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評職稱教育論文發表了交互式網絡課堂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影響,職業教育信息化網絡教學如今成為了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有效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模式,論文探討了有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設計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網絡教學平臺課程內容,從而優化網
這篇評職稱教育論文發表了交互式網絡課堂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影響,職業教育信息化網絡教學如今成為了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有效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模式,論文探討了有效利用網絡教學平臺,設計符合高職教育特點的網絡教學平臺課程內容,從而優化網絡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評職稱教育論文,網絡教學,職業教育
引言
自“十三五”以來,現代職業教育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各大高職院校多采用網絡教學平臺支持學生在線課程學習,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已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數網絡教學平臺課程內容設計仍多停留在使用數字化媒介、重復傳統課程內容和簡單拓展網絡教學資源上,無法有效體現信息化課堂“交互性”、“多元化”、“個性化”、“資源整合”等特點。以我院網絡教學平臺利用率為例,在對網絡課程的學生學習記錄隨機抽樣調查后發現,學生網絡互動率平均僅為4.35次/人,遠遠低于理想互動比值(16次/人),大部分課程存在答疑討論區互動率偏低、學生互動性差、使用率不良等問題。因此,本文將結合酒店管理教育學科“實踐性強”、“職業化明顯”等特點,以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為例。
一、以“交互式”為主網絡課程內容
在運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網絡課堂教學時,網絡教學平臺作為一種信息技術手段而非教學方法,教師可有效利用這一信息技術手段,有效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引導學生提高自我學習能力,培養信息素養,深化職業技能,發展創新能力,以此重塑學習過程,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其網絡課堂教學并不是單一地進行網絡教學,而應當以“交互”為主,讓學生主動進行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積極參與網絡課程。在酒店管理專業網絡課程中,主要將網絡課堂學習分為三部分:學前以海量的網絡學習資源支持學生學習、課堂中教師運用“翻轉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學后針對學生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實行“多元評價”。
學生在網絡課堂的課前學習階段,其學習路徑如下:進入網絡教學平臺相應的“網絡課堂”→點擊“專題學習”(將酒店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中的核心技能進行分解成各個專題,學生可點擊進入喜愛專題進行學習)→選擇相應專題后,進入“網絡學習資源庫”了解更多相關內容,進行文獻查詢→當對該專題有一定研究后,進入“網絡自主課堂”,根據自主課堂涉及的專題學習問題進行獨立思考→進入“網絡虛擬實訓室”,針對專題要求掌握的酒店管理專業技能進行模擬實操,利用實訓室進行事件操作→前往“答疑討論”區進行提問、與平臺其他同學及教師就相關問題進行交流互動→在此所有環節中,均可利用手機進入特色銀杏微課堂,獲取該專題及課程的最新資訊。
完成課前學習后,學生將自己獨立思考與學習的成果帶入課堂,又教師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任務驅動為模式,開展相應專題拓展活動,教師從旁協助、引導。課后,以多元評價方式進一步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效果,(如下圖1所示)。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將最大限度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如果不能有效進入網絡平臺進行課前學習,學生將無法參與到課堂討論,也無法獲得“電子檔案”、“在線測試”的成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學生認真進行課前網絡學習。
同時,學生學習的每一個步驟,都涉及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獲得交互式學習體驗。另外,學生能根據自身差異,選擇不同難度專題進行學習,充分實現個性化、差異化教學。以酒店管理專業《餐飲服務與管理》網絡課程為例,該課程專題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分別進行設計:對于基礎知識,強調在線互動交流;對技能實操,強調以翻轉課堂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實踐,并通過網絡虛擬實訓室進行反復學習;對綜合創新能力,設立及自主探究板塊,進一步發揮學生能動性,滿足不同水平學生學習需求,(以下圖2為例)。
