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教育論文》 中國一流大學競爭力的分析與比較> 正文

    中國一流大學競爭力的分析與比較

    所屬分類:教育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11-18 10:17

    本文摘要:摘 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以我國C9大學為研究對象,基于QS世界大學排名(2012-2020)等資料數據,對比C9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得分、排名平均競爭力、排名增長率等指標,分析C9大學的優勢和劣勢,進而比較C9大學競爭力,由此針對將我國高

      摘 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以我國C9大學為研究對象,基于QS世界大學排名(2012-2020)等資料數據,對比C9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中各指標的得分、排名平均競爭力、排名增長率等指標,分析C9大學的優勢和劣勢,進而比較C9大學競爭力,由此針對將我國高校建設成為“雙一流”大學提出策略‍‌‍‍‌‍‌‍‍‍‌‍‍‌‍‍‍‌‍‍‌‍‍‍‌‍‍‍‍‌‍‌‍‌‍‌‍‍‌‍‍‍‍‍‍‍‍‍‌‍‍‌‍‍‌‍‌‍‌‍。 研究認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C9大學綜合實力取得顯著進步,但存在高水平論文不足、論文篇均引用率低、師資建設投入匱乏、國際合作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

      關鍵詞:QS世界大學排名 大學 競爭力

    高等教育研究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后,隨著高等教育日益全球化,高等教育質量和大學的競爭力已經成為熱點問題‍‌‍‍‌‍‌‍‍‍‌‍‍‌‍‍‍‌‍‍‌‍‍‍‌‍‍‍‍‌‍‌‍‌‍‌‍‍‌‍‍‍‍‍‍‍‍‍‌‍‍‌‍‍‌‍‌‍‌‍。 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履行大學基本職能,許多高校致力于將世界大學排名與其目標和職能進行有機整合。 然而,越來越多的商業媒體和研究機構已經開始發布全球或全國性的大學排名,有學者認為全球最少有26種大學排名的方法[1]。

      為此,他們分析了世界各地19個排名表和大學排名系統后發現,排名系統所使用的權重主要受不同的目的和大學質量概念的影響[2]。 為了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國家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本研究限定以英國國際教育研究智庫(Quacquarelli Symonds,QS)發布的大學排名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排名指標,比較異同及其評價的側重點,同時借助中國“985工程”首批建設的九所大學(下文簡稱“C9大學”①)進行實證分析,了解我國C9大學在全球的地位及前進的動力。

      一、一流大學競爭力的評價模型

      世界一流大學競爭力是高等教育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競爭力提升的基礎。 了解中國一流大學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十分重要,特別是了解我國的優勢和劣勢,對于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科學決策水平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雙一流”建設對一流大學競爭力構建的要求

      是否擁有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是高等教育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雙一流”建設的最終目標指向的是高等教育強國,我們既需要面向科學前沿和人才高地,也需要呵護高校和學科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政策上還要兼顧繼承性和示范性,通過分工協作和合理用力共同推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一流建設目標的實現。 [3]

      這些年來,一流大學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一流大學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重視。

      (二)一流大學競爭力的基本內涵

      世界一流大學可以理解為在一定評價指標體系下,位于世界頂級的實施高等教育的機構。 其實質上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基于不同的評價標準體系,對一流大學將會有不同的解釋,并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評價質變也會相應地發生[4]。 當前,可以根據發布世界大學排名的權威機構對世界大學的評價標準,籠統地將一流大學界定為:在世界上科研實力雄厚、擁有很高的世界學術聲譽、排名在世界前列的研究型大學。

      大學競爭力則是在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的教育綜合能力。 從宏觀上指一個國家高等教育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在知識創新、人才培養、服務社會等方面的競爭能力; 從微觀上指一所大學與其他大學之間在規模實力、文化傳統、辦學特色、管理水平、教育質量、人員素質、社會公信等方面的比較優勢。 [5]

      通過厘清一流大學的概念以及學者對大學競爭力涵義的分析,將一流大學競爭力定義為:我國一流大學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在聲譽水平、師生情況、論文引用率、國際化程度等方面的競爭力。

      (三)一流大學競爭力的基本模型

      一流大學競爭力是一個相對復雜的系統,它由許多子系統組成,同時本身又是從屬于高等教育競爭力的一個子系統。 一流大學競爭力系統的構成多樣,在不同的評價體系下,其構成要素也不盡相同,且其眾多的要素在相同的評價體系下也有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存在,處在不同的維度和層次上,共同集成一流大學競爭力。 為了使一流大學競爭力的評價得以實現,本研究限定以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為研究的基本框架,運用層次分析法(AHP)[6],把一流大學競爭力這一復雜問題進行簡化。 [7]

      分析得出,一流大學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包括一流大學科研質量、教學質量、國際化、畢業生質量等。 一流大學科研質量包括同行評議、論文及引用率和網絡影響力,其中同行評議也稱學術聲譽,是一流大學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論文及引用率包括師均引用率、篇均引用率和師均論文數三個部分。 教學質量指的是師生比和擁有博士學位師資比例,它們是一流大學系統維持運轉的必要條件。

