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開展有效互動式教學,這篇 初中教師論文 認為依舊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學工作,因為它不僅需要廣大一線化學教師的努力,同時還需要來自學生的配合。但是,我們始終相信,只要教師在互動式教學研究、實踐中能不斷迎合新課改的要求,會創
在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開展有效互動式教學,這篇初中教師論文認為依舊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教學工作,因為它不僅需要廣大一線化學教師的努力,同時還需要來自學生的配合。但是,我們始終相信,只要教師在互動式教學研究、實踐中能不斷迎合新課改的要求,會創新、能創新,初中化學互動式教學就一定能迎來美好的明天!化學教與學》雜志為江蘇省教育廳主管、南京師范大學主辦的江蘇省唯一化學教育教學類省級期刊,刊號為ISSN1008-0546CN32-1482/G4,周 期:月刊,創刊時間:1998。讀者對象:中學化學教師、化學教學研究人員、師范生、教育類研究生等。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與發展,互動式教學作為一種高效、科學的新型教學方式,已逐漸被廣大一線教師所關注。初中化學教學可以說是深入學習化學的啟蒙和重要的墊腳石,為了促使學生在初中這一階段打好化學基礎,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準備,教師就必須要打破那早已滿足不了時代需求的傳統教學方式,結合學科的實際特點,積極引入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自學”。
關鍵詞:初中化學;互動式;實踐探究
要想最大化發揮初中化學的教學價值,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積極遵循教學過程中提倡的“互動開展、雙向進行”原則,實現化學教學動態化、互動化。為了更好達成這一目標,互動式教學便應運而生了。互動式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能有效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弊端,積極發揮學生主體性,在提高學生互動意識的同時,加強學生合作團結、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互動中做到“融會貫通”。
1創設互動交流的化學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從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實際的教學目標出發,緊貼教學內容,并借助良好的教學氛圍和生動的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可以說,教學情境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更好的開展互動式教學,就可以從教學情境的創設著手,將互動與情境結合在一起,以情境為基礎、以互動為推力,努力提高初中化學互動式教學的作用和價值。例如在學習《氧氣》的時候,教師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就可以創設這樣的互動教學情境,即讓學生拿出各自準備好的一個塑料袋,并要求其對塑料袋做出吹氣和吸氣的動作,間隔一段時間后,再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互動,發表自己的感受和見解。又例如在學習《金屬材料》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創設角色扮演的互動教學情境,采用兩兩一組的形式,引導學生以“科學家”的身份,對“為什么久置的金屬材料會出現變質”這一化學問題進行“學術”交流和互動。像這樣,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創設互動交流的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有效地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互動過程中獲取基礎的化學知識,實現互動教學、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
2開展雙向性質的互動問答教學
互動回答是互動式教學中一種較為常見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它不僅可以抓住學生的質疑心理和求知欲望,同時還能激發學生內在情感、驅使學生自主學習。許多教學實踐都表明:要想在初中化學中開展有效的問答式互動教學,最為關鍵的就是實現互動回答與實際教學問題的結合、抓住提問的時機等。例如,在教授《分子和原子》這一課的時候,教師要想將雙向性的互動問答教學組織好,首先要做的就是按照實際教學的內容選擇、快慢節奏來安排問題的提問。當教師決定要把“家庭實驗”作為《分子與原子》教學的導入破口時,那么互動問題的安排就一定要緊貼“家庭實驗”,即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就可以這樣提問道“大家的家庭實驗都完成了嗎?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以此來與學生互動,并得到學生及時的預習反饋?偟膩碇v,在這堂課中,教師設計的互動問答問題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類:第一,重難點問題,像是“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別是什么?”“水變成水蒸氣可以說明什么?”等,借此明確本節課的重點,為學生指引出正確的學習方向;第二,互動引導問題,像是“老師舉得這些與分子、原子有關的例子,我們用肉眼可以看到嗎?”“除了書本上給出的實驗方法,你還能相處其他證明的方法嗎?”等,這樣的互動問題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第三,歸納問題,這一問題常常應用于教學的后半段中,要想真正實現其價值,在進行歸納問題的設計時,教師就要積極遵循幾個要求,即要符合學生的交流能力和需求、要有助于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溝通、要能切實地構建出本節課的知識框架。
3將化學與實際生活有效聯系起來
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歸于生活,可以說,化學這門學科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為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不能將化學孤立起來。在課堂上,要加強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將原本抽象的化學概念融入到形象的生活現象中去,實現學科與生活的互動,讓學生得以在熟悉的環境與事物中,理解知識、內化重難點、提升化學素養,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物為我用”的境界。化學教師,尤其是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師,要格外注意這一點。具體來講,就是教師要不斷地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化學問題,并將其引入課堂,聯系理論,鼓勵學生將其進行“再加工”后,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即實現由生活到課堂、再由課堂到生活的良性循環。例如,在學習《酸和堿》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酸性的,又有哪些是堿性的。在學生的舉例中,教師不難發現的是,學生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醋是酸的,所以是酸性物質。對于這一現象,教師要給予其及時的糾正,并說出原因,以幫助學生留下更為強烈的記憶。像這樣,促使實際生活與化學實現互動的互動式教學,可以引領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將自己在課堂上的所學運用到日常中去,而這種良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使得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動學習習慣、實現化學素養的快速提升。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14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