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新課程教學 》發表的一篇教育論文,于2013年5月創刊,是由北京師范大學音像出版社主辦的刊物,自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
本篇文章是由《新課程教學》發表的一篇教育論文,于2013年5月創刊,是由北京師范大學音像出版社主辦的刊物,自創刊以來一直致力于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互動的平臺。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摘要:軍隊院校的教風與地方高校的教風在本質內涵上是有區別的,其本質內涵體現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彰顯為人師者的職業情懷。軍隊院校的教風特點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特色性、規范性、先進性。在建設重點上,軍校教風建設應重點加強:確定軍校教員行為標準、建立教學交流機制、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堅持以人為本管理等四個方面。
關鍵詞:軍隊院校;管理機制;教風建設
擔任哈佛大學校長的著名教育家科南特曾說過,“大學的榮譽,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風氣和質量。”這“一代一代人的風氣和質量”,既包含著學生的學風,更包含著教員的教風所貢獻的榮譽。教風,是教員隊伍所呈現的風氣。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教風關聯著學校的校風、學風等重要因素,能夠體現一所大學的歷史、文化和辦學特色,更直接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軍隊院校,因其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及辦學環境和教育目標的特殊性,其教風與地方高校的教風存在諸多不同。
一、對軍隊院校教風本質內涵的基本詮釋
依據軍隊院校自身特點,軍隊院校教風的本質內涵可概括為兩方面內容。
1.體現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胡錦濤同志指出,軍人核心價值觀對軍人的思想道德和行為方式具有主導作用。因此,軍校教風的本質內涵應首先體現軍人的核心價值觀。軍校教風,可以反映軍校教員的道德修養、學識水平、軍人素質,體現教員的率先垂范和忠于國防教育事業的境界,是凝聚力的象征,是戰斗力的代名詞。作為軍校教員,為人師的前提必須是一名合格的革命軍人。軍校教員必須時刻牢記“忠誠于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并將其內化,才能把黨、人民、國家置于胸中,落實于行動;才能始終忠誠于國防教育事業,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國防教育工作;才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自豪感,立足本職教好書,責無旁貸育好人,對事業負責,對每個學員負責;才能面對清貧,不被豐酬厚祿所誘惑,面對平凡,不被高官顯位所吸引,安心獻身國防教育事業。因此,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應是軍校教員追求的根本價值觀,成為軍隊院校教風本質內涵的首要內容。
2.彰顯為人師者的職業情懷
《禮記》記載,“師者也,教之以事而喻之德也。”這正是教師在育人中所要發揮的作用。作為軍校教風,它的本質內涵又包括了普通高校的教風內容,即教書育人、嚴謹治學和言傳身教等。
教書育人是每個軍校教員的基本職責。在把握學科前沿及軍事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上,軍校教員應精心備課,并高質量完成課堂授課;要愛護學員,以誠相待,成為學員的良師益友;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方法論,能夠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學員認真觀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嚴謹治學必須成為良好軍校教風的重要內容。教員應持嚴肅謹慎、求真務實的態度去研究學問,應具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精益求精、不斷改革創新的職業精神。具體說來,教員能夠講科學、用科學,按科學規律辦事,自覺堅持唯物論和辯證法;教員能夠堅持真理、注重實踐,勇于改正錯誤;教員既能嚴格要求自己,又能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帶領學生完成課堂教學和各類試驗;教員能夠主動發現自己的缺點,博取他人長處;教員要勇于探索、銳意進取,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不停止探索研究。另外,言傳身教是構成軍校教風的又一重要內容。俄羅斯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提出,“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中的一切”。教員只有擁有高尚的人格,才會受到學員的尊重與信服,才會自覺把教員的人格特征當成自己人格形成的參照。因此,軍校教員要自尊、自重、自愛,注重自身修養,真正成為學員的學習榜樣。
二、對軍校教風特點的基本概括
1.特色性
作為教風的主體,軍校教員首先是一名軍人,然后才是教員。由于教員的特殊雙重身份,決定了軍校教風成為軍人作風的一種延續,同時也就注定了軍校教風的特色。一般說來,軍人作風主要包括:吃苦耐勞、愛國奉獻、遵章守紀、團結同志、勇敢頑強等。作為軍校教員,不但要具備一般軍人的軍人作風,而且要把這些良好的作風融入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并轉化為自己現身國防教育事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熱情和動力,在教學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在生活上對學員關懷備致,工作態度積極向上,銳意進取。
