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RCA根據因果關系以資源為焦點進行成本的歸屬,即依據資源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它與ABC有明顯的不同。ABC主要解決間接費用的分配問題,RCA則是用ABC的方法,把德國GPK的優點結合進來,解決資源消耗問題,即價值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外一個部門,故稱資源消耗會計。 摘
RCA根據因果關系以資源為焦點進行成本的歸屬,即依據資源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它與ABC有明顯的不同。ABC主要解決間接費用的分配問題,RCA則是用ABC的方法,把德國GPK的優點結合進來,解決資源消耗問題,即價值從一個部門轉移到另外一個部門,故稱資源消耗會計。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發展,先進的成本管理制度層出不窮。資源消耗會計(RCA)是2002年開始在美國推出的一種新的成本會計創新方法,它是一種以資源為導向的作業成本改進方法資源消耗會計補充和完善了作業成本法等成本會計方法,成為目前較有優勢的成本會計方法。在闡明資源消耗會計的產生以及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探討資源消耗會計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資源消耗會計;作業成本法
1 資源消耗會計的基本概念
(1)資源。
在RCA下,資源是一個廣義的概念,資源消耗是指部門之間的成本(價值)轉移。如用貨幣購入的勞動力(工人工資、職員薪酬、福利待遇,員工接受報酬提供相應的勞動購入的勞動對象(庫存材料)、勞動手段(固定資產)、固定資產按期攤入成本的價值(折舊)和轉入成本的材料費用,以及企業的維修車間發生的一切料工費,這些都是資源! (2)資源結集點。
它類似于管理會計中成本中心的一個單位,這個單位所發生的全部成本(資源消耗)在此結集。結集后的產出數量稱為資源產出量。資源結集點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一個行政單位。
(3)初級成本結集點。
直接從事生產產品或提供可銷售勞務的單位,相當于傳統成本會計中的基本生產。初級成本結集還包括直接為可銷售的產品或勞務提供服務的部門。為基本生產單位或為其他二級成本結集點服務的單位,稱為二級成本結集點,相當于傳統成本會計中的輔助生產。
(4)直接成本。
指本單位直接發生的成本,如材料、工資福利費、折舊費。與直接成本相對的是轉入成本,是由于消耗了二級成本結集點產出資源而發生的成本。
(5)初級費用。
反映一項成本費用固有的成本性質,與成本費用要素相似,與總賬科目相同。與此相對應的是二級費用要素,反映由于資源的消耗而改變了的性質。如工資、福利、折舊、維修都是總賬科目,屬于初級費用要素。但人力資源部門或供電部門消耗了這些初級費用要素,其產出就稱為二級費用要素。
2 資源消耗會計的基本特征
(1) 各資源結集點具有相互關聯性。
在運用RCA的過程中,首先是應用基于量化的產出消耗、因果關系的關聯性,將成本對象所消耗的資源成本歸入資源結集點,然后根據成本動因進行分配。資源結集點是由相關的資源要素組成的,每一個資源結集點只有一個成本動因。要將資源結集點中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就需要清楚地認識被消耗資源的功能及其伴隨著作業產生的資源間的相互關系。
(2)對所有資源結集點的產能進行量化處理。
RCA在各資源結集點采用了可量化的手段,從而使消耗的資源被量化,明確了資源消耗與成本分配的因果關系,實現了評價手段的定量化。
(3) E/I識別產能并明確責任歸屬。
資源任何一個特定時點的狀態可以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生產性資源,即制造適銷對路的產品或提供服務的資源;二是非生產性資源,即使用中的資源,但未能制造產品或提供服務;三是閑置資源,即潛在可使用的資源,但處于未使用的狀態。因此,對資源的利用即產能,也就相應分為生產的產能和E/I產能。對E/I能的控制與管理是確保資源有效利用的手段。RCA能夠識別E/I產能,并將E/I產能的成本歸屬到對該資源有影響的責任人員或者相關層面上去,而不是將它分配到產品中去,因此增強了管理者對產能信息的可視化,從而有助于其管理。
(4)從資源供應和消耗的視角認識成本習性。
