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教學管理類論文范文(兩篇)> 正文

    教學管理類論文范文(兩篇)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8-03-20 14:44

    本文摘要:下面是兩篇教學管理類投稿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針對高校實驗室教學開展教學管理模式改革,改變以前的混亂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如何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通過加大了在高職院校辦學上的投

      下面是兩篇教學管理類投稿論文范文,第一篇論文介紹了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針對高校實驗室教學開展教學管理模式改革,改變以前的混亂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二篇論文介紹了如何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通過加大了在高職院校辦學上的投入,大大地提高了高職學校的辦學質量。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

      摘要:針對當前新建本科高校實驗室存在實驗管理人員不足、實驗教師職責不明確、實驗設備利用率低、實驗教師和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差的問題,我們提出了“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通過教師認領實驗室,開展實驗教學、進行科研創新和指導大學生科技活動,改變了以前的實驗室管理混亂、實驗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不能充分發揮的現狀。經過3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實驗教學;管理模式;認領制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進行和本科高校的擴張,特別是原來一大批?茖W校升級為本科以后學生數的不斷增加,實驗教學和管理人員存在著嚴重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已不再適用,如何實現新形勢下教學管理模式的轉型,許多高校專家學者提出了許多改革方案,如重慶科技學院李強等老師提出了校級統管大平臺建設,西安郵電學院的趙小強[6]老師提出的教師管理為主、學生管理為輔的實驗室管理新模式,五邑大學的黃美林提出的專業實驗室開放式教學與管理模式等等。許多新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不斷在各高校進行探索和實踐[8-15]。作為安徽省首批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高校中的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皖西學院材料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經過3年來的建設和發展,也摸索出了一套比較適用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提出了“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的符合地方特色的實驗教學管理模式。

      1“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材料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是隸屬于皖西學院,是在原化學化工實驗室和材料專業實驗室基礎上整合而成,并于2013年獲批為安徽省聯盟高校內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心共有專兼職教師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博士7人。截止到2016年,學校累計投入實驗教學中心建設經費1500多萬元,設備總數近千臺套。目前實驗室總面積1440m2,實驗儀器設備完好,使用效率高,滿足教學需要。目前,中心主要承擔全校4個學院10個專業的材料化學化工相關實驗以及服務于省內外相關科研機構、企業等所需的材料化學化工類相關實驗。

      由于材料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開設的實驗是由專業基礎、專業綜合以及創新實驗構成,加之實驗室沒有配備專職實驗員,實驗室管理全部由教師兼職,用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方法來管理實驗室存在學生實驗時間受限、教師上課積極性不高、教師科研因沒有專門研究室而開展較難等問題。傳統的實驗教學管理方法已經不再適用于現有的教學實際,根據中心實驗教學管理實際,創新實驗教學管理方法,我們提出了“認領制”實驗教學和管理模式。

      2“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簡介

      “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即按照實驗項目分設到各個實驗室,實驗教師自愿認領實驗項目,所有實驗需開設的實驗項目由認領人打包負責(包括實驗材料購買申報、儀器設備日常維護、實驗教學等)。通過“認領制”運行,實現實驗教學完全放開,可由學生根據教學安排預約教師,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實驗。實驗室除滿足基本實驗教學外,教師還可以有自己的空間從事科研、帶領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給學生進行“挑戰杯”培訓等活動,既加快了中心的發展,又提高了中心教學資源的利用,降低了運行費用,提高了業務和管理水平,促進了專業、學科的協調發展。

      3“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改革方案

      (1)改革實驗教學體系。在“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實施之前,首先對實驗教學體系進行了重新梳理,形成新的模塊化教學體系,即專業基礎實驗模塊、專業綜合實驗模塊、創新性實驗模塊。專業基礎實驗教學是我;瘜W、應化、化工、材料、高分子、生工、食安、制藥、環境、給排水等專業的必修課,對學生加深和鞏固化學基本原理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實施“認領制”實驗教學組織形式。“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組織形式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①實驗項目認領。將不同模塊的實驗項目進行切分,分成不同項目群,由相關實驗教師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認領;②實驗室認領。將各實驗分室進行重新整合,根據功能劃出不同實驗分室模塊,由相關實驗教師認領。不管哪種組織形式所有實驗需開設的實驗項目由認領人打包負責(包括實驗材料購買申報、儀器設備日常維護、實驗教學等)。通過“認領制”運行,實現實驗教學完全放開,可由學生根據教學安排預約教師,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實驗。實驗室除滿足基本實驗教學外,教師還可以有自己的空間從事科研、帶領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和給學生進行“挑戰杯”培訓等活動,既加快了中心的發展,又提高了中心教學資源的利用,降低了運行費用,提高了業務和管理水平,促進了專業、學科的協調發展。

