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ress id="vfzrl"><nobr id="vfzrl"><progress id="vfzrl"></progress></nobr></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em id="vfzrl"><form id="vfzrl"><nobr id="vfzrl"></nobr></form></em><address id="vfzrl"></address>
    <address id="vfzrl"></address>

    <noframes id="vfzrl"><form id="vfzrl"><th id="vfzrl"></th></form><form id="vfzrl"><th id="vfzrl"><th id="vfzrl"></th></th></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建筑論文》 巖土評職稱論文射頻識別技術實現巖土剝離自動計量> 正文

    巖土評職稱論文射頻識別技術實現巖土剝離自動計量

    所屬分類:建筑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16-10-13 16:57

    本文摘要:在裝載設備和排土場的關鍵路徑上建立獨立運行的基站,采集過往運載設備的識別信息和裝載量圖片。采用人工攜帶便攜計算機到基站附近連接基站,將基站中采集到的數據下載到便攜計算機中,帶回企業網絡中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居蛇h距離讀卡器、網絡數碼相機、

      在裝載設備和排土場的關鍵路徑上建立獨立運行的基站,采集過往運載設備的識別信息和裝載量圖片。采用人工攜帶便攜計算機到基站附近連接基站,將基站中采集到的數據下載到便攜計算機中,帶回企業網絡中進行進一步的處理;居蛇h距離讀卡器、網絡數碼相機、工控計算機、無線路由器和把這些設備連接在一起的基站交換機構成。當然,還有不間斷電源、放置這些設備的機箱、以及將相機和讀卡器安置到足夠高度位置的支撐架。

    巖土工程技術

      《巖土工程技術》(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由國防機械工業工程勘察科技情報網主辦。主要刊登巖土工程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就用研究的學術論文、報告、實物(裝置、系統、產品、材料等)、技術方法、工程實錄以及其他有實用價值的文章等。本刊以其技術上的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為突出特點,成為巖土工程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良師益友。

      摘 要:巖土剝離計量是困擾我礦的一大難題,計量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駕駛員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響我礦部的成本核算。因此我礦決定與昆明恒瑞通經貿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巖土剝離計量項目,該系統將自動記錄車輛的運輸情況,實現了巖土剝離自動計量,做到準確無誤。

      關鍵詞:射頻技術 ;巖土剝離; 自動計量

      1. 引言

      巖土剝離計量是困擾我礦的一大難題。多年來,我礦一直采用人工進行計量,由于剝離運輸車流量過大,而車輛在經過計量房時并不停下,只是通過人工來數過往車輛并記錄下來,有時難免出現差錯,甚至出現虛報的現象,而駕駛員的工資是直接與產量掛鉤的。因此,計量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駕駛員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響我礦部的成本核算。針對這一現象,我礦決定與昆明恒瑞通經貿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巖土剝離計量項目。該項目將我礦正在使用的4個排土場作為管理試點,建立4座車輛過往數據采集基站,在每輛運輸車輛上安裝RFIC卡。只要裝有RFIC卡的車輛經過數據采集站,系統將自動記錄該車輛的情況,實現了巖土剝離自動計量,做到準確無誤。

      2. 場地主要情況:

      多塵、雷區、震動、場地多變、路徑多變。

      3. 技術簡介

      針對上述需求和設計目標,我們認為將涉及以下幾方面的技術手段,并使用這些技術來實現本項目的設計目標:

      (1) RFID射頻識別技術;

      (2) 計算機軟件和數據庫;

      (3) WLAN無線局域網;

      這些技術目前的實際應用情況已經能夠滿足目前的應用需求。

     、佟FID是射頻識別技術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縮寫。射頻識別技術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該技術在世界范圍內正被廣泛的應用,這種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射頻識別系統通常由電子標簽(射頻標簽)和閱讀器組成。電子標簽內存有一定格式的電子數據,常以此作為待識別物品的標識性信息。應用中將電子標簽附著在待識別物品上,作為待識別物品的電子標記。閱讀器與電子標簽可按約定的通信協議互傳信息,通常的情況是由閱讀器向電子標簽發送命令,電子標簽根據收到的閱讀器的命令,將內存的標識性數據回傳給閱讀器。這種通信是在無接觸方式下,利用交變磁場或電磁場的空間耦合及射頻信號調制與解調技術實現的。射頻識別系統的另一主要性能指標是閱讀距離,也稱為作用距離,它表示在最遠為多遠的距離上,閱讀器能夠可靠地與電子標簽交換信息,即閱讀器能讀取標簽中的數據。這里我們采用能在3~100m范圍內可調的讀寫系統,可以在現場根據道路的實際情況來調節。

