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教育職稱論文發表了如何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品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論文分析探討了小學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激發教學興趣的對策。
這篇教育職稱論文發表了如何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品德教育是小學教育中的重點,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論文分析探討了小學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激發教學興趣的對策。
關鍵詞:教育職稱論文,小學品德教育論文
隨著社會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品德教學已經成為學校教學中的重要學習科目。同其他學科相比,品德這一學科只是枯燥,乏味的文字敘述。如何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這是關鍵。只有對其產生興趣,才會去主動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是學好這一課程最好的動力支持。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感覺到學習的氛圍如此輕松和快樂,才會喜歡學、愿意學。因此,如何培養興趣在品德教學中不可忽視。本文對小學品德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如何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出幾點建議和意見。
1 小學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師主要以應付課堂為主,照虎畫貓。
當今小學的教育環境中,相當大一部分老師仍然以應付學生,應付學校為主。采用老套的教學方法,不創新,不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乏味,使得許多學生對學生失去了極大的興趣愛好。學生需要了解和記住的知識一味的讓學生死記硬背,硬性教學,學生不能學以致用。
1.2 受課堂教學環境的影響,厭煩學習。
課堂環境,是培養學生學習的重要領域,一些老師為了應付課堂紀律性,嚴格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對調皮的學生只是一味的訓斥,讓學生從心理上開始反感老師,間接的對該學科的學習失去興趣。老師不能以正確的說教方法和情感溝通誘導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教育實際結果證明,凡是師德好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大多是 熱情的、積極的、情感豐富且愿意主動幫助別人的,否則情況正好相反。
1.3 理論尚未聯系實際,與現實生活脫軌。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注重知識聯系實踐,任課老師應該從自身的腦子里刻上以孩子未來為教學目的出發,來教育學生。然而目前諸多老師只是照搬于課本,深奧的理論知識不能簡單的呈現給學生,學生不會將學到的東西利用到實際生活中,沒能更好的掌握思想教育的本質,從而未能真正意義上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
2 在小學品德教育中激發教學興趣的對策
2.1 端正思想,培養學習興趣
每個學校、每一位老師都渴望自己的學生成功成才。在當下這個優越的生活環境中,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同時應該給他們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遠大的人生追求。這就要求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外在因素對學習興趣培養的重要作用。教育者首先就應該端正一個正確的教學思想,不能以應付教學為主,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應該努力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使授課方式多樣化、有趣化。老師可以巧設情景,制造與課本相對應的情景讓學生參與其中,讓學生作為參與者把知識帶到課堂,逐漸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求知欲。真正意義上做到讓知識進入孩子的身體里學以致用,而不是形成轉瞬即逝的暫存效應。同樣老師可以利用教學設備做一些幻燈片,小短片等引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小學時期學生對動態事物的吸引力是極大的,利用現代的教學設備來輔助課堂學習,可以更直觀的將靜態的枯燥的文字轉化為動態的多彩的畫面,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喜歡接受,這樣也會提高教師最后授課的質量,更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2.2 自由討論,激發興趣愛好
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把學生分組,就某個問題巧妙的提出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進行討論。學生帶著問題就會積極思考,這樣同時還可以鍛煉孩子的溝能力,協調能力和團隊的合作能力,可謂一舉雙得。在討論的時候老師要多和學生配合,老師可以盡量用幽默詼諧的話把大道理說的簡單易懂些,這樣學生也會更容易接受。這樣的學習氛圍完全改變了以前枯燥的課堂氛圍。在分組討論過程中要老師還應該不斷給予學生鼓勵的語言,樹立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小學時期的學生,自尊心在慢慢的建立,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的以老套的教學方法來要求學生的課堂紀律,大聲呵斥,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的話,慢慢的學生心理開始發生扭曲現象,不愛和老師溝通。這樣對建立學生正確的思想和發展小學生思想教育都是不利的。老師應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感情溝通。研究表明訓斥的手段雖然可以立桿見影,但最終影響也許會適得其反,而情感的說服會更長久。在學生犯錯誤的時候,老師要改變復雜的態度,給予學生明確的指示,告訴他們錯在哪里,慢慢改變他們的態度,這樣也更有利于學生正確思想的養成。
2.3 聯系實際,調動學習興趣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生活也是學生學習知識中不可或缺的認知導師。小學時期,孩子剛剛對一些事物產生懵懂心理,他們對新鮮事物也會極其的好奇。因此,老師如何引導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帶到生活,使學生在聯系實際生活的同時還能學到知識就顯得尤為的重要,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在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從實際出發,舉例引導,這樣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就會聯系到課本,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這樣不僅可以鞏固教學效果,還可以讓學生做到,行為和知識的統一。老師可以舉辦一些實踐活動如開班會、帶領學生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學習中提高思想品德素養,組織去養老院和爺爺奶奶聊天、在特殊節日的時候安排特殊的作業任務,開展感恩行動,培養學生鑄造感恩之心。 總之,提高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值得思考和長遠執行的重大課題。老師要努力進行探索和實踐,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客觀聯系性。
3 結束語
小學時期的品德教育是當今教育系統中研究和討論的重大課題,如何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品德興趣,更好的完成教學事業,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是極其重要的。這就要求廣大教育者努力創新教學方法,做到言傳身教,真理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引導學生喜歡學習,愛學習。這個過程是艱難的,這也是是一個龐大的工作任務,需要長時間的堅持和改進。只有一切利益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出發,對教材進行深切的研究和討論,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找到激發學生學習品德的興趣,才能更好的發展思想教育事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教育水平。
推薦期刊:《中小學教學研究》(月刊)創刊于2000年,是由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主辦的教育科研刊物。本刊宗旨是貫徹教育方針、推動教學研究、交流教研成果、促進教學改革、探討繼續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5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