同時,在網絡課堂教學設計中,為加強“交互式”學習體驗,根據學生喜愛使用移動終端的特點,利用微信平臺設計開發“特色微課堂”,與網絡平臺互相支撐,互為補充,加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交互性與有效性。以我院“銀杏微課堂”為例,該課堂以微信公眾號形式為載體,建成三大互動板塊幫助學生進行交互學習:1.銀杏課堂:以酒店管理專業為特色,建設系列課程,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對應課程進行學習。同時,建設“課程重點”、“在線測試題庫”來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復習。
2.交流互動:該區主要鏈接網絡教學平臺,使學生使用手機即可一步到位登錄網絡教學平臺,無需電腦登錄學院官網,再進入“網絡教學平臺”頁面,最后才能進入對應課程,簡化學生操作程序,有效方便其網絡學習。另設“網上自主課堂”與“互動討論區”實現師生實時互動。
3.資源拓展:該區主要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共享。
二、學生職業能力大幅提高,教學效果顯著
在實施“交互式”網絡課堂后,其互動板塊回復量最高的課程達1,806次,平均回復量達到406次;專題學習板塊總共超過150人/課學習回復學生得分平均為86.75分,達到優秀標準;學習資源板塊閱讀次數超過396次/課,學生自主參與討論率達到95.83%;網絡虛擬實訓室學生瀏覽次數超過1,000次,回復次數超過800次,有效達到自主學習目的。其教學效果良好,有效實現了學生個性化、系統化學習,達到了高交互性、強體驗感、高參與度。
在教學效果評價方面,通過分解課程要求培養的專業綜合能力,制訂能力考核指標,分為專業技能、職業能力、創新能力、信息素養四項。經智慧課堂實踐,以14、15級共450多位同學為例,經學前考評,學生在“專業技能”測試(以酒店管理專業為例,分前廳、餐飲、客房三部分)平均成績僅占百分總值的46%;在“職業能力”測試(溝通交流能力、靈活性與適應能力、責任感與領導力)中,學生平均分占百分總值的35.29%;在“創新能力”測試中,學生平均成績為占百分總值的23.85%;“信息素養”板塊學生測試結果較佳,占百分總值的87.69%。該學前測評結果顯示,學生在參與智慧課堂之前專業綜合能力掌握較差,前三個板塊成績平均分均連百分總值的一半都不到。
同批學生在參與智慧課堂后,其學后測評成績則有了大幅改觀。其中,“專業技能”平均成績為百分總值的80.66%,“職業能力”平均成績值為82.17%,“創新能力”平均成績值為71.25%;“信息素養”平均成績值為95.67%。其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達到良好。學生學習總成績從參與學習前的平均62.33分提升至平均82.26分,總體升幅達到19%。網絡教學平臺學習互動率平均從為4.35次/人提升至16.27次/人,提高近11個百分點。
三、結論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網絡課堂,能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形成網絡學習資源庫;構建專題學習項目,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現網絡自主課堂;利用網絡虛擬實訓室和微課堂幫助學生實現在線學習;通過答疑討論實現學生多向互動;通過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學環境,實現翻轉課堂,提供全方位的交互形式;形成多元化評價與考核機制,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多元評價。同時,其實施的差異化教學、翻轉課堂教學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大班教學的弊端,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給師生提供更多教與學的自由,以及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體驗和顯現新興技術應用于教與學的示范效應,并提升網絡時代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另外,本課程是從課堂正式學習和課外非正式學習的角度進行構建的,沒有學習應用的局限性,且其建設是基于目前我院大量使用的網絡教學平臺和我系開發的特色網絡課程“銀杏微課堂”來考慮,立足教育實踐,有效改善和促進網絡學習環境下的學習以及解決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學習問題,并歸納和總結網絡學習開展的特點和規律。
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網絡課堂應注意改善平臺利用率低、學生參與度低的局面,充分發揮“翻轉課堂”的重要作用,并利用信息化教學的特點,如資源豐富內容更新快、交流渠道多樣化、學習方式自主化等優勢,幫助學生開展課程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中,使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無縫對接,彌補傳統課程教學模式課時不足、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單一、個性化學習欠佳、師生課上課下交流不充分等問題,促進學生各層面的學習和體驗,實現學生的技術沉浸,打造個性化、多元化的學習路徑,提供服務型經濟的知識技能,充分發揮網絡課堂教學的“體驗式”、“交互性”、“自主學習”等特點,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全面提高,實現信息技術與職業教育深度融合。
作者:劉彥兵
推薦閱讀:《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7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正式創刊,立足本院,面向全國。以學術性、師范性、地域性為辦刊特色。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1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