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求知導刊 》發表的一篇文化論文,雜志是廣西省期刊,屬于自然科學類期刊,堅持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聚焦科教創新,打造科研成果交流平臺,提高整個國民整體知識水平,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強調論文的科技創新、經驗傳播和知識引領。
本篇文章是由《求知導刊》發表的一篇文化論文,雜志是廣西省期刊,屬于自然科學類期刊,堅持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聚焦科教創新,打造科研成果交流平臺,提高整個國民整體知識水平,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強調論文的科技創新、經驗傳播和知識引領。
論文摘 要:本文從任職教育院校改革對文獻信息檢索課的影響入手,分析了案例教學在文獻信息檢索課中的運用,提出了適應任職教育教學需要的案例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案例教學 文獻檢索 探討
隨著軍隊院校按照“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分流”的原則,在兵種新型院校體系中,我院作為炮兵中級指揮院校,教學任務發生了較大變化,崗位任職教育比重加大,對文獻信息檢索課也將產生較大影響,任職教育是學歷后教育,學員的知識水平和信息獲取能力比較強,傳統的教學方法顯然已不適應崗位任職教育的需要,必須尋求一種從教學理念上徹底突破的新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應能讓學員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學會自我分析,提高利用文獻檢索工具獲取信息的實際能力和水平。為此我們將案例教學引入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進行探討研究。
1 應對變化,認清文獻信息檢索課面臨的新問題
在新的院校體制中,根據總部新的任務規劃,我院為炮兵中級指揮任職教育院校。在崗位任職教育中將緊緊圍繞實現我軍跨越式發展和為軍事斗爭準備服務以及炮兵部隊建設發展的需要,突出炮兵兵種特色,突出炮兵中級指揮特色,強化應用性和針對性。這些變化對文獻信息檢索課的教學將產生較大的影響。
1.1 對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內容的影響
由于任職教育是學歷后教育,學員的知識水平和信息獲取能力有較為明顯的優勢,因而對電子信息的需求呈上升趨勢。隨著網絡信息環境的形成,文獻信息檢索的教學內容發生了根本變化,以網絡檢索為標志,以計算機檢索為主,以手工檢索為輔。出現了各種類型的網絡數據庫及全文數據庫,檢索者可直接索取原文;出現了網絡信息檢索工具,如GOOGLE、百度等,給傳統的文獻信息檢索教學帶來了沖擊。網絡信息資源內容龐雜、類型豐富、分布廣泛、更新及時。針對這些變化,文獻信息檢索課就要適時進行變革,以適應崗位任職教育教學發展的需要。
1.2 對文獻信息檢索課教學方法的影響
任職教育主要是院校教學科研人員和部隊各種輪培訓學員,他們主要是以提高任職崗位的軍事指揮和謀劃能力為目的,學習研究時間相對較多,對文獻信息的利用有明顯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特點,并且對方便、快捷、準確的數字化資源和深層次信息服務的需求更為強烈。在傳統教學中往往習慣于把教學的視點放在怎樣“講懂”,而不是首先考慮怎樣讓學員“學懂”,讓學員能將所學的檢索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教學方式機械,課堂氣氛沉悶,使學員喪失學習的興趣。針對這些變化和問題,文獻信息檢索課應主動應用案例教學,多舉例、多演示、組織討論、在教學中增加互動性,教學風格要生動、活潑、幽默,以適應任職教育教學的要求。
2 把握機遇,實現案例教學在文獻信息檢索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教學任務及培養目標的變化對任職教育院校文獻信息檢索課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須應對變化,實現案例教學在文獻信息檢索課程中的具體運用。
2.1 案例教學的內涵
案例教學法最早采用于哈佛大學,是一種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并重的教學方法,教師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入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理論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展開討論,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解決實踐中的一些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教學方法,它重視的不是正確答案本身,而是得出有效答案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獨立思考,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不依賴權威性結論的良好心理習慣,培養學生的獨立實踐能力。
案例教學更注重的是交互式的學習探索過程,講究的是過程,而傳統的文獻信息檢索課更注重以找到多少篇文獻為目的。案例教學力圖把學生置于一個實踐者的立場上,模擬一種實際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分析決策。建立真實的對“有用信息”的感受和尋求解決的方案,以培養學生通過案例學到解決社會或自身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由于任職教育是學歷后教育,學員的知識水平和信息獲取能力有很明顯的優勢,因而在文獻信息檢索課中應用啟發式、研討式、案例式教學更適合他們注重實踐的要求,提高其利用信息、甄別信息、評價信息的能力。
2.2 案例教學在提高學員綜合信息運用能力中的應用
傳統的上機檢索操作,主要是針對單個數據庫而言,就是根據具體的數據庫給出相應的檢索題目,通過具體的操作來加深對這個特定數據庫的理解。而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卻發現遇到不同的數據庫有時竟不知如何下手,如何選擇和需要選擇哪些數據庫的問題,在傳統教學中沒有得到重視而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案例教學的優勢就很明顯地體現出來了。
首先是提出課題,這是一個“設疑”過程。在教學中可將學員分成幾個文獻檢索課題小組,每組學員通過商議提出一個檢索課題。學員分組一般按興趣自由組合;方便交流。有一個共同的專業方向或者是共同的探索興趣,準備案例就會更加豐富和深入;同一個大單位的學員有較多的討論機會,這種方便交流的結合有利于和諧地完成案例。出題時應以某些重點學科或專業在當前探討、研究的主要課題及學員比較感興趣的內容為主,可使學員抓住本專業的當前熱點課題,通過文獻信息檢索全面了解其中某個論題的主要內容和當前探討、爭論的問題;同時也兼顧了學員的興趣愛好,可以極大地提高學員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員自主學習,有著很高的實用性。
其次是文獻信息檢索實踐。在課題選定以后,教員應引導學員確定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核心內容,幫助學員“析疑”,使其產生檢索的沖動,針對檢索課題進行操作,如選擇數據庫的依據;在各數據庫中的檢索策略、所用的檢索詞;檢索結果;結果分析;最后寫成檢索報告。由于檢索課題是學員自己熟悉和感興趣的,所以他們對檢索會有一個預期的結果,為此他們會反復檢索、分析和判斷,不斷修正檢索結果,而這個過程也就是不斷修正檢索策略的過程。這樣做,一是學員可通過自己親自檢索的感悟、體會獲得第一手的文獻信息檢索的直接經驗;二是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學習,共同討論、探索最佳的檢索效果,實現經驗和智慧的共享,使學員的檢索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再次是課題小結。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學員的“案例”完成后,教員應引導學員進行課堂提問和討論,因為經歷了一個構造案例的完整過程,學員大都能帶著問題進課堂,所以聽課時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員對各個案例優缺點的點評,這也是一個“釋疑”的過程。一方面能提高學員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另一方面是對他們在完成案例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忽視的知識點進行必要的補充講解,加深和鞏固了學員的檢索知識,提高綜合檢索能力。
3 教學案例選取時應注意的問題
結合崗位任職教育教學的需求,傳統的教學體系需作重大的變革,但又必須遵循文獻信息檢索課的特色,這樣案例教學應是文獻信息檢索課的主流方法。案例的運用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選取的實例是否恰當,關系案例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必須選擇貼近崗位任職教育特點、規律、真實、典型、具有說服力的實例,否則將事半功倍;同時不能不加分析過多地使用案例,使課程的講解成了案例的羅列和堆集,消弱案例在教學中應有的效果。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7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