      (3)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室量化考核實施細則。針對不同的實驗教學模塊,實驗教學環節的量化考核內容也要有所不同。如何體現在不同實驗模塊下,對學生達到不同的訓練效果,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抓手是建立一套較為細致合理的量化考核實施細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我們根據不同實驗教學模塊,不同實驗項目或實驗室的“認領”,分級、分模塊來制定了較為詳細的量化考核實施細則。

      4“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實踐效果

      “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改革自2013年提出并實施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實驗室管理更加順暢。由于各實驗分室被相關老師“認領”,責任到人,使實驗室管理有了抓手,管理規范,改變了以前無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混亂現象。每學期在實驗課程安排、實驗耗材購置、實驗設備維護等方面由相關責任老師全權負責,避免了課程安排混亂、耗材重復購置、實驗設備難以維護等現象。

      (2)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教師結合自身專業特點通過“認領”實驗室,除承擔實驗教學任務外,還可以利用實驗室資源開展自身科研工作、指導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參加學科競賽,有了固定的場所,有利于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同時教師通過在開展教學和實踐過程中物色一些責任心強、動手能力好的學生加以培養,幫助老師管理實驗室,該學生既是實驗室的管理者,又是學生科技活動的領頭羊,通過傳幫帶,培養了一批實驗室輔助管理人員和科技創新團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

      (3)實踐教學效果明顯。在“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的帶動下,3年來中心教師每年完成實驗教學均超過7萬人時,獲批科研項目20余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0余項,參加全國化工設計大賽、安徽省化學實驗技能競賽200余人次,獲得全國大學化工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安徽省挑戰杯大賽一等獎3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0項。

      5結語

      在“認領制”實驗教學管理模式運行近3年來,雖然取得了很大進步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受到了安徽省同類高校以及校內外同行的一致好評,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但在實驗室的科學管理特別是隨著學校“地方型、應用性、高水平”大學進一步的發展還需吸收國內外先進管理經驗,與時俱進,不斷探索,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管理有序的道路,為培養應用型、高素質創新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徐寶芳,斯琴巴特爾.試論高等學校實驗室管理的幾個問題[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J].2006,19(9):37-39.

      [2]鄧型深,姜吉瓊.高校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6):112-113.

      [3]夏雯.高校化學實驗室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J].改革與開放,2011(10):108-109.

      [4]車將,廖允成.加強高校實驗室管理建設的幾點看法[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6):183-185.

      [5]李強,衡容,崔超.基于開放導向的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7):228-231.

      [6]趙小強.實驗室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及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137-139.

      [7]黃美林.專業實驗室開放與管理模式的探討[J].輕工科技,2014(8):175-176.

      [8]戴克林,龔兵麗.新建地方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2):242-245.

      《如何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

      摘要:高職院校為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提供給了技術復合型人才,是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存在。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在高職院校辦學上的投入,大大地提高了高職學校的辦學質量。但是高職院校在實際教學中仍舊存在與社會進步不相適應的地方。文章以提出創新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方式為主,并提出了具體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運行機制

      引言

      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對促進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級技術人才,需要創新高職教育管理運行機制。教學管理具有健全教學組織系統、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和建立質量保障機制的目標。而就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運行機制來說,主要是崗位職責、教學運行、建設改革和質量保障4類。

