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探究式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英語微課翻轉課堂教學研究——以《大學英語讀寫3》為例> 正文

    探究式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英語微課翻轉課堂教學研究——以《大學英語讀寫3》為例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04-03 16:45

    本文摘要:摘要:探究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主動探求及學習的過程;其理念與翻轉課堂的內涵相吻合,同時探究式教學法中的教學步驟能幫助教師引導、控制課堂教學。因此,研究小組將探究式教學法與微課翻轉課堂合理的結合運用到《大學英語讀寫3》的教學實踐中

      摘要:探究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主動探求及學習的過程;其理念與翻轉課堂的內涵相吻合,同時探究式教學法中的教學步驟能幫助教師引導、控制課堂教學。因此,研究小組將探究式教學法與微課翻轉課堂合理的結合運用到《大學英語讀寫3》的教學實踐中,以期改善目前我校教學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法微課翻轉課堂《大學英語讀寫3》

    中國外語教育

      伴隨著信息技術對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維方式的深刻改變,教育創新也必將進一步全方位展開,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督逃畔⒒2.0行動計劃》[1]為信息技術時代的教育提出了更具體的設想和要求。即實現信息化教學管理,保證學生隨時隨地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促進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創新等。目前,許多高校將新生技術、媒體及手段引入教學中(如微課、翻轉課堂、信息化技術等),企圖改善課堂活動單一、呆板、學生互動少的現狀。但不同高校教學情況存在差異,如課時安排,學生英語水平,教學體系等因素,使得教學創新不可簡單復制,盲目照搬;必須結合自己學校的現狀進行。

      1教學現狀

      目前,我校的大學英語分為大學英語讀寫和大學英語聽說兩門課程。每門課一學期各32個學時,一周2個學時。讀寫課一學期需完成6個單元的學習,聽說課一學期需完成8個單元的學習。同時,讀寫課附有3本輔助教材。顯而易見,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完成所有知識點的傳授與講解。有些教師為了完成一學期的教學內容,課堂上實行填鴨式教學,致使學生倍感疲憊,收獲甚少,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痛苦不堪。近幾年,教師曾經試圖將翻轉課堂引入教學,但因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課堂活動及時間的控制情況并不樂觀。

      2理論基礎

      探究式學習[2(Hands-o]nInquiryBasedLearning)或稱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探究式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指的是學生在學習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微課并非教學視頻或課例片段,是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呈現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及擴展素材的結構化數字資源。焦建利解釋微課[3]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翻轉課堂[4]又叫“顛倒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主動權從老師轉移給學生。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課堂學習。探究式學習與翻轉課堂的核心理念有部分重合,都是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參與過程。

      3探究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微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

      探究式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主動探求及學習的過程;其理念與翻轉課堂的內涵相吻合,若將探究式教學法與微課翻轉課堂合理的結合,重新劃分課堂任務和時間,有望改善目前我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诖,研究小組提出將探究式教學法應用于《大學英語讀寫3》的微課翻轉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學實踐包括線上與線下兩個部分,依據杜威在探究式教學理念之上提出五步教學法[2(]情境、問題、假設、推理、驗證),研究小組將課堂活動(線下)流程設置為四個循環遞進的環節,即情境與提問,實證研究,思考作答,分享矯正。線上借助微課進行知識點的預習及復習。漢口學院公共英語研究小組于2019年3月開始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引入基于探究式教學法的微課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實驗課程為《大學英語讀寫3》,每周一個學時,實驗對象為我校17級非英語專業的本科生,兩個班共計126人。

      在第一周,分別對兩個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英語水平能力測試,并將兩個班的測試成績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實驗班的平均成績68分,標準差7.8,對照班的平均成績67分,標準差7.5。在為期16周的教學實踐中,對照班延用對分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實驗班采取探究式教學法與微課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課堂活動流程包括設問質疑、實驗探究、思考作答、分享矯正四個循環遞進的環節。

      3.1設問質疑

      設問質疑環節是創設情境,導入話題,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共鳴;提出問題及任務,促使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思考、行動、探究。以《新視野讀寫3》教材中UnitOneLovewithoutLimitations為例,單元主題是familylove。首先,老師可選取不同電影的片段,讓同學們說出這些片段分別展現了什么樣的愛。接著拋出兩個問題。(1)Besidestheselove,couldyoulistotherkindsoflove?(2)Amongtheselove,doyouthinkwhichoneismostgreatandselfless?在學生回答:familylove后,話題成功導入到課文上。第二步,老師簡單介紹課文的主人公及課文梗概后,拋出五道不同形式的題目,包括summery填空,判斷句子正誤,樹形圖,句子排序題,細節問答題。每道題目分別涉及到閱讀技巧、文章結構、人物關系、上下文邏輯關系等。五道題目制作在大海報上,并貼在教室的墻上,隨后將學生分為五個小組,每小組完成一道題目。該環節的目的在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主動進行快速閱讀,尋找有用信息。同時,鍛煉學生之間的合作及交流的能力。