      ②、工業級網絡數字相機,隨著數碼相機的日益普及,工業方面的應用產品也在市面上出現,它具有以太網絡接口,高分辨率,直接連入企業網絡中就能夠使用,可將拍攝到的高清照片傳遞到指點位置。

      ③、計算機軟件和數據庫技術,目前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無論從操作界面,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已經非常強大,對于一般的應用通常都是過剩的

     、、WLAN就是指的無線局域網,使用IEEE802.11協議的無線數字通訊方式,目前常用的有11Mbps的802.11b,54Mbps的802.11g以及300Mbps的802.11n幾種速率方案,其中54Mbps的方式最常見。由于其覆蓋范圍較小,通常在300米的視距范圍以內,一般用于有線網絡的末端進行小范圍的信號覆蓋,比如家庭或公共熱點地段使用。大功率無線局域網絡設備通常是網橋,用于定向無線數據通訊。

      4. 設計方案

      在每臺運載設備的合適位置安放一張電子標簽,用于基站識別每一輛安裝了電子標簽的車輛。

      按照項目要求,需要建設4座這樣的基站,對不同排土場的過往車輛進行檢測。當有安放了電子標簽的車輛經過基站的檢測范圍時,會被基站內的讀卡器檢測到,工控機將讀卡器讀到的卡號信息,以及發生的時間等數據編成一組數據保存。

      基站內的無線路由器,采用小功率設備,主要用于將基站內采集,編好的數據組下載到便攜計算機中;緮祿杉藛T定期攜帶便攜計算機到基站附近,通過無線局域網的鏈接方式,連接到基站內網,將數據下載;緝鹊南到y在工控機操作系統沒有崩潰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wlan連接到基站服務器,采用仿真終端模式進行維護,避免在基站內部放置顯示器、鼠標、鍵盤等設備。

      本系統從物理情況來看分為后臺信息處理系統,數據傳輸系統以及基站系統3個部分構成。

      (1)后臺信息處理系統。

      后臺信息處理是各基站數據的匯總點,是一套常見的帶數據庫應用的專用MIS系統,如圖2所示的流程結構。各基站下載來的數據,通過便攜計算機上的數據傳輸系統將數據導入到系統中。與調度的排班表進行合并處理以后,保存到數據庫服務器上,同時,該服務器與企業局域網交換設備相互連接,將采集到的數據發布到企業協同平臺上去。

      系統中保存有運載設備,運載設備和電子標簽的對照關系,駕駛員等基本信息,這些作為基礎數據保存于服務器中。

      日常通過輸入排班表,結合車輛和電子標簽的對照關系,后臺處理系統就可以將基站傳過來的數據進行處理,能夠計算自動每個駕駛員、每車的作業往返次數。這是本項目的最終目的。

      所生成的統計數據可以通過企業內局域網,在企業協同管理平臺上使用,有關權限和數據安全,遵從協同平臺上的對權限的設置。

      (2) 數據傳遞系統。

      由于目前采場范圍內建立固定的通信通道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不得不采取人工獲取基站數據的方式維持系統的正常運作。

      由人工攜帶便攜計算機,到達需要采集數據的基站附近,通過便攜計算機上的無線網卡聯通基站內網,下載基站內自上次采集以后的數據。之后,將采集了數據的便攜計算機帶回企業局域網內,上傳到后臺信息管理系統中進一步處理。

      (3)基站系統

      基站系統在野外運行,為 保證其可靠運行,采用工業控制用計算機作為中心控制設備和數據保存設備。用于采集讀卡器檢測到的電子標簽信息,結合發生的時間,編成一組數據保存待取。

      基站內系統無需取得后臺信息管理系統的數據即可運行,這樣可以使得兩個基站的配置完全一致。

      5. 結論:

      該項目實施后,每年可減少虛方量10-20萬m?,若按5元/m?的成本計算,每年可為礦里節約成本50-100萬元,同時可以杜絕虛報假報等現象,真正做到按勞分配。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lw/10256.html

    五级黄18以上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