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是在實現智能化服務的基礎上,結合館藏文獻實現自助借還、圖書定位、館藏盤點等,這既是信息社會對高校圖書館發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現
摘要: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是在實現智能化服務的基礎上,結合館藏文獻實現自助借還、圖書定位、館藏盤點等,這既是信息社會對高校圖書館發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圖書館自身發展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現狀、優勢以及實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目前在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應用對策進行了論述,旨在提升圖書館服務方式,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關鍵詞:網絡基礎,RFID技術,圖書館,應用
圖書館員評職稱論文范文:簡論高校圖書館過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科學管理過刊文獻,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分析過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科學、合理的過刊管理策略,意在提高過刊文獻的利用率,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過刊管理,問題及對策
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將RFID技術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信息采集與處理技術、無線通信技術等結合,通過無線射頻通信信號對實體對象進行唯一有效標識,進而達成識別目標和數據交換的目的,實現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诰W絡信息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不僅能提高圖書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還能有效彌補圖書館員及讀者在時間、空間上的精力的投入,更好地服務于每一位讀者,加快文化傳播速度,提高文化水平,促進生產力發展。
一、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現狀
在國外,RFID技術于1988年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應用,經過為期4年的圖書分揀、流通、物流測試,2002年正式運營。隨著RFID技術優勢的廣泛傳播,各個國家和地區積極探索使用該項技術。相較于國外,RFID技術在國內圖書館領域的發展速度也非?,在國內智能圖書館的先驅應用是2005年年底集美大學的誠毅學院圖書館,它開辟了RFID技術在我國圖書館應用的先河。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大力發展,智慧校園、智慧圖使館概念的不斷提升,RFID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實現傳統管理與現代管理相結合、傳統服務與數字服務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對高校圖書館服務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緊密結合,并與圖書管理系統對接,實現圖書館開架式管理,已經成為高校圖書管理模式的重要發展趨勢。
二、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實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實施的必要性
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的實施給高校圖書館帶來的作用非常明顯。從管理人員角度看:傳統的條形碼借還業務操作時間長,圖書清點、盤庫工作強度大但效率低下,RFID技術的應用可以在同時讀取多本粘貼有RFID電子標簽的圖書,節約借還操作時間,簡化盤點工作,針對圖書亂架現象還可利用圖書定位快速確定圖書位置,既節約工作時間又有效降低工作量。
從讀者角度看:無論什么時間,讀者隨時可到自助借還設備上進行借還,實現“出門即借,進門即還”。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揭示文獻的流通狀態,還能有效解決了高校圖書館由于開架閱覽、書籍眾多和分布廣泛而帶來的“找書難”問題。
(二)實施的迫切性
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是高校圖書館圖書流通領域由傳統人工服務模式向新型自主服務模式轉型的必然結果,將給紙質文獻資源的流通帶來飛躍性的變化,充分實現文獻資源流通領域的自動化,以及對館員業務開展能力、服務水平帶來跨越式提升,除此之外,還對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辦館理念及服務理念、發展規劃及服務宗旨、管理方法及結構組織等產生重大影響。
從服務效益看:將大量重復、簡單的圖書借還、圖書盤點、圖書查找等工作交由專門設備來完成,就能將一部分館員從重復、簡單、繁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調整到具有一定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能充分發揮專長的服務崗位上去,從而提高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層次和水平,提升和優化人員結構,解決人力不足問題。從經濟效益看,隨著RFID技術的發展與完善,自主借還設備產品、技術、價格等方面已趨于穩定,再配以先進的管理模式,圖書館提供的個性化的閱讀空間,既提升了圖書館對讀者的親和力和吸引力,也使館舍利用率和圖書資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三、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優勢
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從圖書流通速率、讀者查詢圖書時間、讀者自助借還、圖書盤點速率、數據統計分析等幾個方面與傳統模式都有很大提升,能夠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服務能力,實現對圖書等紙質文獻資源更為有效管理和監控,實現讀者滿意度比率的增加。
(一)提高圖書流通速率RFID技術的應用,使自助借還設備在圖書借還過程中圖書芯片正常讀取范圍內,該設備便可同時對多冊圖書進行借還操作,有效縮短了圖書借還過程的操作時間,緩解了讀者因借還操作過程煩瑣,耗時等因素帶來的不借閱、不歸還現象,增加了館藏紙質圖書文獻的流通速率。
(二)節省讀者檢索圖書時間RFID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圖書的物理定位,讀者在圖書檢索過程中無須對館藏分布、圖書分類等方面進行過多了解,只需要利用所需的檢索方式進行圖書檢索就可實現圖書的精準定位,有效節約讀者檢索圖書時間。
