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目前我國大學生幸福觀培養形成了共同運作的兩個系統:思想教育系統和行政管理系統。其途徑則包括思想政治課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理財教育、開展體驗幸福實踐活動、提供各種服務與資助等。幸福觀培養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對
摘要:目前我國大學生幸福觀培養形成了共同運作的兩個系統:思想教育系統和行政管理系統。其途徑則包括思想政治課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理財教育、開展體驗幸福實踐活動、提供各種服務與資助等。幸福觀培養在取得很大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對幸福觀培養的重視度不足;幸福觀培養創新不足,形式比較單一;忽視對一些特殊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幸福觀培養。
關鍵詞:大學生 幸福觀 思想政治教育
幸福是指人類所特有的一種主觀情緒體驗,是在需求與愿望得到滿足或實現之后的強烈愉悅感。幸福觀則是人們對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追求幸福等問題的系統性觀念。對大學生進行幸福觀教育不僅有利于他們正確認識幸福,積極應對困難與挫折,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而且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社會文明進步。近年來,國內高校開展了對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與培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1 大學生幸福觀培養的機制與途徑
幸福觀教育是個系統工程,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中,高校為大學生幸福觀培養提供成長環境與直接教育,承擔重要責任。目前,大學生幸福觀培養的機制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形成了共同運作的兩個系統:思想教育系統和行政管理系統。其中思想教育系統主要是由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部構成的第一課堂發展體系與團委、學生會為主體構成的第二課堂發展體系組成;行政管理系統則形成了由學生資助、心理輔導、就業指導等部門組成的學生發展輔助支持體系。大學生幸福觀培養工作主要是通過這兩個體系共同發揮作用的。大學生幸福觀培養的主要途徑則包括以下四種方式:
1.1 思想政治課堂教育
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是高校教書育人的主陣地和主渠道。當代大學生幸福觀培養也有賴于思政課堂教學的主陣地。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大學生幸福觀培養的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教育工作者也自覺地將幸福觀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加以發展,力圖使學生懂得什么是幸福以及應該如何實現自我幸福。
1.2 心理健康教育和理財教育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競爭日益激烈,大學生在學習、就業方面的壓力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考驗。國內高校紛紛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提高大學生對幸福的認知能力,化解他們心中的痛苦與困惑,培養其積極進取精神,從而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并體會到幸福。
正確的理財教育能使同學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近年來,一些高校開始把培養大學生的理財意識作為一項教學內容。如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高校都開設了針對全校學生的個人理財選修課。這類理財課不僅吸引了財經類專業的學生,也吸引了其他專業的同學。很多大學生都把理財當成進行人生規劃、未來職業生涯設計和生活實踐的必修課。理財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同時也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感。
1.3 開展體驗幸福實踐活動
幸福觀培養既需要理論教育,更需要通過實踐活動來鞏固和升華。高校通過貼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到愉悅感與成功感,從而促進其正確幸福觀的養成。比較常見的措施包括:組織志愿者活動、學雷鋒活動、道德建設月活動、感恩教育活動、義務勞動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們在奉獻中感受到給予的幸福。
1.4 提供各種服務與資助
由于各種因素影響,大學生在校求學期間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需要支持與幫助。如果他們不能得到來學校方面的關懷和資助,顯然會感覺到失望、痛苦和沮喪,這時就談不上幸福感了。隨著學生資助政策的不斷發展,各高校的服務和資助工作形式越來越靈活多樣,資助覆蓋面和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之中。很多學校還采取了各種相應的配套措施,強化學生資助的制度建設、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工作機制建設、載體建設、窗口和亮點建設、文化建設等基礎建設,開展“扶貧工程”和“勵志工程”,對有困難學生同步提供物質支持與精神支持。
2 幸福觀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正逐步從剛性的“重管理”轉向“關注學生需求與發展”的新模式,幸福觀培養工作也取得很大的成績。但目前高校學生工作的有關思想認識與實踐存在著滯后于高等教育發展的問題,以人為本和以服務為中心的教育、管理、指導、服務相結合的學生工作格局沒有真正形成,影響了更多學生工作資源的整合和利用,從而在幸福觀培養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2.1 對幸福觀培養的重視度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對大學生的教育仍然偏重于智育而忽視德育,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對幸福觀培養重要性與緊迫性的認識也不充分,并且嚴重缺乏對大學生幸福觀培養的研究,沒有把好的做法與經驗總結出來,也沒有形成有價值的理論體系。
2.2 幸福觀培養創新不足,形式比較單一
大學生幸福觀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很多方面的內容,而且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形勢的變化不斷改革,與時俱進。但目前許多高校的幸福觀培養僅局限于心理學領域,而沒有與素質教育、社會轉型等時代主題聯系起來。在教育方式方面,主要偏重知識灌輸,過分強調幸福觀教育的理性與未來性,而忽略了大學生對幸福的感性認識及當下意義。
2.3 忽視對一些特殊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幸福觀培養
所謂特殊群體主要是指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生理及心理缺陷學生、學業困難學生。其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是高校中一個數量很大的群體,與非經濟困難學生對比,他們的學習和心理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些高校只注重對其進行經濟援助,忽視心理教育和引導。這有可能導致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有些問題沒得到好的解決時,也不從自身找原因,不考慮客觀條件的限制,而一味地怨天尤人。
總而言之,國內高校大學生幸福觀培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初步形成了教育與培養體系,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并采取有針對性的辦法加以解決。
本文為湖北大學2013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高校學生工作與學生成長發展的關系研究——以大學生幸福觀培養為切入點”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江暢.幸福之路:倫理學啟示錄[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2] 孫英.幸福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孫金鈺.幸福新論[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4] 于曉權.馬克思幸福觀的哲學意蘊[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3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