      國際化是一個國家一流大學發展的反映,主要包括國際師資比例、國際學生比例、入境交換生比例和出境交換生比例,它們是一流大學發展環境的反映。 而畢業生質量又可以理解為雇主評議或雇主聲譽,這可以看成是一流大學的貢獻,是一個國家一流大學系統競爭力的重要表現。

      二、一流大學的篩選與界定

      (一)研究樣本

      在國家重點建設的一流大學中,C9大學是“雙一流”建設的排頭兵[8],也是得到我國學術界認可的一流大學群體。

      (二)數據來源與指標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其是最早建立的大學排名之一,在評價大學競爭力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 QS總體排名方法是基于QS理解的世界一流大學應該具備的研究、教學、就業/可雇用性、國際化四個維度。 同時,QS還通過劃分學術聲譽、師均論文引用率、篇均論文引用率、師均論文引用數、師生比、擁有博士學位師資、網絡影響力、雇主聲譽、國際師資、國際學生、接收/派出交換學生等具體指標來對這四個維度的大學綜合實力進行評價。 同時,通過SPSS19.0和Excel2007進行數據分析,以排名平均競爭力和排名增長率兩項指標為標準,分析C9大學的競爭力。

      三、基于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的一流大學競爭力

      2004-2020年,QS連續十多年對排名全球前列的頂尖大學進行了年度排名,其對大學競爭力予以分析的指標集中于以下五個方面:行業學術聲望、學術論文引用率、雇主對畢業生的滿意度、師生比例以及國際學生的比例。 [9]

      (一)基于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的C9大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與計算方法

      1.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

      為了建立一流大學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首先對國際上認可度最高的排名指標體系進行了系統梳理,并對這些指標做相關分析和一致性檢驗,篩選出與一流大學競爭力較為相關的指標。 而后依據一流大學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和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遵循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國際可比性原則,對這些指標進行進一步遴選,從而構建了基于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的四維度六指標一流大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其中,一流大學研究實力主要包括學術聲譽和師均論文引用率,它是衡量一所學?蒲兴降闹匾侄,是一流大學競爭力的直接構成因素; 一流大學教學成效主要指的是師生比,即教師和學生在一所學校當中的比例,是衡量大學教學投入的常見標準; 一流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是一種從全球雇主的角度來評價畢業生質量的方法,它可以從雇主聲譽來反映; 一流大學除了自身發展的必備條件之外,還通過學校的國際教師人數、國際學生人數等方面,體現一所學校的國際化程度。 一流大學國際化程度是一流大學競爭力評價模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評價大學的多樣性和全球視野。

      2.排名平均競爭力

      為說明C9大學的競爭力,本研究以QS世界大學排名中C9大學結果為樣本,分別測算每所大學在2012-2020年的排名均值和C9大學年度排名均值,進而比較C9大學排名平均競爭力。 具體公式如下[11]:其中,M表示某所大學在2012-2020年的排名均值,Mn表示C9大學的年排名均值,△M表示C9大學排名均值與年排名均值的差額。 如果△M的數值小于0,表示該所大學排名平均競爭力領先于中國C9大學平均水平。 相反,則表示該所大學排名平均競爭力落后于中國C9大學平均水平。

      3.排名增長率

      為說明大學排名的增長變化,本文將以中國C9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中的數據為樣本,按照每三個年度為一個周期,分別測算第一周期(2012—2014年)、第二周期(2015—2017年)以及第三周期(2018—2020年)的平均排名,進而比較C9大學在這三個周期的排名增長。 △G表示兩個周期排名增長的差額,Gn-1表示前一個周期的大學排名,△G(%)則表示兩個周期之間大學排名增長的百分比。 具體公式如下[12]:如果△G的數值大于0,則表示該大學排名與上一周期的排名相比有所退后; △G的數值等于0,則表示該大學與上一周期的排名保持一致; △G的數值小于0,表示該大學排名與上一周期的排名相比有所進步。

      (二)基于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的一流大學競爭力比較

      1.C9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中的基本情況

      首先,2012—2020年,我國C9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的基本情況,具體見表2。 清華大學位居國內高校首位,2020年居于世界大學排名第25位。 同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5所高校進入世界100強,這5所高校分別位居第38、40、62、87、97位。

      此外,還可以進一步分析QS世界大學排名中C9大學的橫向表現。 從最新發布的排名結果來看,C9大學在學術聲譽(40%)和雇主聲譽(10%)等定性指標中表現較好,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排名均較靠前。 從學術聲譽來看,C9大學表現較好,有7所進入了世界前200強; 從雇主聲譽來看,我國高校表現相對較好,同樣地,C9大學也有7所進入了世界前200強; 師生比作為衡量高校師資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C9大學表現一般,除清華大學排在第86位以外,其他8所高校均位于世界百名之外。 相比之下,C9大學在國際化程度指標上表現差距較大且排名較靠后‍‍‍‌‍‍‍‍‌‍‌‍‌‍‌‍‍‌‍‍‍‍‍‍‍‍‍‌‍‍‌‍‍‌‍‌‍‌‍。