(三)實現讀者自助借還服務RFID技術的應用,能夠使讀者不受時間限制在自助借還設備上自行辦理圖書借閱與歸還手續,讀者可節省排隊等候時間,館員可減少工作的重復性,降低圖書管理人員勞動強度,節約人力管理成本,在有限的成本下延長圖書館開館時間,優化讀者服務工作開展,為讀者提供多元化、個性化、人性化的服務。同時,讀者也可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和需求,自主實現圖書檢索、借還、影印等服務,使讀者自助服務功能得以實現。
(四)提高圖書盤點速率RFID技術的應用,館員不需要將圖書從書架上來回上下架,可根據書庫或書架上對應的層標,利用專業的圖書盤點設備進行上架、倒架、盤點和順架等日常工作。此外,在圖書盤點過程中,該技術還可以遠距離一次讀取多個RFID標簽數據,讓圖書協助尋找變得容易,準確、快速搜尋出不在架、錯架、亂架圖書進行追蹤和定位,進而簡化了盤點工作,有效提高圖書的盤點速率和準確率。
(五)有利于數據統計分析RFID技術的應用,可以統計分析圖書的利用率和讀者結構,實現對館藏書籍的取閱率統計,并根據結果提供更加契合讀者需求的個性化需求服務、學科服務等。同時,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還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實時顯示進出館的讀者人數、進出時間及讀者類型,提取讀者每月在館平均時間、讀者每月進館次數等多種數據,通過數據挖掘可直接反映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水平。
四、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與圖書管理系統進行有效對接,改變了原有業務操作模式,給圖書館管理理念、服務模式、組織結構帶來了變革,使管理變得自動化和智能化,從服務空間實現了藏、閱、借合一的新型服務模式,具有借還自主化、定位精準化、盤點智能化、防盜多元化等技術優勢,但目前在應用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
(一)設備的安全問題
RFID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具有感應靈敏度高、數據記憶容量大、讀寫距離遠、可批量重復處理等優點,但在實際借還過程容易出現多種問題。
第一,系統防盜功能較差。RFID電子標簽面積大隱蔽性相對較差,很容易被讀者發現并撕毀,容易造成在還書過程中只歸還電子標簽或圖書調包現象。此外,RFID電子標簽是通過電磁波識別信息,在使用過程容易受金屬、人體、錫紙等物品阻斷射頻信號,導致圖書防盜功能失效,造成圖書丟失率提高。
第二,讀者隱私防范較弱。RFID技術自主借還過程中,借還系統不顯示讀者照片信息,工作人員也不參與借還過程,會導致個別讀者盜用他人賬號進行借還操作,造成不良后果。
第三,借閱條件要求較高。目前市場上RFID技術未形成統一標準,高頻標簽傳輸距離短,讀者在借還操作時信息讀取會出現讀取標簽受限狀況;此外如果兩位及以上讀者相距稍近,設備也會出現讀取信息錯亂造成圖書錯借現象,更有甚者因多冊圖書在設備上擺放位置、方式不合適等情況,造成圖書漏借、漏還。
(二)圖書管理人員角色轉變問題
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作為一項新興的互聯網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改變了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優化了館藏文獻資源管理和業務管理,它的引用有效地節約了人力資源,要求更多輔助館員通過繼續學習深造,逐步向專業館員層面邁進,服務模式也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除此之外,新設備的學習使用、業務指導、服務方向等多項工作也是高校圖書館員角色轉變的影響因素。
(三)讀者使用人員不良行為問題
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給讀者的體驗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人性化、個性化服務,但讀者在享受各種便利的同時也利用自動化操作漏洞,涌現多種不良行為,如芯片的撕毀,圖書的磨損和損壞、涂損、丟失頁碼等情況也存在影響,圖書損壞率提升,更有甚者在圖書歸還過程中僅歸還芯片等多種不良行為的發生。
五、提高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應用水平的方法
(一)完善技術設備,提高體驗效果
高校圖書館應時刻關注RFID設備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所有問題,指派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密切與廠家聯系,不斷更新、完善技術,保證設備正常使用。針對標簽誤讀錯借問題,應合理規劃借閱區域,保證有效借閱距離。
(二)提升服務理念,增強館員技能
RFID技術的應用給圖書館員角色轉變帶來了新的挑戰。從服務模式上要由被動式服務向主動式服務轉變,圖書館員不僅需要具備最基本的圖情專業知識,積極開展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還要逐步提高網絡信息技術、網絡操作技能、網絡安全手段等方面的知識,才能在實際操作中及時解決設備問題、解讀讀者疑問,提高服務質量。
(三)加強讀者教育,開展行為引導
圖書館應加強讀者教育,引導讀者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增強誠信意識、綜合素養,讀者教育要貫穿于在校期間全過程。張貼借還、盜竊、丟失、損壞、賠償圖書等管理制度,明確違紀行為,定期舉辦知識培訓,引導讀者文明入館。館內進行實時監控,不定時抽查圖書歸還狀態,發現不文明行為及時制止,針對惡劣行為進行必要處罰。
(四)提高網絡信息利用,加強讀者交互空間
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拉開了館員與讀者的距離,缺少了交流互動,為保證服務的深入化,圖書館應增設服務臺、建立網絡信息平臺,增加交互空間,認真做好導讀工作,及時解決讀者提出的各種疑問,除此之外,還應積極開展組織各種活動,如“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讀書沙龍、共讀空間等,通過多途徑強化圖書館與讀者、館員與讀者、讀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溝通,讓讀者深入了解圖書館,利用圖書館,宣傳圖書館。
六、結語
隨著基于網絡基礎的RFID技術的不斷改進與發展、成熟與完善,是對高校圖書館工作流程、服務方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重大變革,它將推進圖書館服務模式的不斷更換與創新,促進業務流程重組,推動圖書館自動化程度,提高圖書館智能化服務水平。
為此,作為高校文化建設基地的圖書館,在建設規劃上要開拓思路,從技術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角度出發,規劃適合學校整體發展需求的應用策略;在業務管理上要要求館員進行專業知識理論研究、網絡技術能力研究、計算機操作技能研究、理論實踐結合創新引用研究等,構建高效率、多元化的智慧化、數字化圖書館,讓RFID技術真正有效地應用于圖書館,成為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參考文獻:
[1]潘欣.高校圖書館構建自助圖書館服務模式研究[J].圖書館界,2019(2):82-86.
[2]史今.高校圖書館運用RFID技術提升管理與服務的優勢和問題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9(38):209-210.
[3]胡蓮香.RFID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應用[J].中國高新科技,2018(15):96-98.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