      3.2實證探究

      在進行實證探究之前,老師需合理劃分小組的成員比例。每個小組的人數要相當,且每個小組中要有2-3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帶領、幫助英語水平稍弱的學生。實驗探究環節包括兩個部分的活動,第一部分,每個小組完成自己的任務。第二部分,小組間相互介紹自己的任務話題,交流信息差,并且相互交流建議,完善各自的答案,開拓思維,進行頭腦風暴。在此過程中,如圖2所示,老師需要安排任務、監控每個活動的時間,觀察、巡視、做記錄,引導學生有效溝通,提示學生挖掘出隱含的關鍵信息。而教師的引導與監控正是本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和優點,相較于對分翻轉課堂而言,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和交流更加細致。該教學模式即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給予了學生充分的交流空間,同時又做到了有的放矢,有效的控制教學現場,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進行。

      3.3思考作答

      在思考作答之前,教師需巡視每組完成任務情況,并幫助小組選出1-2名同學作為小組發言的代表。1號學生代表先發言,2號代表隨后進行補充,老師在此過程中提示學生完整、清晰的表述答案。在小組無法給出完整答案時,老師引導該小組學生向其他小組求助,完善其答案。在每組作答完后,老師提示其他小組作為“專家組”表達對答案的滿意度,或對作答小組繼續發問等活動,其目的是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分析每個任務里的知識點與信息,幫助學生發散思維,自我歸納總結。

      3.4分享矯正

      在實驗探究和思考作答過程中,老師在指導的同時需要觀察學生的行為并記錄學生存在的不足,為分享矯正環節做準備。分享矯正環節是老師的點評總結環節,根據學生之前的表現及作答,老師對學生未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和講解;并對每組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肯定其優點,指出活動中的不足,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和活動做好準備與鋪墊。而該總結階段,也是學生記錄與反思的階段,進行知識的內化、推陳出新。

      曲文燕[5]認為大學英語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分為課內模式和課外模式。課內模式涵蓋4步循環遞進的教學步驟,課外模式則包括自學活動、答疑輔導、自測自評三個環節。學生在課外需對每個單元進行預習和復習,教師將每個單元的重難點及部分課后練習的解說錄制成短視頻,傳到學生群里,作為學生自學的參考資料。短視頻能夠解答學生對于單元難點的困惑,也能促使學生堅持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4教學實踐成效與反饋

      在16周的對比教學實踐結束后,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再次進行問卷調查和英語水平能力測試。并將兩個班的測試成績用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實驗班的平均成績86分,標準差5.8,對照班的平均成績69分,標準差7.1。通過一學期的對比教學,實驗班學生的英語能力較對照班提高明顯。通過對兩個班的問卷調查表明,實驗班學生對英語課堂及英語學習的興趣度更高,動機更強烈,掌握的學習策略更多。在此期間,實驗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制作出形式各樣的學習成果,如單詞海報,PPT演講報告,對話微視頻等。此類成果被傳到學生群里供學生討論鑒賞,在學生中營造了很好的交流、合作、相互借鑒效仿、相互促進的學習氛圍。

      5教學反思

      在16周的教學期間,教學初見成效,學生反響良好。同時,學生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訴求。46.5%同學希望在每單元的導入及拓展活動部分能夠加入短視頻的導入及學習,能更快的將學生帶入話題情境,對話題及文化的感受更加直觀生動。此外,83%的同學表示課后雖然有老師的視頻輔導,但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測評,因此,在后期將借用手機APP學習軟件,使學生能夠通過APP客戶端完成每單元的練習及自我測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EB/OL].

      [2]約翰.杜威著,王承緒譯.民主主義與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焦建利.微課及其應用與影響[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3-14.

      [4]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8):46-51.

      [5]曲文燕.大學英語探究教學模型的建構[J].中國外語,2006(2):56-59.

      外語論文投稿刊物:《中國外語教育》是由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和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協辦。本刊每年4期,主要欄目包括:外語教育政策研究、外語課程與教學資源研究、外語教師與教學研究、外語學習者與學習研究、外語測試與評估研究,同時將根據需要開設“教師論壇”、“教育技術”、“教學一線”、“書評”等欄目。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2334.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