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中學教育論文投稿發表了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和教學依據,隨著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學生逐漸成為了教學的主題,對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論文分析了非差異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并給出了差異教育的具體措施,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初中
這篇中學教育論文投稿發表了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和教學依據,隨著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學生逐漸成為了教學的主題,對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論文分析了非差異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并給出了差異教育的具體措施,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學教育論文投稿,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差異教育
隨著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學生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體,但隨之出現的現象是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顯著,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運用差異教育理念,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非差異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由于不同地區、不同家庭的經濟差異比較大,對學生的教育教學投入力度和關注度不同。此外,學生自身學習能力存在差異,使得學生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學校、教師為了提高畢業生的升學率,在教學期間會對學習成績優秀者格外關注,而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態度比較差,學校、教師的態度極大地傷害了后進生的自尊,同時也給學生傳遞了負面認識,因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低。此外,學校教師教學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因此使得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嚴重下降。
二、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差異教育的具體措施
為了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水平以及學生對數學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數學教學設計中要運用差異教育教學理念。在課程設置和布置作業期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尊重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實施階梯化數學教學初中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他們的生長環境不同,因而在學習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期間要全面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基礎、學習接受程度將其分為不同的層次,然后對每一個層次的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實施階梯化的教學,即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提出的要求,只要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教師就要給予學生相應的鼓勵,真正做到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例如,在學習“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時,教師將學生根據分數高低分為A、B、C三個層次。
在學習新知識之前為A層次的學生提供15分鐘時間,讓他們分享預習的收獲,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新內容。最后,教師預留10分鐘時間,鼓勵B、C層次的學生分享學習后的收獲。在布置作業期間,對A層次的學生布置思考型的作業,B層次的學生以練習型作業為主,C層次的學生以鞏固新知識練習為主,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增強他們的成就感。
2.教師要在差異教育的基礎上關注學生的成長由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比較強,同時初中是學生進入高中的過渡階段,因而對學生的學習非常重要。教師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同時,還要全面關注學生的成長。教師在教學期間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為學習優秀的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即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幫助、合作學習,學習優秀者可以為學習困難的學生輔導,幫助他們深入學習理解課堂中沒有吸收的知識。一方面鍛煉了學習優秀學生的講解能力,加深了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讓學習困難的學生感受到同學之間的幫助和關心,進而增加學習的信心。同時,教師為學生做指導,增加教師與學生相處的時間,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3.教師在教學期間要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目前,科學技術發展速度非常快,并被運用在各個領域。教師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爭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討時間。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教師要兼顧各個學習層次的學生,在教學設計方案和課堂練習題型設置中,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同時,教師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期間要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的優點得到充分發揮,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總之,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水平,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期間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差異教育為基礎,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并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管彥民,張世相.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差異教育的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2):54-56.
[2]王洪順.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理念[J].數理化學習,2014(10):15.
作者:葛暢 單位:高郵市三垛鎮初級中學
推薦閱讀:《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季刊)創刊于2006年,是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北京教育學院主辦,北京教育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的學術理論刊物。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1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