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低碳經濟是指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量減少煤炭、石油,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小編推薦一篇關于低碳經濟的論文。 摘要:近年來,低碳經濟成為國內外學術研究的熱點,文章主要針對低碳經濟評價體系方面的相關
低碳經濟是指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論,通過技術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量減少煤炭、石油,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小編推薦一篇關于低碳經濟的論文。
摘要:近年來,低碳經濟成為國內外學術研究的熱點,文章主要針對低碳經濟評價體系方面的相關文獻進行分類梳理并給予簡要評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該領域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關鍵詞:低碳經濟;研究;述評
一、引言
2003年英國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在《英國能源白皮書》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經濟的概念,認為低碳經濟是一種消耗資源少、環境負擔低、產出效率高的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會比"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更有利于經濟、社會、能源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這樣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也為發展、應用和輸出先進技術創造了機會,同時會創造出新的商機和更多的就業機會。2006年10月30日,英國政府又發布了由尼古拉斯·斯特恩(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牽頭完成的《氣候變化的經濟學》(簡稱《斯特恩報告》)。該報告以氣候科學為基礎,運用分解手段來分解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經濟以及生態環境的影響,并建立涵蓋經濟、環境和能源的宏觀經濟模型來對低碳經濟的社會成本與收益進行比較分析。結論顯示:推動低碳經濟發展越早越好,并且越早推動成本也越低。報告的這一結論也呼吁各國政府要迅速采取切實可行的行動,盡早向低碳經濟進行轉型。該報告一經發布,就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本國低碳經濟的相關計劃。
可以說低碳經濟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構建全球"責任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和世界發展的導向標,并成為涉及能源使用、產業調整、技術革新、環境治理、公眾意識提高、國家間博弈等各方面的綜合性問題,將逐步成為規制世界發展的新規則。
而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個涉及到能源、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等諸多影響因素的動態系統工程,在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進程中,對低碳經濟發展現狀的客觀準確評價有助于更好的解決低碳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使低碳經濟的發展步入一個更加健康穩健的軌道。因此,一個好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則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方面政府機構和學者們都進行了一些有意義的實踐與理論研究工作。本文就對近年來關于我國低碳經濟評價體系方面的文獻按照其應用層面來進行分類梳理并進行評述。
二、國家及省級層面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研究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氣候變化影響研究中心(2009)提出了一個包括低碳生產指標、低碳消費指標、低碳資源指標、人文發展指標和低碳政策指標等五個一級指標和若干二級指標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體系。付加鋒等(2010)構建了以低碳產出、低碳消費、低碳資源、低碳政策和低碳環境為維度衡量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多層次評價指標體系,以期為定量評估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潛力提供參考依據。胡大立等(2010)從產業鏈的初始資源到最終消費市場這一路徑,構建了包括低碳能源指標、低碳消費指標、低碳產業產出指標、低碳廢物處理、低碳社會環境、低碳科學技術6個維度內含20個統計指標的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李曉燕(2010)選取了經濟發展系統、低碳技術系統、低碳能耗排放系統、低碳社會系統、低碳環境系統、低碳理念系統六個維度來構建省區低碳的經濟評價體系,并選取了我國典型的省份進行比較。牛鳳君等(2010)構建了由經濟發展系統、低碳技術系統、低碳能耗排放系統、低碳社會系統、低碳環境系統、低碳理念系統六大類的新疆低碳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并對新疆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進行了評價。許滌龍等(2010)通過構建低碳經濟指標體系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很多指標數值都超出臨界范圍,說明我國的低碳經濟發展任重而道遠。同時對國內30個省市進行綜合評價、比較發現,中國在積極發展低碳經濟方面分三個層次:東部沿海城市發展得最好,中部城市次之,西部靠后。唐笑飛等(2011)構建了一套針對中國省域尺度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和指數。并對中國大陸30個省(市、自治區)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現狀進行了評價,并對其進行類型劃分,得出了4種類型的低碳經濟發展水平包括低碳區、相對低碳區、相對高碳區和高碳區,并分析了影響省域低碳經濟綜合發展水平的相對優勢指標和相對劣勢指標。