2.規范性
與地方普通高校相比,軍校教風緊密結合軍校的管理而建立。因此,軍校教風更具規范性。《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教學工作條例》第三條明確規定,“教學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傳承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使受教育者在德、智、軍、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第三十六條又明確要求,“教員必須以主要精力投入教學工作,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確保教學質量。”軍校管理的最大特點就是嚴格,要求教員自覺遵守軍隊的各項紀律;要求教員在課堂授課中、在課后作業批改時、在學習考核上都要“嚴”字當頭。以嚴為主,嚴師出高徒,努力培養學員嚴謹勤奮的良好學風。
3.先進性
隨著我軍裝備信息化建設起步,加快信息技術人才培養,把造就“專家型”的信息技術人才,“技能型”的信息操作人才,“復合型”的信息指揮人才作為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殺手銅”。基于這樣的背景,軍校教風不能墨守成規,必須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傳道與授業并重,教書與育人同行”,其建設內容必須體現先進性。教員應把既教書又育人作為從事教學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自覺地寓育人于教學的全過程之中,加強課堂教學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對學員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境界的培養;教員應把最新資料、信息,尤其是外軍有關的內容引入授課內容,豐富課堂教學,使學員在充分了解外軍先進的軍事技術、軍事思想的基礎上,增強學員學習的緊迫感和危機感。
三、對軍校教風建設重點的基本分析
軍校教風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建設過程必須確立整體建構思想,在一些重要問題上要給予高度重視。
1.確定軍校教員行為標準
軍校教員行為標準包含四方面內容:其一,軍人核心價值觀要求,即要求教員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職業要求,并在實際教學中影響學員。其二,軍校教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即要求教員信守職業道德,將教書育人、嚴謹治學和言傳身教等落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從教能力。其三,軍校教員的研究能力要求,即教員能夠結合教學內容,積極參與相關科學研究,以研究促教學,并把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課堂。其四,軍校教員的學習能力要求,即教員善于捕捉新的研究成果,自覺更新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的理念貫徹于自己的工作。
2.建立教學交流機制
開展教學交流是提高教員整體隊伍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應本著開拓視野、交流經驗的基本思想,積極開展示范課、評課等多形式的交流活動,建立教學交流機制。在學院范圍內,階段性組織不同學科的示范課并使之制度化、常態化,讓廣大教員通過參加或聽課不斷提升其專業技能;在系、教研室范圍內,組織以討論為主的評課活動,讓參與的教員既成為受助者,又成為其他教員的施助者。同時,教學交流不應局限于院校內部,更要結合各院校人才培養的自身特點,加強與其他軍隊院校的溝通,加強向地方相同或相關高校的院系的學習,在多層次、多渠道的交流中提升教員的業務素質和水平,保證教員的教學始終保持前沿性、科學性和探索性。
3.完善教學管理機制
從嚴治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實現從嚴治教,必須規范和強化教學管理,完善教學監控機制。目前,一些院校采用規范備課內容、規范授課方式方法、學員、同行、專家量化打分綜合評定等方法進行了教學監控管理,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些方法也帶來了一些負面作用:模式化的備課要求和上課要求,讓一些教員產生反感和厭倦,授課中缺少了激情和創新;量化打分中的分值比例不合理使一些教師對學生一味迎合。為進一步提高教學監控效果,應對現有教學質量評判指標體系進行科學分析,合理調整專家、同行、學員為教員打分的分值比例,使這種過程性監督更具科學性;在規范教員備課方面,規范的具體內容不宜過多、過死、過細,在圈定的大范圍內鼓勵教員開展教學改革,探索為學員喜愛的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果和質量;在對教學質量評定上,對新、老教員的評定結果,依據教齡進行不同加權,分級計算教學質量綜合評定分數,且評定結果采用院、系兩級復審評定制度,不可一錘定音,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針對監控結果確實不佳的教員,學院要嚴肅對待,給予嚴厲的懲罰和處置。
4.堅持以人為本管理
保護與提高廣大教員參與教風建設的積極性是搞好軍校教風建設的重要內容,其基本做法就是應采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給予廣大教員最多的人文關懷,滿足其合理需求。在個人發展方面,尤其是青年教員,鼓勵、支持他們到國內外高等院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為他們提供參與各類科研課題的機會和學術交流的機會;在工作上,向他們壓擔子、給任務,為青年多創造機會,使他們擁有展示才華的平臺;在生活上,改善教員的住房條件,積極幫助他們解決孩子入學、升學等實際困難;在學院建設上,鼓勵教員參與學院管理,洗耳傾聽他們對院校建設的意見和建議,增強他們的信任感和歸屬感。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5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