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學風是大學發展的根本,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工作和中心環節。當前學業困難大學生存在學習目的缺失、獨立學習能力欠缺、自制力差易產生厭學情緒等問題。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創新性地開展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強化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標
摘 要:學風是大學發展的根本,學風建設是高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工作和中心環節。當前學業困難大學生存在學習目的缺失、獨立學習能力欠缺、自制力差易產生厭學情緒等問題。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創新性地開展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強化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標準,建立多方協同合作的聯動機制,從推動全員育人、學業精準幫扶、堅定專業信念三大方面入手,采取多項措施,引導學生激發內在學習主動性,推動建設優良學風,為祖國的航空航天事業輸送更多的優質人才。
關鍵詞:學業綜合管理;學風建設;學業精準幫扶
學風是大學精神集中體現,是教書育人本質要求,是高等學校立校之本、發展之魂。[1]優良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我國一向重視高校學風建設,在2018年6月舉行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現象應該扭轉。對中小學生要有效‘減負’,對大學生要合理‘增負’,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大學本科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擴大課程的可選擇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專業志趣,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給當前的高校學風建設開出了‘藥方’——學風建設不只是學生自己的事,而是關系到學生培養的各個環節,是系統工程。” [2]
一、當前大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自控力弱,易受不良影響
大學生思想上容易接受新事物,學習能力強,但缺乏鑒別經驗和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影響。進而出現思想波動,缺乏嚴格的自律能力。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大部分只注重學習,缺乏基本生活技能。如有些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感情問題、舍友如何相處等問題上如何遇到困難。有些同學在高中時是班級里的學霸,但是到了大學,和其他同學處于同一起跑線,變成班級里普通一員,容易產生挫敗感,進而厭學和逃避學習。有的學生高中時受到老師和家長的全力關注,不得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進入大學后,擺脫了上述控制,容易沉迷于網絡、游戲等不良嗜好中,出現曠課甚至考試不及格等情況。
(二)學生目標不明確,動機不足
學生在高中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導致他們缺乏自主學習能力,沒有人會幫他們制定發展目標和具體行動路徑。期末考試也不像高考那樣提前準備,考前臨時抱佛腳風氣嚴重。在這樣的環境下,部分學生學習熱情不如以前,容易受到網絡、游戲的吸引而放松學習。有些學生對自己為什么上大學和如何學好大學課程的問題沒有深刻的思考,沒有清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學習生活完全沒有規劃。有些學生受外部環境影響,功利心太強,學習目標不正確,急功近利,只追求通過考試。此外,新生更容易受到高年級學生中的不良風氣影響,缺乏進取心。
(三)角色定位模糊,適應性不強
高中生進入大學后,除了地位和角色的變化外,還可能面臨學習方法、評價機制、學習目標的變化。面對“我應該扮演什么角色”、“我的大學目標是什么”等問題,他們缺乏深入的思考,于是他們變成了混混噩噩的狀態。在學習方法上,一些學生已經習慣了“被老師推著走”的學習模式,喪失了主動學習和開拓創新的能力,不能馬上適應高校的教學模式。因而逐漸失去主動學習的興趣,更加迷失自我。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沒有深入的了解,也沒有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發展方向,從眾心理嚴重。有些學生缺乏獨立生活能力,過于依賴父母照顧生活,沒有主動打掃宿舍的意識,容易在宿舍生活上與舍友產生矛盾,難以融入集體生活。在人際交往上缺乏實際經驗,不能主動認識新朋友,“宅文化”盛行。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開始在游戲和虛擬世界中尋求安慰。
二、學業綜合管理——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建設優良學風的實踐探索
我院從2016年起開始實施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學業綜合管理即根據本科生學籍、培養等相關管理規定,對本科生學業進行過程管理。建立院系領導、教務管理人員、任課老師、班主任、導師定期研討機制,充分發揮其教育引導作用。構建自主學習平臺,調動學生自學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和管理,實現自律和他律的有機結合。我院結合原有的《航空航天學院學風建設制度》制定了《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對參與學生培養的各崗位職責進行了細化。另外還制定了《航空航天學院班主任工作條例》。用規章制度來規范工作、嚴格要求,提高工作標準,強化科學管理,推動創新發展。
通過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強化對學生的學業管理,有利于提高對學生學業的指導性、預見性,有利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順利完成學業,有利于促進優良院風、學風的形成。學院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遵循如下原則:
1.質量優先。通過實施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促進本科生更好地完成學業,提高培養質量。
2.人盡其才。以成才目標為導向,以學業管理為手段,因材施教,促進其特長發揮、全面成長。
3.教育引導。建立院系領導、教務管理人員、任課老師、班主任、導師定期研討機制,充分發揮其教育引導作用。
4.客觀公正。以學業考核結果為主要依據,評價本科生學業狀況,保證學業管理的客觀性和合理性。
三、實施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的成效
(一)整合學院各方力量,推動學風建設全員參與
按照教學相長、共同促進的原則,在每學期開學、期中及期末分別按照年級召開本科生學業綜合管理會議。研判各年級學習狀態,實時分析學生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引導學院黨政領導、系主任、班主任、任課教師、輔導員、教學秘書立足該時期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和學業輔導,加強師生聯動,進一步推動提升學習成效。會議推動開展本科生學業綜合競賽、無手機自習室、無手機課堂、考前線下答疑、系主任下午茶和師生面對面等學風建設活動,增強了學生活動的思想性、學術性。
完善家校聯動機制,定期向家長寄送成績單,將家長納入學院協同育人陣線中。從2016年開始,每學期末撰寫“致家長的一封信”,介紹本學期學院在人才培養、學風建設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效果,并附上學生成績單。要求家長收到后寄送回執,提出對學院工作的建議,確保溝通效果。
推薦閱讀:大學生的論文發表要掛導師嗎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1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