的隨意性,調查國經常會選擇那些經濟發展水平大大高于我國的第三國家來確定正常價格,最終確定的正常價格大大高于我國出口產品的銷售價格,這也無形之中夸大了反傾銷的幅度。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國外對我國反傾銷指控的原因,找出對策,積極應對,避免反傾銷對我國造成的巨大損失。
3 非市場經濟地位對我國反傾銷的影響
3.1 非市場經濟地位是我國反傾銷應訴失敗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國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國外就具有了實施對我國歧視性反傾銷的條件,在核算我國企業的生產成本時采用“替代國”的方法,由于各個國家核算成本的方法不一致,使得本來沒有傾銷,經過一系列的替代之后,產生的傾銷幅度可能會很高。在我國市場經濟地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的條件下,這種情況將會長期持續存在。例如,歐盟曾對我國彩電發起的反傾銷,以新加坡作為“替代國”,當時新加坡國內的勞動力成本是我國勞動力成本的20多倍,從而核算出來的生產成本要高的多,這就必然造成對我國反傾銷指控成立,致使我國彩電被歐洲市場拒之門外15年之久,嚴重阻礙了我國彩電產業國際化進程。
3.2 高額的反傾銷稅嚴重削弱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出口產品一旦在反傾銷訴訟中敗訴,往往會被征較高的反傾銷稅率,對于一個以出口為主的企業來說,高額的反傾銷稅在正常的關稅之外增加了出口商品的巨額成本,嚴重降低了他們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有的企業承受不了這樣壓力不得不退出國際市場。就像這次歐盟對我國銅版紙征8%-35.1%的反傾銷稅率和4%-12%的反補貼稅率,歐盟的這一舉措,意味著對我國關上了銅版紙的大門,我國銅版紙企業很難在征收如此高的稅率下存活。
3.3 高昂的反傾銷應訴費用加大了出口企業的負擔
我國企業在應訴反傾銷中的費用主要包括律師費、應訴資料搜集費用、企業聯合應訴費用等。
(1)律師費。歐盟規定在歐盟進行的反傾銷訴訟,必須聘請該國的律師,由其代為訴訟。而這些國家的律師費都是很高的,并且一般訴訟過程也比較漫長,律師費會占用我國企業一大部分的資金。
(2)應訴資料搜集費用。由于我國企業制度不健全,各種資料保管的不夠完善,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才力和物力。
(3)企業聯合訴訟費用。雖然事實證明成立聯合訴訟小組的做法在反傾銷應訴中取得較好的結果,但是成立訴訟小組需要配備各方面的專家及相關的工作人員,耗資巨大。對我國一部分企業來說,他們無力承擔這些高昂的費用而被迫放棄應訴,這也是我國出口企業在反傾銷調查時應訴率低的主要原因。
3.4 損害了我國的國際形象
我國自1992年就已經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也在不斷完善和發展,受政府干預的現象也在逐漸降低,大多數產品和產業屬于市場導向性。但是由于非市場經濟地位帶來的不公正的待遇,國外無視我國建設市場經濟的成果,否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實質,影響了我國在世界貿易中權利的實現和義務的履行,這種不公正的待遇也給我國與其他世界貿易成員都帶來了負面影響,我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不能在國際市場充分體現,進而影響了我國的國際形象,抑制和束縛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產生的積極作用。從“非市場經濟國家”下手,利用反傾銷之名保護本國企業成為反傾銷浪潮的關鍵點,這樣也不利于起訴國自身的發展,更不利于整個國際市場經濟的發展。
4 應對非市場經濟地位所采取的措施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規模的擴大,與其他國家之間的摩擦也在增多,如何調整我國的經濟政策,以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及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已成為當前我國需要重新審視的一個重要話題。同時,采取怎樣的辦法能夠讓國外認可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是需要引起社會各界重視的問題。
4.1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根據《入世協定書》的規定,如果我國政府能夠證明我們國家是市場經濟主體,則替代國制度不再對我國適用;如果我國政府能夠證明某一特定產業或部門符合市場經濟條件,則替代國制度不再對該企業適用。因此,要想獲得其他國家的公平對待,我們就必須要加強自身的體制改革,健全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用事實證明我國是市場經濟國家。
而對于企業自身來講,也需要加大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加快我國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國有企業產權改革不僅僅是所有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公司治理結構的問題。建立清晰明確的公司治理結構,可以明確各自的崗位職責,避免出現問題時大家互相推諉。而建立符合時展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僅是順應時代的需要,還能促使我國經濟體制與國際競爭規則相容,使我國企業與國外的企業在同樣規則的約束下競爭,達到了公平競爭的目的。同時構建自主經營的企業發展模式,公司自負盈虧,避免跟政府扯不清關系。其次,還要進一步減少政府對企業的干預,特別是在產品的定價和給予企業的政府補貼。企業要避免政府采取任何指令性計劃,讓市場導向生產,讓企業決定產量,同時還要防止政府采取限制定價的措施來干預市場,產品的定價完全由市場上的供需關系來決定,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根據市場經濟規則進行。
4.2 利用自有貿易協定,爭取早日獲得其他國家認可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加入WTO使我國獲得了參與國際競爭的機會,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國加入WTO對外市場開放的機會,并借助我國的進口市場的吸引力,利用建立區域合作關系或舉行雙邊多邊自由貿易協定以及中國作為世界第三大進口市場的討價還價能力,促使盡可能多的國家和地區承認我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目前,已經有30多個國家相繼承認我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我國政府應該繼續和有關貿易伙伴加強談判,爭取讓更多的國家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以盡早擺脫“非市場經濟地位”這一歧視待遇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
4.3 建立反傾銷訴訟預警機制,完善我國反傾銷立法
從最近幾年的反傾銷案件都可以看出,在每次反傾銷案件有任何跡象時,并沒有立即引起相關部門和行業組織的高度重視,每次都是在各個國家立案之后才開始準備慌忙應對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反傾銷訴訟的預警機制。有效的預防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反傾銷訴訟案件的數量,更重要的是會減少等待判決期間由于出口限制導致的大額損失。
因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建立反傾銷預警機制:
(1)在出口商品配額和許可證管理上,政府應通過一定手段去調控一部分敏感性商品的出口數量,根據國際市場供求情況及市場導向,靈活調整出口數量,以減少對華反傾銷指控。
(2)從對外貿易法規上嚴禁出口企業之間盲目降價競爭,維護我國正常出口量,以減少對我國反傾銷調查案件的發生。
(3)從法律上明確企業的產權關系,避免企業產權不清,影響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的認定。
(4)建立重要商品價格監控體系,及時發出預警信息,提供指導性建議,對出口產品進行有效的監控并及時預警。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3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