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一堂生動活潑的美術欣賞課,省級小學教師論文發現除了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更需要有教學的技巧,有能夠加深學生印象的活動方式。只有讓他們感受到欣賞課的生動、有趣、有意義,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我們的課堂上來,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的才會
一堂生動活潑的美術欣賞課,省級小學教師論文發現除了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豐富的閱歷,更需要有教學的技巧,有能夠加深學生印象的活動方式。只有讓他們感受到欣賞課的生動、有趣、有意義,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我們的課堂上來,美術欣賞課的教學目的才會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實現,才能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對美的向往和渴望。
《美術教育研究》(ArtEducationResearch)雜志創刊于2010年曾用刊名《美術教育研究雜志》,由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管,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科學教育研究會主辦的美術教育期刊,國內統一刊號:CN34-1313/J國際標準刊號:ISSN1674-9286,郵發代號26-227<上半月>、26-231<下半月>,國外發行代號:SM8960,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全彩印刷,可刊登美術作品。
【摘要】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對提供學生藝術修養、培養審美能力、激發創造、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欣賞 課創新能力 教學觀念 自主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對提供學生藝術修養、培養審美能力、激發創造、陶冶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美術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發揮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提高課堂效益,才能實現審美教育的目的。
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培養學生的美術欣賞習慣。
很多人認為老師只要熟悉教材就能上好課,其實不然。作為現代的教師應當要著重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還要可以根據大多數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教學設計,有針對性的把知識教給學生。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作為審美對象的感覺與感情為主導因素的心理活動形式,它與教師的引導和兒童對事物的認識、理解緊密相關,我們不妨從兒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發展方向來分析掌握兒童的欣賞習慣和欣賞特征。
1.強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兒童的欣賞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藍藍的天,紅紅的花,綠茵茵的樹木,黃橙橙的果實,鮮明艷麗的顏色常常能使他們欣慰和喜悅,樂于接受,如果我們把黑白圖片和彩色圖片同時放在他們的面前,兒童將對彩色圖片反映強烈一些。
2.兒童在欣賞過程中,通常是憑借第一印象的感覺來欣賞作品,無
意識屬性強,受情緒牽制的隨意性大。他們對作品的感受總是激動片刻、粗略領會便心滿意足,未能仔細琢磨,對作品的感受能力難于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增長。
3、為加深學生對作品的感受,視覺記憶常常需要伴之以聽覺記憶,尤其是欣賞古今中外名作,沒有教師生動有趣的語言幫助,兒童對藝術作品的感受也不會很深。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成功的教學課都運用了音樂伴奏的教學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氣氛,強化記憶。
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由兒童期向青春期過渡的關鍵時刻,處于心理發展的驟變期,并隨著興趣、愛好范圍的擴展,對美術的興趣相對有所減退,學生出現眼高手低,表現欲望下滑或者興趣轉移的現象。所以我們教師更重要的是注意保護他們的創作欲望,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從各種各樣的心理束縛中解放出來,提高自信心。采用有趣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游,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象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撰的《學會生存》一書指出:“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覺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的世界的兩條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象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象力既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美術課程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的培養最具成效的課程之一,因此,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努力地傳播美術文化,而且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美術教學過程的情趣性、表現活動的自由性和評價標準的多樣性,提供了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通過美術課程培養的創造精神,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對社會生產力產生積極的影響。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應注意保護學生獨特的個性,應該鼓勵學生在個性的基礎上大膽地表現,鼓勵學生對他人的美術作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生動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創新的潛能,做到敢想、敢說、敢做、敢畫,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激勵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轉變教師觀念,提高學生欣賞的自主性。
教師一味講到底,學生漠然不知所措是欣賞課中經常遭遇到尷尬的局面。學生的學習活動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的群體,而是一個主動參與的主體。所以教師要始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貫穿課堂當中,以學生的興趣為抓手,全方位組織課堂教學的設計。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知識的占有人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習的人,教師的知識和經驗成為學生可利用的資源之一,教師的任務由過去單純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啟發誘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信息的優化選擇為主。如課前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預習,引導學生收集與欣賞內容相關的資料;在出示欣賞作品后,把觀察的時間留幾分鐘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嘗試表述下對作品的初步感覺;接著用思考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深刻觀察作品,從色調、韻美,思想等方面給學生加上作品的情緒。必要時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欣賞、評價,以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這樣既發揚了每個學生的優勢,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四、通過多媒體教學欣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術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視。鑒于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的局限性,教學手段需要更新,現代媒體教學融入課堂已成為必然。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學生練習、鞏固為主。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所以,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時代在發展,需要有“發展的眼光”。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多媒體教育已越發顯得重要。它通過利用現代媒體的形、聲、色并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于變化的優越性,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的目的。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ylw/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