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城鎮規劃論文投稿發表了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學校德育的困境和應對策略,作為學校教育管理者和組織者,應該重視對當前網絡環境下中職生的思想道德、價值觀、世界觀等訓練,讓中職生能在網絡大環境中不至于沉迷其中而難以自拔,能利用網絡環境更好的發展自我
這篇城鎮規劃論文投稿發表了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學校德育的困境和應對策略,作為學校教育管理者和組織者,應該重視對當前網絡環境下中職生的思想道德、價值觀、世界觀等訓練,讓中職生能在網絡大環境中不至于沉迷其中而難以自拔,能利用網絡環境更好的發展自我。
關鍵詞:城鎮規劃論文投稿,新型城鎮化;學校德育;解放思想;契合現實
積極推進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習近平同志指出:“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合理調節各類城市人口規模,提高中小城市對人口的吸引能力,始終節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城鎮化要發展,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也要發展,同步發展才能相得益彰,要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習近平同志還指出:“城鎮化不是土地城鎮化,而是人口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建設環境下的學校德育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新特點,學校德育工作必須解放思想、把握脈搏、契合現實,在加強傳統內容德育教育的基礎上,在培養學生愛心、同心、孝心、責任心、進取心上多下功夫,培養中小學生爭當建設生態文明的小園丁、小使者、小衛士。
一、新型城鎮化建設環境下學校德育困境的出現
新型城鎮化建設環境下,學校德育困境反映在學生方面的變化、教育內容的變化、教育方法的變化。變化的結果是新問題的出現,以往慣式的不適應,的與效果受到影響。這些變化概括起來是:
1.學生方面的變化
新型城鎮化環境下,國家鼓勵人口城鎮化的政策、新型戶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都會吸引農村轉移勞動力和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轉移,外地人口向發展目標城市加快流動,進而引發學生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是:學生家庭生活水平差異拉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差異拉大;學生的學習基礎差異明顯。必須承認目前的我國存在著城鄉差異、工農差異、先進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差異,這種客觀現實導致了學生方面的這些變化,這些變化很容易造成學生間感情的不融洽,相互間的歧視、不團結;個體學生的或自卑、落寞,或驕傲、放縱。
2.教育內容方面的變化
新型城鎮化建設要實現的平等、幸福、轉型、綠色、健康、集約的城市建設目標,為學校德育工作注入了在傳統德育教育基礎上的凸顯內容,這就是在同學間要有愛心和求取同心的教育,家庭中要有孝心的教育,社會生活中要有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心,學習進步上要進取心,否則,尋規走老路的學校德育會與學生的德育需求脫節,平等的學生關系變成拉幫結伙的學生關系,不同家庭環境中的學生對由長和家庭生活現狀引發不平等心理,對于社會生態的愛護和保護缺乏從我做起的責任心,學習進步上受情感壓抑或放縱的阻礙。
3.教育方法方面的變化
教育方法是教育內容實現的工具,是針對于教育對象需要的有效教育手段。在學生方面和教育內容方面已經發生變化的情況下,沿用傳統的教育方法會讓學生中的新成分產生距離感、不切合實際感,會產生貌合神離的實際效果。譬如運用講道理的方法,學生間已經存在的差異僅僅憑借講道理的方法很難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全面接受,尤其對持有不同心理狀態的學生說來,有的需要特殊的情感關懷,有的需要由事入理的引導,有的需要以發展的愿景來激勵,那么,教育方法的改進就是必須的。
二、新型城鎮化建設環境下學校德育困境的應對
1.加強學習,解放思想
學校德育工作領導者學校德育教師、包括對學校德育負有責任的管理部門和管理人員要加強學習,一方面加強對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相關文獻的學習,認真領會國家加速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政策、方針,結合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大局來增強對學校德育新情況、新變化、新特點的正確估計和判斷,要從大方向和學情變化相結合的基礎上,解放對于學生進行德育的思想,轉變傳統觀念,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的開展學生德育,求取德育的與時俱進、與生相系。
2.在培養學生的愛心、同心、孝心、責任心、進取心上下功夫
學校德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學校德育的大目標到任何時候都必須秉承和堅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環境下,學校德語的大目標仍然需要堅持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大目標,要在堅持這個大目標的前提下,突出對學生進行愛心、同心、孝心、責任心、進取心的教育培養,就是要讓學生在形成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集體、熱愛社會主義情感的基礎上,能夠將這些美好的情感落實到熱愛同學、關心同學、幫助同學、團結同學,熱愛班級、關心班級、為班級爭取榮譽,熱愛長輩、尊敬長輩,熱愛大自然、熱愛綠色生態環境、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環境,熱愛學習,努力進步,天天向上等看得見摸得著夠得到的實際行動上,將學生的德育落實到更切合當前的實際需要的程度。
3.努力豐富和創新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在德育過程中為達成德育目標而展開的有秩序和相互聯系的活動方式和手段的組合。它受德育內容、任務所制約,是以德育規律、德育原則為依據的。德育方法是提高德育實效的關鍵,在具體德育工作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型城鎮化建設環境下,學校德育必須探求適合目前學生成分需要的教育方法,要讓教育方法能夠被學生的情感所悅納,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而變化,能夠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就事論理的引導,能夠結合到課程建設中。而且,學校德育要延伸到家庭中,與家長建立聯系,形成學校與家長共同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合力;延伸到社會中,與社會實踐的體驗相互聯系,形成學校與社會有關方面和可利用資源共同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合力。
參考文獻
[1]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2014-03-18.
[2]王甸成.細化養成教育,促進品德形成——初中學校德育工作方法略談[J].中國校外教育,2015(4).
[3]辛麗.談談中小學德育工作方法[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49).
推薦閱讀:城鎮論文山地特色新型城鎮化建設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cnzjbx.cn/jzlw/17280.html