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職業教育國家戰略_《大學教育》2013年24期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4-04-18 13:48 本文摘要:注:本文摘自《大學教育》2013年24期,作者:向健極;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教務處; 【摘要】:文章分析了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哲學基礎,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模式,認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應當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戰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集團;戰略;
注:本文摘自《大學教育》2013年24期,作者:向健極;武漢城市職業學院教務處;
【摘要】:文章分析了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哲學基礎,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模式,認為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應當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戰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集團;戰略;發展模式
職業教育國家戰略應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該戰略具有深厚的哲學基礎,二是該戰略能成為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指導并規定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三是該戰略具有戰略功能意識,能解決現在比較突出的問題。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以下稱職教集團)具備上述三個條件,應當上升為我國職業教育戰略。
職教集團是以中職為基礎,高職為龍頭,行業(企業)為核心,政府主導的職業教育辦學聯合體。其目的是通過集團化辦學達到人才培養的計劃性,構建中高融通為主要標志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集團內部推行行業特征明顯的職業標準。作為一種存在,它包含三個利益共同體:學校、行業(企業)、政府。盡管里面也有事業單位、研究機構,均可歸并到行業(企業)類別中去。作為一種政府主導下的資源,在一個區域內相同行業的職教集團只有一個,作為一種組織方式,集團內部各成員之間不具備行政隸屬關系,采取對話和協商的方式,以協作為主要特征運作。
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哲學基礎
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均有一定的哲學基礎,或能反映某種哲學思想。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政治的、經濟的)哲學思想對教育的影響是深遠的,如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對美國教育的影響,儒家思想對中國教育的影響,等等。有什么樣的教育哲學觀定有什么樣的教育,它反映在教育的宏觀政策和微觀行為等各個方面。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哲學基礎是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是在當今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下,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是指導我國現階段各項事業發展的總的哲學思想,其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人的發展,要求是全面發展,基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ㄒ唬┞殬I教育集團化辦學是適應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化,實現我國政治、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當今國際政治正在形成一超多強,多級趨向的格局。能源資源及生存空間的占有和掠奪是國際政治的顯著特點。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一方面國家地位得以提高,另一方面,針對中國的遏制政策越來越明顯,中國在當今世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受到挑戰。要在挑戰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高度重視科學技術這第一生產力的作用。發展科學技術離不開人,離不開大規模的高素質勞動者。職業教育正是順應這一要求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它將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化推向了平民化,是我國培養大量的高水平勞動者的重要途徑。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將學校、行業(企業)納入同一發展平臺,使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得到了加強,為改變教育脫離生產實際、脫離社會要求弊端提供了可能,使教育從“教育是上層建筑”的神壇上走到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實地上去。這是馬克思主義教育觀通過職業教育這一具體形式的發展。
。ǘ┞殬I教育集團化辦學是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應當注意到政府在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主導作用之一就是資源布局和分配。在政府主導作用下,一個區域內的職業教育集團不會重復,政府可以用其行政職能加以干預或引導。所以這種集團化辦學的模式將改變人才培養的無序性、行業標準的局限性、中高職銜接的無助性,這三性的改變是職業教育可持續協調發展的要求。
(三)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體現了人的發展要求
人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人的發展首先是生存,然后才是發展。每個人都能很好地生存是一個公平社會的基本要求。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為學生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兩方面的可能。并有操作意義。
首先,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充分考慮到學校、行業(企業)、政府三個主體的利益,最終落腳點是人的發展,是學生的發展。學校的利益是培養合格的勞動者,行業(企業)的利益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政府的利益是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彰顯教育公平。職業教育集團因此成了各方利益的均衡平臺,學校通過與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增強人才培養的計劃性,加強資源利用等手段,使在集團內部為學生提供崗位成為現實,為學生就業提供機會。企業通過用人,創造價值和利益,政府為每一個人提供公平的機會讓其具備發展之可能,這些利益均可以在集團內通過協調協商得到滿足,真正實現了人的發展這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要求。
其次,行業(企業)的發展帶給學生發展的機遇,學校的教育為其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例如,現代職教體系的建立,便是為中職學生提供了可選的途徑。
二、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我國職業教育的模式選擇
模式,《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標準的形式或樣式”。就是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論,將解決某一問題的方法加以歸納、總結,并提升到理論高度。模式是在不斷重復出現的事物中總結出來的。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是中國職業教育規律的總結,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教育服務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我國職業教育的歷史選擇
