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是發表在《 英語教師 》上的一篇英語論文論文,英語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專業特色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使其更符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技能,以引
這是發表在《英語教師》上的一篇英語論文論文,英語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專業特色和教學的實際情況,使其更符合學生的興趣,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技能,以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英語。
《英語教師》(月刊)創刊于2001年,是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主辦,天津師范大學協辦的一本面向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英語教師的、兼顧理論性與實踐性的專業性期刊。
【摘要】在英語教學中,一部分教師注重單詞和語法的教學,而英語學習的目的是表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專業的特色,優化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創造情景,采用單詞——句子的教學方式,適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英語教學;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口語;英語表達
一部分教師認為,教英語無非是讓學生掌握語音、單詞和語法知識。這樣就導致了學生語法學得挺好,卻不敢用英語交際。學生一周只有幾個小時的學習時間,課堂之外,不需要用英語來交談。因此,他們認為英語和其它學科一樣,就是為了考試。加上眾多的試題訓練和測試,限制了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即使學生考取了高的分數,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和語法規則,也很難用英語進行交際。
1.優化教學內容,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還應利用其他資源,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和補充。廣播、電視節目、音像資料、網絡資源以及報刊雜志等其他的課程資源。如《看聽學》《新概念英語》、《劍橋英語》、《瘋狂英語》等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采用不同形式讓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語言及其運用,拓寬學生的學習和應用渠道,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方式,發展到積極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從而切實提高英語水平。
2.設計教學活動,加強口語訓練
英語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在交際中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著重策劃這堂課應該進行一些什么樣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教師不能課本搬家,大聲念一遍,小聲念一遍,就算進行了教學。教師需要設計教學活動,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圖片,設置情景。讓語言和情景連在一起的,有了情景,學生才印象深刻,聲形意有機結合,學得才有趣,教課文,可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下列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就好。
課前幾分鐘,老師應引導學生用英語互相問候,交流日常交際語如天氣、身體狀況、學習狀況等。
句型訓練。在對學生句型訓練時,每學一個句型,教師要告訴這種句型結構的意義及語法的形式。通過重復、模仿、替換、轉換、擴展等多種訓練,達到熟練程度。為培養學生講英語的習慣應先從很容易的句子著手。如:“givemeanapple.給我一個蘋果。Giveustwoapples.給我們兩個蘋果Giveherastamp.給她一張郵票。Givehimastamp.給他一張郵票。Givethemtwostamps.給他們兩張郵票。 giveitabiscuit.給它一塊餅干。Givethemtwobiscuits”給它們兩塊餅干。
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加強訓練指導,從而發揮主學生體作用。教師的任務是把教材內容活化給學生,根據英語這門學科的特點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在英語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看圖說話,組句成文,即興口頭作文等多種形式。在整個教學中,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全班同學的積極性。特別是加強學生的口語訓練,讓學生練好各種句型,教師要創設語言環境,注意情景對話,不孤立教學單詞,努力培養學生講英語的良好習慣。
3.創造情景,進入生活
