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挖掘鄉土歷史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 正文

    挖掘鄉土歷史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05-30 11:09

    本文摘要:【摘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將鄉土歷史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豐富教學資源,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鞏固知識,更有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家國情懷的教育,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中學歷史教師要加強對鄉土歷史資源的開發,有效地將鄉土歷史融入到教學中。

      【摘要】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將鄉土歷史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豐富教學資源,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鞏固知識,更有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家國情懷的教育,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中學歷史教師要加強對鄉土歷史資源的開發,有效地將鄉土歷史融入到教學中。

      【關鍵詞】鄉土歷史;核心素養;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家國情懷

    歷史教學

      歷史學科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唯物史觀、家國情懷共同構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中學歷史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促進中學歷史教學,有效提升學科素養,就很有必要將鄉土歷史融入課堂教學中來。挖掘鄉土歷史可以給我們的歷史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有效利用這些鄉土歷史資源,在教學中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情感,實現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筆者結合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以下幾點嘗試。

      歷史教學論文范文:試論費曼學習法在高中歷史學習中的應用

      一、運用鄉土歷史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素養

      時空觀念是指在特定的、具體的時間和空間框架下,對事物進行觀察和分析,從而使學生形成對于史實的準確認識和理解。學生對家鄉的空間觀念比較強,利用鄉土歷史展示家鄉不同時期的歷史,這有助于學生的歷史代入感,從而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筆者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一第10課《鴉片戰爭》通商口岸的開放時,引入這段鄉土史料,1860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準許英國招募華工出國”之后,廣東沿海地區很多貧民被騙賣到海外充當苦力。

      僅1879年,海豐縣出國的人數就有428人。由這樣的鄉土歷史讓學生在特定的時間下,對家鄉這部分歷史進行分析理解,增強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時空觀念。限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在本校校園歷史期刊開設欄目,進一步介紹海豐歷史沿革與變遷以及海豐歷史大事記,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

      二、運用鄉土史料提升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

      歷史解釋是對歷史事物進行客觀評判理性分析的態度、方法和能力。通過運用鄉土史料,有助于提升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例如,在講授中國古代手工業時,筆者在教學中利用這段鄉土史料,1825年,海豐石門吳開辦端利紙傘鋪,之后全縣制作紙傘的大小作坊多達50多戶,有工人近千人,每年有大批紙傘從汕尾港出口海外。通過展示相關圖文資料,讓學生直觀去感受到古代中國手工業的輝煌成就以及對外傳播的情況,從而更好地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再如,在講授辛亥革命時,引入這些鄉土史料:1906年8月至10月,新加坡華僑奉孫中山令,在汕尾接運從日本購來的軍械,準備在海陸豐沿岸舉行起義。

      但因消息泄漏,未獲成功,史稱“汕尾運械之役”。1907年,陳炯明、陳達生、馬育航等成立海豐同盟會,隸屬孫中山總部領導。1909年6月,海豐同盟會創辦本縣歷史上第一家新型日報《海豐自治報》,宣傳革命。在黃花崗起義中,陳炯明參加起義的籌備工作并召集陳潮等百余人組成先鋒隊其中很多是海豐縣人。這些鄉土歷史是辛亥革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和全國其他地方的反清起義一樣,沖擊了晚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正是在這些地方起義的基礎上,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腐朽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在教學中穿插這些鄉土革命史料,可以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歷史解釋的能力。

      三、運用鄉土歷史滲透家國情懷素養

      家國情懷追求人的發展,關注人文精神,從而構建學生積極的價值體系。家國情懷是我們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在思想、觀念、情感、態度等方面的重要體現,是歷史學科素養中價值追求的目標。筆者講授抗日戰爭一課時,介紹家鄉海陸豐人民的抗日斗爭,在全面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共地下黨團結愛國青年在海豐召開“海豐縣青年抗敵同志會”成立大會。

      到1938年冬,海豐縣青年抗敵同志會發展到5000余人,會員遍及全縣各個角落,推動海豐的抗日工作。1938年廣東民眾抗日自衛團海豐縣統率委員會成立,1938年三月,旅港海陸豐同胞組成“海陸豐旅港同胞回鄉服務團”,回到海豐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東江流動歌劇團十多人在團長率領下,從惠陽來到海豐,在各鄉鎮巡回演出,開展抗日宣傳活動。1943年十二月,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宣布成立,海陸豐人民英勇抵抗,開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武裝斗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圖文史料等方式向學生展示家鄉先烈的抗日事跡,避免歷史在時間的流逝中漸漸被遺忘,增加了學生對家鄉的認同和自豪,培養學生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

      總之,在我們的教學中挖掘利用好鄉土史料,是歷史教學的有效方法?梢杂兄谖覀儗W生的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但在歷史教學中也需要注意鄉土歷史的真實性,處理協調好課堂教學與鄉土史料的關系,讓鄉土歷史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發揮出更有效的作。

      【參考文獻】

      [1]張健;《把鄉土資源融入歷史教學》[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年10期

      [2]黃妙茜;《有效運用鄉土資源培養高中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J];2017年24期

      [3]韓秋香;《基于中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案例教學研究》[D];魯東大學;2017年

      作者:袁晨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2952.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