回顧我國職業教育模式發展歷程,大體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學徒模式,二是學校模式,三是校企合作模式。學徒模式是社會經濟總體水平不高、工業大生產還未形成時期,一種師傅帶徒弟的口傳身授模式;學校模式是為滿足工業化生產對大量技術工人的需求而產生的規;囵B模式。這種模式關注的是基本的、一般的、簡單能力的培養,這與工業化初期勞動技能要求簡單有關;校企合作模式是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產業結構多元化、技術要求專業化后,由學校、企業共同培養技術工人的一種形式。這三種形式的共同點就是都是一種由受教育者到崗位工作者轉化的單向模式,因而也是被動的、盲目的。
現代社會人自身的生存和發展意識提高,行業(企業)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由簡單的程序型、工藝型向創造型、內省型、加工型轉變。對職業教育的目標、內容、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為了解決學校培養人才的盲目性,使培養內容更加適合被培養者和用人單位的要求,使各種類型的職業教育受教育者都能找到各自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需要由學校與企業共同擬定人才培養計劃、人才培養方案,為解決中職學生的發展問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概念被提出來,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也需要認真設計和規劃,在這些共同訴求下,集團化辦學模式便被構建出來。因為這種模式包含著解決針對性、適應性、發展性等問題的可能,因此,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職業教育服務社會經濟的必然要求。
。ǘ┘瘓F化辦學既是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又是職業教育辦學模式
首先,集團化辦學是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前面討論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指導思想是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是全面發展,可持續協調發展,關鍵是人的發展。集團化辦學可以滿足職業教育的全面化發展要求,表現在通過集團化發展可以使行業(企業)獲得符合要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使學校人才培養目標更加適合經濟發展的要求,增強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服務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要求選擇深造、升學或就業的道路;集團化辦學可以滿足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表現在集團內部可以實現人才培養的計劃性,可以充分利用集團資源,使職業教育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技術、新的設備、新的師資,可以更好地解決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應企業不斷提高的用人要求。集團化發展可以滿足人的發展要求;表現在通過集團化辦學,學生可以獲得實際的生存技能,可以有比較明確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崗位,并可以在就業、升學、深造之間做出個性化的選擇,在學習內容上可以根據集團內提供的崗位需求進行選擇。
其次,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辦學模式是在一定的辦學目標指導下,管理學校、經營學校的體制機制的特定樣式,它受辦學資源和組織結構形式制約。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如果沒有企業行業的參與,學校定將與經濟建設脫節,變成學院派,變成象牙塔。職業教育不傳授職業技能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沒有行業(企業)參與,學校傳授職業技能也沒有基礎和土壤,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不能達到教育公平的目的,職業教育的辦學便會迷失方向。
三、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是實現職業教育戰略目標的具體措施
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不僅是一種思想,一種模式,也是一種戰略措施。它至少可以完成以下三個任務:
(一)是實現區域內人才培養的計劃性,完成職教資源整合,發揮集團優勢。
政府職能的轉變,使原本屬于政府管理的計劃職能一下被放到了市場。學校和企業是這個市場的兩極,就如一個灰色系統一樣,學校和企業作為培養人和使用人的兩極,對市場的中間作用過程是不明確的。市場作用反映到這兩極往往是滯后的。其結果是學校不知企業的用人要求,企業找不到合適的勞動者。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可以將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放到集團內部,通過集團內部的協調與合作增強人才培養的計劃性,并且這種計劃是可行的。因為一個區域或一個行業只有一個職教集團,這點可由政府的主導作用來完成。因此,職教集團便代替政府完成了人才培養計劃管理職能,并將原來大而全的計劃(事實上政府也管不了)分解成存在于各職教集團內部的具體計劃。而這種計劃完全是由市場需求導致的,從而完成了政府宏觀職能的轉變。
。ǘ┦羌瘓F內部試行中高銜接工作,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逐步積累經驗。
職業教育集團的基礎是中等職業學校,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為每一個層次的人群尋找發展通道。其中以中職學生的升學最為緊迫。中職學生的年齡尚小,以簡單的初級技能融入社會,不利于其可持續發展,為中職學生構建通向高職的通道尤為重要。目前各省的政策不同,絕大部分只是對重點和骨干高職開放了技能高考和單獨招生,絕大部分中職生若要升入到高一級學校繼續學習,必須參加中職普通高考,這一門檻對中職生而言過高,像是中職生的選拔考試。在職教集團內部實行學分互認、課程融通的方式,便于打破層次的壁壘,逐步實現中高職融通。當然中高職融通,現代職教體系的構建絕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度層面作進一步設計,這是體制創新的重要內容。如果有職教集團作支撐,無論試點也好,實施也好,會更加穩妥。
(三)是在行業內或區域內推廣行業職業標準。推廣職業標準有利于促進新生勞動者的就業和再就業,有利于引導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對于提高勞動者素質,推動職業證書資格制度,促進就業和勞動力市場建設有重要作用。
但是現階段,由政府從行政角度來推廣職業標準有許多問題是無法逾越的。
我國城鎮化的進程在加快,龐大的農村勞動力轉移量,使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巨大,崗位的缺少和就業的需求之間的矛盾,使政府不能以政策形式來強行推行職業標準。例如,泥瓦工,應當有其職業標準,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勢必將大量的農村勞動力拒之門外,這樣不利于社會穩定。但在職業教育集團內部逐步推行,將不會使執業證書制度上升到國家層面,在職業集團內部可以通過協調、培訓的形式,逐步推廣。多個集團的聯合、持續推進,在緩解社會矛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勞動者素質。
四、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有著深厚的哲學基礎,決定了它將是生命旺盛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和辦學模式,F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計劃性、執業證書制度的實行以及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等重要任務都可以通過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模式逐步得到解決,因而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應成為國家職業教育發展戰略。
【雜志信息】:
《大學教育》雜志是由廣西教育學院主管、廣西教育學院雜志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學術期刊,是根據新聞出版總署文件(新出審字[2011]980號)由《哲理》雜志更名而來。國際標準刊號:ISSN2095-3437,國內統一刊號:CN45-1387/G4,郵發代號:48-16。
【投稿須知】:
1.稿件應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論點明確、論據可靠,數據準確、邏輯嚴謹。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5條以上和作者簡介(包括性別、職稱、出生年月、詳細通訊地址、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并請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的文獻。未
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
3.本刊1800字符/版,來稿最低2版(3600字符),否則不予審核。同時來稿不退,請自留底稿。投稿后兩個月內如未接到采用通知,可另行處理。請勿同時一稿多投。來稿一經采用,出版后即送樣刊兩本。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