      1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的原則

      1.1實現效益最大化

      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就是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為了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益,需要在各方面的改革上加大資金的投入,完善教學所需要的設施,高職教學主要是以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為主的,需要加大在技術教育設施上面的投入。例如:針對園林、園藝專業的學生,學?梢岳眯痊F有的綠化資源進行現場作業教學,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在教學軟件上面多下功夫,引進具有教學經驗的師資隊伍,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給教師教學提供良好的發揮空間。教學管理機制的改革要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針對高職教育的辦學特點,要在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特點的基礎之上,實行有效的改革措施,提高教師教學的效益,促進學生的發展。

      1.2實現可持續發展

      高職教學管理機制的改革要站在教學的整體的局面上,對教學科目、教學力度以及師資力量進行全面的整改,要制定符合學校發展,促進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機制。機制的改革要符合學校長遠發展的眼光,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束縛。在進行改革時,要注重學校對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人員意見進行溝通。學校具有較多的部門機構,改革涉及的范圍廣,人員多,要爭取獲得各部門的理解與支持,共同促進改革的發展。要注重調動各個部門參與改革的積極性,提高部門之間的溝通合作能力,在體現部門特點的基礎上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改革措施,體現教育興國的目的,保證其可持續發展。

      1.3實現科學化改革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技術復合型人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要正確地認識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的改革,將科學的發展作為改革的一個目標,要在尊重高職教育特點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地創新。以前高職院校的學生主要在企事業單位中從事基礎性的技術類工作,隨著目前市場上就業形勢的發展趨勢來看,企業的發展對于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地加大,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也應該及時地進行調整,符合市場的需求。高職院校的培養要以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主,體現高職類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好地促進中國建設事業的發展。

      2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的主要內容

      2.1建立健全教學質量標準體系

      教學質量標準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規范性監測和評價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教師教學過程的質量標準和學生學習的質量標準。創新高職教學管理運行機制,要將構建教學質量標準體系作為主要工作內容,以便能夠準確及時的對教學的質量進行掌控,讓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每一個階段都可以被了解和評價,使教學活動的開展更加合理和高效。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包括師資隊伍力量、學生學習情況等制定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形成學校教學組織管理評價標準、學生管理評價標準和教學過程評價標準三位一體的教學質量標準評價體系,優化人才培養的機制,提高教學的效益。

      2.2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控評價體系

      要想提高教學的質量,必須對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地監控。教育的好壞關乎社會的進步、國家的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3創新高職管理教學運行機制的策略研究

      3.1立足于就業需求進行改革

      近幾年,就業市場上出現了“有人沒活干,有活沒人干”的尷尬局面。盡管政府各個部門都在努力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收效甚微。作為培養學生的主體,高職院校應該充分重視這一問題,立足于解決市場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就業率進行改革。

      專業設置是關鍵。專業設置是聯系社會需求和職業教育的紐帶。高職類院校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設置相關專業,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理念,開辦有特色、有前途的專業,為人才的培養提供合理的方向,為市場輸送高質量、實用的人才。

      適當地改革教學內容是重點。高職院校具有與一般普通院校不同的培養目標,在教學內容上面需要體現辦學特色。針對現階段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情況而言,大多數課程的設置與學生的專業學習關聯較少,對學生的培養沒有切實地起到作用。

      3.2重視教師專業素養的改革

      教師有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作為高職類的教師,不僅要對學生講解書上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對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養。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認真地對待教學,不斷地進行自我完善。高職類的學生已經具備完善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對生活和學習中所涉及的事情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認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及時和學生進行溝通,針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特點,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提高教學的效果。

      3.3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要擴大教師的自主性和靈活性,針對職業類學校的培訓特點,制定出適合學生職業發展的教學計劃。要減少學校管理機構對教學的干預,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創造性,加大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機制的建設,優化師資隊伍,使教學與社會需要一致,體現高職教學的特點。

      參考文獻:

      [1]丁廷發.論人本化理念下的高職教育管理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3(17):25-27.

      [2]屈戰偉.關于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理念創新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3(9):49-50.

      [3]戴國寶.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創新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6.

      作者:林浩浩 單位:廣東科貿職業學院

      推薦閱讀:《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面向全國學校教育的發展管理、教學研究、科研創新和師資培養等領域,展示我國學校教育科研領域的最新成果,交流教學管理與課程建設方面的新鮮經驗,研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和理論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16033.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