可以看出,在國家及省級層面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研究文獻中,雖然研究的視角和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所不同,但大多數的研究都抓住了低碳經濟評價體系不僅僅是對經濟發展的評價,也必然包括對于能源和環境的評價,在構建指標時不僅包括經濟指標也涵蓋了能源和環境指標。
三、城市層面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研究
Turnpenny等學者(2004)、(2005)設計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區域低碳發展模型,該模型假定該地區的人口、工業產出、交通需求等指標都是不變的。他們應用此模型來對英國西部地區的降低碳排放問題進行應用性實驗。他們假設了4種情景,其中3種假定通過不同的方法實現了降低60%碳排放的目標。Shimada等(2007)認為衡量地區低碳經濟發展的狀況,應該首先考慮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階段以及本地區的對外部環境的依賴度,然后在此基礎上計算各部門的能源消耗,最后來設計適合本地區情況的可量化的低碳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Gomia等(2009)分別設計了區域低碳社會經濟發展模型,他們通過設立三種假定,分別為減排30%、40%和50%,將他們的模型用于研究日本京都地區的碳排放水平。Sovacool等(2009)從交通工具、建筑和工業能源使用、農業、廢棄物四個碳排放來源計算了北京、紐約、倫敦等12個城市的碳排放量,同時分析了人均收入、人口密度、運輸方式以及電力供應四個主要因素對不同國家碳足跡的影響。吳未等(2011)從社會經濟發展、資源低消耗、污染減排放和低碳自然環境4個方面構建了山東省惠民縣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選取1996年、2000年、2005年數據,采用綜合指數法對其低碳經濟發展水平進行評價。熊青青(2011)選取能源、交通、科技環境、經濟和生活消費6大系統的24個具體指標來構建城市低碳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并對珠三角9大城市的低碳發展水平進行了量化研究。劉竹等(2011)以經濟發展、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與經濟發展為準則層,CO2排放等8個具體指標為指標層建立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定量描述經濟發展過程中單位GDP污染物排放降低的態勢,進而表征城市發展過程中的經濟、資源、環境變化的歷史趨勢并反映城市低碳建設現狀。通過對沈陽市的案例研究表明,沈陽市2001年~2008年總體的生態效率與資源利用效率呈現逐漸提高的態勢,沈陽市現階段的低碳城市建設水平處于"相對脫鉤"階段,與目前中國經濟宏觀發展態勢相符合。
相對于國家及省級層面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研究,城市層面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的研究更加微觀和具體,這一點從該層面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的指標選取上就可以看出。由于城市層面的相關指標數據更加細致以及各指標間的關聯性更強,從而城市層面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研究的結論會更加客觀準確。
四、產業或行業層面的低碳經濟評價體系研究
賈宏俊等(2010)從環境、社會和經濟3個維度構建了建筑業低碳經濟政策績效評價體系,分析了建筑業實施低碳經濟政策的績效目標并提出了環境、社會、經濟指標及其測算方法。姚曉艷等(2010)選取從能源消耗、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6個方面構建了熱電行業低碳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綜合評價了熱電行業低碳經濟的發展水平。蔣惠園等(2010)在對城市軌道交通方式能源消耗和排放量的比較以及對城市環境質量和生態影響的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軌道交通低碳經濟評價方法,并以武漢市軌道交通2號線為例,定量測算了城市軌道交通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貢獻,在城市環境質量和城市生態方面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吳曉山(2011)在借鑒國家旅游局頒布的生態旅游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由目的地旅游資源環境、旅游企業低碳服務環境、社區及旅游消費者認知程度、低碳旅游行政管理四大類指標組成的低碳旅游評價指標體系。李菽林(2011)構建了由1個目標層、5個準則層指標和20個指標層指標組成的工業企業低碳經濟綜合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小編推薦優秀經濟論文 職稱論文發表價格淺析春運火車票的經濟分析
摘要:春運期間,“一票難求”、黃牛黨活動猖獗現象背后存在著一般的經濟學規律。國家在采取各項措施打擊票販子的同時加大提高鐵路運輸能力的投資,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解決特殊時期火車票供求失衡的問題。文章從供求模型入手,通過微觀經濟學理論分析解釋票販子出現的原因及盈利方式,解析政府的應對政策,評析各項研究前沿成果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火車票;春運;供求;剩余價值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