在RCA下從最基層的成本核算單位把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RCA 從資源供應和資源消耗兩個不同的視角觀察成本習性。從資源供應的層面觀察,得到固有的成本習性,隨產出正比例變動的資源成本為變動成本,否則為固定成本。從資源消耗的層面觀察,原有的變動成本需要識別出用固定的形式消耗的可能性,并且按要求進行相應的處理。
(5)依據計量標準進行成本核算。
資源消耗關系是成本核算的前提,只有清晰地反映資源消耗關系,才能準確地計算受益對象的成本。RCA將確定資源的消耗關系與核算成本的價值關系明確地區分開來,即產出的量化計量過程與貨幣計算過程相分離。這一分離充分體現了資源消耗與成本核算之間的關系:資源消耗是成本核算的前提,成本核算是資源消耗的貨幣表現。
(6)“拉動式”的成本計算方式。
RCA運用量化指標建立因果關系。在RCA 下,首先需要確定各基本生產部門對輔助生產部門所提供服務的需求量,輔助生產部門按照基本生產部門計劃的需求量確定向基本生產部門分攤的變動成本單價和固定成本總額,將消耗的資源成本“拉動式”計入成本對象。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相結合有助于企業加強成本管理,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
3 資源消耗會計的實踐意義
(1) 有利于企業開展對產能的分析和利用。
生產能力是對一個企業諸如人力、設備等工作時間和工作效率的度量。資源會出現未被利用的可能,這就是所謂的E/I產能。在 RCA方法下E/I產能是指未被利用的資源。從數量角度分析,它是從供給的資源中扣除利用了的資源后的差額。作為一種差異,它更強調報告的屬性,但不是將這種差異分配到每一個產品單位中去,而是將其追蹤至小組(團隊)或工廠層面。
(2)為企業做出正確的業務外包決策提供依據。
供應鏈管理提倡企業將主要資源投入關鍵的業務,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優勢與特長,專門從事某一領域或某一業務,集中全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恰當地實施業務外包,企業可以優化資源配置,避免在設備、技術、研究開發上的大額投資。運用RCA,企業能夠明確在何種情況下要實施業務外包,哪些業務需要外包,從而把非核心的業務外包出去,將企業力量聚集于核心業務。
(3)有利于企業構筑起嚴密的成本控制體系。
企業內部控制包括一系列控制活動,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相結合,促使經營達到預期的效果,并監督企業經營過程持續有效地進行。
在RCA 下,由于一個資源結集點只能有一個產出計量單位,如果一個成本中心出現了兩個產出計量單位,則必須人為地細分為兩個資源結集點,細分以后每個資源結集點都只有一個成本動因、一個成本對象。通過運用RCA,可以循著資源結集點→作業→產品的計劃產出情況的路徑為企業的成本控制建立起明確的量化標準,便于企業分解成本指標,詳細分析成本差異產生的原因,追蹤并消除不利差異,為降低成本指明方向。
(4)有利于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作為落實企業戰略的具體行動方案,是企業對未來整體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劃和安排。在RCA 下,由于每一個資源結集點都有自己的成本對象,因此可以以資源結集點作為編制預算、考核業績、分析差異的單位。在計算單位費率(單價)時,把單價分為固定和變動兩個部分,當一個單位的產出數量發生變化時,很容易計算出適應這種變化的新的預算數據。
參考文獻
[1] 馮巧根.成本會計創新與資源消耗會計[J].會計研究,2006,(12).
[2]楊繼良.成本會計的新方法:資源消耗會計概述[J].財會通訊,2005,(4).
閱讀范文:當代審計論文征稿加強財政會計管理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國事業單位在國有資產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也日益顯現出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管理是否得當,將直接影響著國有資產的正確使用。因此,就需要事業單位中的會計人員能嚴格按照財政管理中的相關要求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僅就事業單位中財政會計管理工作的途徑,做以下論述。
關鍵詞:財政會計;管理工作;途徑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jlw/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