在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照本宣科,或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就沒有真實感受。教師應設法使使課堂盡量符合真實的語言環境,使聽說讀寫各種教學活動都更符合語境化和交際規律的要求,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學習語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按照語言習得的規律建立起他們自己的內部語言。教師在情景中引導學生從背誦單詞和語句變成會話中的靈活運用,把所學的知識盡可能地運用到會話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之產生學習的動力和表達的欲望,發揮他們的英語會話的能力。這樣一種教學活動始終遵循著對語言的自然吸收和自然應用?——歸納語言規則——運用已掌握的語言規則,檢驗并強化學習效果來進行。
教師要利用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擬交際情景等形式,組織學生扮演角色,說一說,演一演,用英語對話。在創造的情景中,讓學生置身于英語的語境之中。學生既會自然地運用的單詞,又能聯想發揮,產生組織語言的靈感,搜索使用不同的句子,而教師也可不斷穿插新的語言點,把學生漸漸引入新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了新的知識,運用于會話中。學生積極性高,思維敏捷,接受知識快。即在說中學,學中用,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師對教學設計的合理性,不僅能夠激活教學內容,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創設出更多有意義的活動,使課堂充滿活力。例如,如教授天氣的文章。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在第二天的英語課上當一次天氣預報員,播報兩三個城市的天氣情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主動觀察和學習。
教師創造一些交流活動,如學習了去商店買東西的課程,可以讓老師做售貨員,學生做顧客或者一位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位扮演顧客,讓學生利用日常交際用語去演買賣東西。通過這種活動,使學生掌握日常交際英語的用法”canIhelpyou”“whatdoyouwant?”“Iwanttwohamburgers.”“Howmuchisit?it’s…”“howmucharethey?theyare…”“givemeapacketofsweets。” 這樣在學中用,在用中學,會使英語與英語相聯系,培養學生講英語的好習慣。
在情景教學中多給些有趣的熟悉話題。如:”talkaboutyourdad,yourfavouritefriend”等等。
在英語教學中,要遵循英語習得規律,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努力使教學情景化、交際化。利用多媒體開展語言交際活動。進行口語交際基本功訓練,從日?谡Z會話入手,循序漸進,反復強化,養成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良好習慣。
4.采用單詞——句子的教學方法
在部分學校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單純地講解單詞的讀音、拼寫和詞義。
他們違背了英語學習的規律,使單詞學習脫離了英語表達。學生只是孤立地記住幾個單詞,卻無法準確地使用這些英語單詞表達意思。教學中要將單詞融合到句子和語境中去。詞匯只有放到句子或語境中才會有其實際意義,實現它的交際功能。這樣學生不僅很記住單詞,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學會使用這些單詞,從而達到老師教、學生學、用的學習效果。
在實際的教學中,老師通過圖片、視頻,朗讀呈現含有單詞或句子,學生重復例句,老師總結單詞的詞意或句子的結構。然后老師通過看圖、口頭漢譯英的方式擴展含有該詞語的其他句子句子,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學生能夠初步運用課文中的進行單詞口頭造句。最后,學生能根據教師事先設制情景、圖畫和中文提示,表達出從單詞、句子到4——8句話的作文。老師也可以不給任何提示,學生自行作文。
因課上時間有限,可讓學生課下把口頭作文寫下來,作為家庭作業。
例如:教授情態動詞can和can’t時,可采用如下方法:
(1)教師展示圖片,給出can和can’t的句子,請學生重復Sandycanrideabicycle.Sandycan’trideahorse.
(2)教師講授can和can’t的用法,學生理解了后,教師根據新圖片用句型模仿該造句。Suecanmakeapaperhat.Suecan’tmakeapaperboat.
(3)學生根據所提供的圖畫或實物,造句或編出2—3句話。
加強學生口語訓練要堅持一個原則,多讓學生用英語表達,凡是學生能用英語表達的,就讓他們自己去表達,他們還不會用英語表達的,就啟發他們自己去表達。學生可以口頭簡單復述課文內容、看圖說話、自由會話或敘述某事某物。教師可以根據需要給學生提供幾個關鍵詞或句子。對故事情節較濃的課文,還可先叫學生分組編寫劇本,老師檢查修正,然后指導學生排演,最后組織學生分組表演。
從語言的交際性來看,運用是學習的目的,學習過程應該是運用的過程,只有在運用中才能加深對詞匯的理解,詞匯也在運用中記憶。
5.適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在學生練習使用口語的過程中,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開始階段,學生用一種全新的語言與人交談,其難度很大,許多的語法錯誤會隨之而來。然而,這些錯誤是自然且不可避免的。只要學生敢于用新學的語言進行交際,老師就要大力表揚,鼓勵他們的進步。如果在英語教學中一味地強調語法的重要性,其結果只能使學生感到厭倦,積極性受到挫傷。英語的教學中最關鍵的是學生愿意用英語是表達。因此,教師要認真、仔細、及時地糾正學生在語言、語調上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不斷改正——不斷嘗試中去掌握英語。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8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