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在自然科學課程中,教師都需要通過實驗來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和認識。本篇高級實驗師論文探索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親自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使教學活動更加成功。推薦閱讀: 江西高級實驗師評審需要幾篇論文
在自然科學課程中,教師都需要通過實驗來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和認識。本篇高級實驗師論文探索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親自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使教學活動更加成功。推薦閱讀:江西高級實驗師評審需要幾篇論文
《中小學實驗與裝備》(雙月刊)創刊于1991年,是由湖北省教育廳主管、經國家科委及國家新聞出版部門批準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期刊,是反映教育技術裝備的專業性期刊。堅持面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兼顧中等專業學校和儀器廠家、公司。榮獲湖北省雜志出版業百強單位。
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們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必須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牢牢抓住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等特點,及時地把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結合我教學實踐談點粗淺的認識。
1、教師的教學活動設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要避免單純地靠一本教科書來灌輸知識,必須把它轉化為利用投影、實物、標本等多種教學媒體啟發、引導學生掌握知識。通過教師的引導、主持、評價來激勵和指導學生學習,完成教學任務。
、胖笇в^察,分組實驗。教師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實驗內容的圖片,指導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尋找銅、鐵、鋁、錫的四個共同特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⑵啟發引導,設計實驗。教師要善于借助實驗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第一組實驗方法自行設計第二組實驗,研究木棍、粉筆、瓦片與銅、鐵、鋁、錫不屬于同一類物體。這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⑶組織討論,歸納總結。在學生已經完成兩組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金屬有哪些共同特征。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各實驗小組討論完畢之后,教師進行歸納概括,總結出金屬的共同特征。
、葟娀洃,擴散思維。為了進一步掌握金屬的共同特征,教師運用了投影與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從多種物體中辨別金屬,既做到了新授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同時,也擴散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分組實驗、激發學習興趣、啟發設計實驗、組織觀察討論、歸納概括總結、強化記憶、擴散思維等活動中完成。
2、學生的學習活動設計
在科學課的教學活動中,應該通過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動口、親自動手?參與做實驗的活動,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喜歡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分析、探索、研究,學會進行科學實驗的本領,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真正的主體。
、庞^察思考,分組實驗。學生對教師展示的四幅反映實驗內容的圖片進行認真細致地觀察,并大膽地進行實驗。
、谱孕性O計實驗過程。學生由第一組實驗獲取的知識聯想與第二組實驗之間的關系,然后各實驗小組展開討論,自行設計實驗過程進行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切〗M討論,大膽發言。由于學生在獲取兩組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掌握了知識,有話可說,就會踴躍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主動參與實驗小組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掀起課堂教學高潮。?
、冗\用概念辯別金屬。眾所周知,教學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在科學課《熱對物質狀態的影響》中,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識別金屬,知道有些物質的狀態會隨溫度的變化而改變。由于教學活動組織得充分,學生掌握了金屬的特性、共性,根據金屬的共性、特色,學生能夠很快從多種常見的物體中辨別出金屬,并說出辨別的方法,教學目的實現就成為一種可能。
、砷喿x教材,提出質疑。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閱讀教材,及時發現問題,提出質疑,并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掌握新授知識,完成教學任務。
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是通過閱讀教材、提出質疑、分組實驗、觀察思考、設計實驗、小組討論、大膽發言、辨別金屬等活動中完成。
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感情也會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縮短教師與學生在空間和心理上的距離,使教師更準確地認識學生、把握學生、親近學生,從而溝通知識傳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暢。師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學生也會“親其師,信其道,學其理”,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1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