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內容摘要: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調研,對于語言發展變化的演變歷程具有深遠意義,以及對于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促進民族文化和而不同,豐富文化內涵同樣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本研究以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蒙古語言口語使用情況為對象,深
內容摘要:在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調研,對于語言發展變化的演變歷程具有深遠意義,以及對于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化,促進民族文化和而不同,豐富文化內涵同樣具有很強的必要性。本研究以通遼市科爾沁區大林鎮蒙古語言口語使用情況為對象,深入實地開展調查研究,通過實地觀察、問詢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資料。進而對該地區蒙古語口語使用狀況進行總結概括,不僅對于該地區蒙古語言的使用以及文化傳承,進而促進文化產業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均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通過對本地區蒙古語口語使用情況的分析研究同樣能夠為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促進少數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科爾沁區大林鎮;蒙古語口語;使用;現狀;對策
一、選題緣由及其大林鎮概述
大林鎮位于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東部,是全市十大經濟地區之一,緊鄰吉林省、遼寧省,是三省交界的重鎮,經濟、社會、文化發展較好,輻射周邊村鎮,是重要的農畜產品、日用百貨的集散地,區域面積293平方千米,總人口75314人,全鎮下轄58個行政嘎查村及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以該地區作為田野調查點,對蒙古族口語的使用情況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選取鎮轄屬的前敖村、寶林村、哈日干土、后敖包村蒙古族人口占比相對較高,分別占據總人口的86%、98%、92%、96%,是典型的傳統蒙古族嘎查村,能夠反映出大林鎮地區蒙古語基本使用現狀,對于其他地區蒙古語使用及其他少數民族語言瀕危地區民族語言的使用具有借鑒作用。
在大林鎮蒙古族聚居村落、家庭及個人蒙古語口語仍然為日常交際用語,在日常生活中仍然發揮著紐帶作用。大林鎮蒙古族家庭中蒙古語口語的環境也越來越差,蒙古語口語使用的頻率或概率,隨著年齡降低而逐漸降低,只有年紀較大的老年人使用蒙古族口語。通過調查了解到,與蒙古族老年人一起生活的加用中,年輕人使用蒙古語口語的能力就越強,未與老年人一起生活的年輕家庭則蒙古語口語使用的情況就像對較差,甚至根本就聽不懂蒙古語口語。
本研究對大林鎮地區的蒙古族口語使用現狀開展實地調查,設計的問卷總體有37個題,包括單選、多選兩種類型的題,同時,還對具有代表性的老年人及相關人員物進行了深度訪談,問卷的題目內容涵蓋個人信息、語言使用狀況及語言態度等內容。
二、調查數據分析
本研究采用實地調查研究方法,對科爾沁區大林鎮幾個嘎查村進行實地調查,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對部分典型人物深度訪談收集第一手資料。并使用社會統計學工具,使用EXCEL對數據作定量統計分析,通過數據對比,對不同群體進行對比分析。結合定性分析對定量分析結果進行綜合闡釋和分析研究。
(一)在公務活動中對蒙古語的使用情況。在調查地區的黨政及企事業單位公務中,能順暢使用蒙古語口語以及文字的人占51.05%;在單位中日常交流會議會務使用蒙古語口語的人占比55.04%,單純使用漢語占比16.39%,日常蒙漢雙語占比為28.34%,0.23%的人對該問題未與回答;在日常政務中中運用蒙文的占46.37% ,運用漢文占比為24.59%,蒙漢雙語的占比為29.04%;在全體學校中使用蒙語的占86.65%,使用漢語占比為5.15%,使用雙語占比為7.49%,0.70%的被調查者未與回答。綜上,所有被調查者在政務交流中使用蒙古語口語占比在50%左右,使用蒙漢雙語的占比為29%左右。在校園中運用蒙古語言的比例相對較高,大概為86%左右。
(二)在社會活動中蒙古語口語使用情況。通過對集貿市場流動人員的調查結果看,使用蒙古語口語的人數占總調查人數的33.26%,使用漢語的人數占比為66.51%,0.23%的人未與回答;通過對當地醫院就診人員使用蒙古語口語狀況看,能夠使用蒙古語口語的占比為33.96%,使用漢語的占比為41.92%,蒙漢雙語混用的占比為23.89%,0.23%的被調查者未與回答。由此看來,在公共活動場所蒙古語口語使用的比例相對較低,占比在33%左右。
(三)家庭日常生活中蒙古語口語使用情況。在蒙古族家庭中父母使用蒙古語口語與嬰幼兒交流的占比為96.02%,使用漢語占比為1.64%,0.23%的被調查者未與回答;蒙古族家庭父母與子女交流運用蒙古語口語占比為85.95%,使用漢語占比為2.58%。由此看來,在蒙古族家庭中日常交流使用蒙古語口語的占比相對較高,但相比較而言蒙古語口語的使用比例出現逐步下降,蒙古語口語使用出現了代際差異。
(四)在個人文化生活中蒙古語口語使用情況。蒙古族家庭成員日常收聽蒙古語廣播占比為57.14%,收聽漢語廣播占比為11.24%,收聽雙語的占比為30.91 %;家庭觀看電視看蒙語頻道的占比為47.78%,觀看漢語頻道的占比為13.58%,觀看蒙漢雙語頻道的占比為38.41%。通過調查結果數據顯示,有46.53%-70.23%的人能夠順暢使用蒙古語文,有11.07%一14.38%的人用漢語文看書、讀報。
四、存在問題及對策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蒙古語口語使用率逐步下降。蒙古語口語使用情況從歷時的角度看,呈現出下降趨勢,尤其在代際傳承過程中出現了使用比率下降的情況。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以及社會活動中,蒙古語使用的比例也相對較低。
2.蒙漢雙語使用的情況越來越普遍。這使得蒙古語口語的傳承和使用受到了極大的威脅,在代際的語言傳習過程中會使用蒙古語的人越來越少,會使用標準蒙古語的人占比更是越來越少,蒙漢雙語混用使得人們更傾向于使用漢語,對蒙古語口語使用造成嚴重威脅。
語言方向論文范例:提高異地移民搬遷小學生口語表達的方法與途徑
(二)對策建議
1.從宏觀的政策層面,制定符合少數民族語言使用的環境氛圍。鼓勵大家使用少數民族語言,并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教育,倡導廣大蒙古族群眾日常生活中使用蒙古語口語。
2.在公共場合推進規范蒙古語口語的使用。為少數民族群眾提供便利的服務環境。尤其在銀行、醫院、車站等公共服務場所,并保證能夠提供蒙漢雙語服務;加強蒙古語言環境的建設,調節蒙古語言的生態平衡。
參考文獻
[1]崔新建. 《文化認同及其根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 (04)
[2]祝碗瑾.《社會語言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王遠新《中國民族語言學論綱》[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
[4]何俊芳《中國少數民族雙語研究歷史與現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作者:烏力吉寶音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24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