      2.排名平均競爭力

      由表4可知,2012—2020年,不同大學的排名均值差別較大,清華大學的排名均值為40.8,而西安交通大學的排名均值卻為355.4。 同時,中國C9大學的年平均競爭力在120~160之間,2016年以后,基本保持逐年提升的趨勢。 這說明,中國C9大學正在努力追趕世界一流大學的水平,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此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的排名平均競爭力領先于中國C9大學的平均水平,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的排名平均競爭力略低于中國C9大學的平均水平。

      3.排名平均增長率

      為說明C9大學排名的增長趨勢,本研究選取2012—2020年排名增長率的情況進行說明。 由表5可知,在中國C9大學中,排名增長率處于前三位的大學依次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且這三所高校的排名增長率均為62.9%; 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排名增長率則處于負增長。

      (三)中國一流大學競爭力的優劣勢分析

      結合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體系的評價結果比較C9大學競爭力發現,雖然在學術聲譽和雇主聲譽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但我國一流大學的競爭力距離建設“雙一流”大學目標還有一定差距,具體影響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我國在國際通行的科學引文索引和Scopus科技論文索引中發表的論文數不足; 另一方面,所發論文的質量不高,從而導致論文的引用率不高。 同時,就大學本身而言,由于學術成果質量分布不均,學術團體的影響因子反而會因為一部分低質量的學術成果而降低團體的平均表現,并進一步損害大學在專業領域的聲譽,導致大學在行業學術聲望和學術論文引用率兩個指標上遭受損失。

      其二,受就業困難、“公務員熱”以及大學課程與職業實踐脫節等問題的影響,在雇主滿意度的指標上,中國C9大學的表現不佳。 由于雇主滿意度主要根據市場原則來判斷不同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受歡迎程度,尤其是畢業生在知名企業和其他營利性機構中的表現,因此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不利表現以及偏愛政府機構的求職行為均會影響大學的排名。

      其三,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國際學生比例以及國際師資比例不足,意味著大學在國際生源市場和師資市場中缺乏吸引力,導致大學在師生比例和行業學術聲譽兩個方面受到影響。 此外,C9大學在專業課授課、科研合作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語言障礙,很難全面推行以英語為主的授課和科研工作,因而在吸納國際學生和國際師資方面存在客觀困難。

      四、結論和啟示

      (一)研究結論

      在國家十多年的持續重點建設下,中國C9大學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的整體表現和學術指標上都進步較大。 躋身世界500強的大學數量不斷增加,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7所高校排名進步幅度明顯,尤其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已經于2020年進入世界前50強。

      具體來看,在學術聲譽指標上,C9大學中有4所大學躋身于QS世界大學排名100強; 在雇主聲譽指標上,有7所C9大學在200強以內; 在師生比指標上,除清華大學之外,其余8所C9大學均在100強之外; 在師均論文引用率指標上,除西安交通大學以外,其余8所C9大學均在200強之內; 在國際師資指標上,除了復旦大學進入了200強,其余8所C9大學都未能躋身世界200強; 在國際學生指標上,所有的C9大學都未能進入200強。

      (二)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的啟示

      隨著世界大學排名對高等教育政策和大學活動的影響持續增強,關注世界大學排名也將對我國建設“雙一流”大學、提升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產生重要作用。

      1.重視對世界大學排名的研究

      世界大學排名是社會組織參與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一種重要形式,會長期存在,大學簡單地忽視它的存在并不是可取的策略。 因此,大學應該重視對世界大學排名的研究,分析全球影響力較大的世界大學排名系統,研討它們的指標體系、評價標準,結合自身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有的放矢地改善管理機制體制,提升大學治理能力和辦學水平。 [13]

      2.完善學?蒲屑顧C制

      在QS世界大學排名體系中,學校的科研水平一直是重要的衡量指標之一,且占有很大比重。 同時,大學的科研水平是大學實力的重要體現之一。 因為高水平論文的產出情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客觀地反映一所學校的科學研究能力和水平,而且論文產出數據公開、透明、易得。 我國C9大學依然欠缺國際認可的高水平優秀成果是影響其排名的重要因素,提高科研水平是建設一流大學、提升辦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高等教育論文范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研究

      3.重視高等教育國際化

      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必然趨勢,世界一流大學實行全方位開放辦學,是國際教育、文化、科技交流的橋梁。 世界一流大學不僅是世界著名學者學術交流的中心,而且是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基地。 一所大學的國際化是大學提高辦學水平、走向世界一流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USHER A,MEDOW J. A global survey of university rankings and league tables[M]//KEHM M, STENSAKER B J.University rankings,diversity,and the new landscape of higher education.Rotterdam:Sense Publishers,2009:3-18.

      [2]USHER A,SAVINO M. A world of difference:A global survey of university league tables[EB/OL].(2017-06-19)[2019-12-15].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499882.

      [3]馬陸亭.“雙一流”建設承載著國家理想[J].群眾,2017(11):49-50.

      [4]孫麗莎.中美一流大學學科結構比較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12.

      作者簡介:李碧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4874.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